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中山市 > 正文

中山历史文化街区巡礼

日期:2020/1/8 20:26:25 浏览:

孙文西路步行街。本报记者缪晓剑摄

中山市

南区沙涌村南宝大街117号镇龙阁,摄于2013年。(中山市档案馆藏)

“人文中山,于斯为盛;和美之城,当之无愧。”香山承接了宋元、明清、改革开放三次大的移民浪潮,形成了开放多元的香山文化,随着时间推移,香山土地上的文化交融铸就了众多珍贵的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岁月书卷中较为完整的刻录部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土地上的四处历史文化街区,孕育了当地多元的人文风情,承载了各色民俗印记,保留有众多珍贵的古建筑,它们分别是孙文西、西山寺、从善坊、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除沙涌村位于南区外,其他三处皆位于石岐老城区内,历经岁月沧桑,虽被风雨剥蚀,却更显魅力。

保护历史街区是保护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着力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科学规划,合理统筹,旨在激发街区活力,延续街区风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湾区人文精神家园建设,构筑和美中山。

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

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以骑楼街为中心,过去店铺林立,有“十八间”之称,是近代中山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当时有名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汇丰公司等皆在此落户。孙文路是中山第一条马路,古时朝廷官员走水路到香山视察,会在孙文路被迎入城内,因是皇恩眷顾的体现,故称“迎恩街”,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迎恩街改名为孙文路。1998年,孙文西路改造成文化旅游步行街,常年游客络绎不绝。

踏入历经百年风雨的孙文西路步行街,入口可见一座人力车和车夫、乘客的雕像,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街头的小景。步行街内仍保存着融汇中西式木雕、灰塑、南洋骑楼等风格元素的建筑物。骑楼是一种外廊式建筑,它们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贯穿步行街两边的店铺,为游人遮风避雨。骑楼上的围栏保留着往日的雕花,拱形圆门、墙上彩绘和灰雕经粉饰后重现风采,缩影着香山过往浓郁的生活气息。阳光和煦的午后,游人漫步在孙文西路步行街,岁月的痕迹斑驳在骑楼墙上,投影下人烟往事,现代化商铺两道排开,中西合璧、新旧交融的建筑风貌在此处尽览无遗。

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内,中国传统建筑、华侨建筑、古典复兴主义建筑并存,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在众多街区中独具一格。在孙文西步行街靠近烟墩山的一侧,有两座带塔楼的南洋风格建筑,一座是思豪大酒店,为当时石岐最豪华的酒店,另一座是永安银号(即永安公司银行),又名永安侨批局,是当时上海享负盛名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的永安公司在石岐设立的分公司。思豪大酒店连塔楼大致分为六层,浅色的砖瓦后是茂密的山林,依稀可见远处红白相间的阜峰文塔立于山尖,俯瞰全城。

烟墩花塔又称阜峰文塔,位于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北侧的烟墩山上,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中山新十景”中最古老的景点。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阁楼式砖塔,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塔身各层设平座,出檐为菱角砖与拔檐砖相间叠涩而置,铁铸宝瓶状塔刹。烟墩山有一铁炮位于阜峰文塔西南侧,铸于清代,该铁炮又称“猪仔炮”、“晏昼炮”,“晏昼”在粤语中为中午的意思,20世纪30年代初,石岐有烧午炮的习俗,每逢正午十二时放一响炮向人们报时,到1958年才停此习俗,因而在石岐有这么一句老话:石岐好好耍,晏昼有炮打(“好好耍”即很有意思、很有趣)。

2015年4月,中山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首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它以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中心,西临中山的母亲河——岐江河,东靠西山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思豪大酒店旧址、中国银行(汇丰公司旧址)、永安公司旧址等与中山商业、革命、文化等历史名人相关的重要历史遗存也在这里得到传承与珍存。

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

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以寺庙为主体,街巷保留原有格局,这里的民居依山而建,采用岭南地区流行的骑楼样式,兼具历史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居住价值。

西山脚下有一“中山纪念图书馆”石牌坊,牌坊旁是孙中山、宋庆龄的全身铜像,铜像后是大片花岗岩,岩石壁上有“第一峰”“仁寿禅林”“西山寺”“六棉古道”等石刻,拾阶而上,便至古色古香的西山寺。西山寺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为乡贤毛可珍读书之所,后改为寺院。西山寺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梁架,前进两侧设有偏殿,寺门前置石砌半月形池。西山之上阳光普照,树木葱茏,西山寺内清幽雅致,钟声常鸣,每逢佛诞、初一、十五等日,到西山寺上香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

西山寺旁门而出,可见一条古树参天的山道沿山体蜿蜒而上,名为六棉古道,共有103级石阶,周围树木茂盛,而木棉待放,一派古意盎然的景象。西山寺后有建于1927年的“殉国烈士纪念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4年,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都督,要在广东恢复清制。香山革命党人林警魂等响应孙中山讨袁讨龙号召,起兵隆都,进攻县城,与龙济光军鏖战于石岐海、马山、细河路诸要隘。战斗中革命军的“隆威”护沙舰被击沉,数十人牺牲。1916年春,林警魂再次响应孙中山号召,组成一支以二区护沙队为基础的讨龙武装,同年4月9日,香山讨龙战事爆发,杨藻云、刘草堂等26名将士牺牲。后来,为纪念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旅居拉丁美洲的华侨出资捐造了纪念碑,即今西山上的殉国烈士纪念碑。

此外,西山上还有来青亭、工人文化宫等历史建筑。西山脚下不远处有一家老字号,名为义顺牛奶,享有盛名,笔者曾到店品尝过红豆双皮奶,坐在小圆桌旁,老旧的店铺内十分安静,仅闻风扇转动的声音,保留有上世纪装潢的义顺牛奶店铺与店外人来车往的现代化街道截然不同。时间照旧前进,西山之上古树葱郁,小径清幽,西山之下则人来人往,节假日更是车水马龙,历史新旧的分界在烟火鼎盛的西山寺历史文化街区内显得似乎不那么重要。

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

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中山老城区的东南部,东起民生路,西至从善坊,南起共和巷,北至郭家巷,中间包括观音巷,街区范围较小,但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尺度和特征。街区内分布有许多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工艺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凸显中山对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学者认为,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完整保留的中西结合建筑群体、民国初期的街巷格局、历史景观、环境氛围等都对研究中山华侨文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和中山近代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民居大多已十分老旧,墙砖皆被岁月染深磨旧。这里的民居以独栋南洋风格建筑为主,却也融合岭南特色,采用趟栊门。楼房墙瓦大同小异,门窗则为红木框架,部分建筑的墙身以及门上的一些雕花已剥落,但细看残缺的花纹,人们仍可感受其过去的绚丽。午后阳光照在居民房垂下的绿植上,交错的电线与枝叶相互缠绕,阳台吊挂的腊味,门外褪色的春联,街区内普通平凡的细枝末节构成了一幅最亲切、生动的旧时生活画卷。

观音巷一横巷22号是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登记建档并实行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物。据记述,这座民居含水刷石山花、挑檐、二屋凸阳台,用混凝土花格,丝缝青砖墙有气窗,带花纹水刷石窗套,是斜切窗台砖面,出入处为趟栊门。从善坊内也分布有19号、22号两座建于民国初年的民居建筑,与民生路49号的骑楼建筑同为中山市优秀历史建筑。

从善坊牌坊附近分布有顺柚记、满足面等老字号食店,满载老城区市民的回忆。下班后到店里点一碗热乎乎的肉丸粥,一碟色香味俱全的干炒牛河,或是一份招牌混酱肠粉,是不少市民的选择。今天,有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探寻旧时味道。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人们总能在这些风雨不改的老店里,借熟悉的味道,寻得片刻舒适与自在。

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

沙涌村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清末民初,现今为古村落,布局讲究,许多交错屈曲的小巷散布其中,共同构成了它鱼骨状的街区格局。沙涌村保存大量旧民居,房屋建筑大多为青砖瓦房,墙基用花岗石砌成,屋檐下房多饰灰塑动植物。据《中山村情》记载,沙涌村榕树仔街3号建筑有若干西式半圆卷窗,相传为中山市最早将西式风格融入中式建筑的建筑。沙涌村内还分布着众多古建筑,如由全麻青石雕塑镶嵌而成的“宋帝遗迹”牌坊,外观与大笔相似的文笔塔,以琉璃飞檐相隔的五层高镇龙阁等。

据《中山市志》记述,环城区沙涌村原有三项纪念南宋史事的文物:一是追怀宋端宗驾幸沙涌的“宋帝遗迹”牌坊;二是追怀南宋工部侍郎马南宝(沙涌人氏)爱国事迹的“侍郎故里”牌坊;三是记载有宋末君臣事迹的马氏大宗祠,是当年马南宝府宅以及宋帝行宫的原址,后经历代重修、扩建成为马氏大宗祠,屋顶镶有帝王标志的大型紫色琉璃珠。可惜这三项历史文物均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马氏大宗祠”旧址建成公社大会堂,而“宋帝遗迹”“侍郎故里”牌坊,则由青年农民画家马中设计,于1987年重建,把原来的两座牌坊合二为一。

马公纪念堂建于1933年,是香港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为纪念其父马在明,以及自己“老来安居家乡”而建。纪念堂坐北向南,由三栋建筑构成,正门为四柱三间三层石牌坊,院落中置有八角形重檐攒尖亭。其中一栋建筑“妇幼院”为仿西班牙式,是马应彪专门为当时村中妇女、儿童设计建造的,旨在为妇女、儿童提供学习场所。为确保教学质量,妇幼院的教具均从香港购置,堪称当时中国农村里设备最齐全的妇女学校,也是当时中山农村最早的妇女学校。妇幼院后改为沙涌先施学校,2003年改成沙涌幼儿园。

文笔塔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纪念马南宝抗元扶宋有功及该乡屡出名人而建,2009年被列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塔平面方形,为石筑楼阁式实心塔,青砖砌筑塔身,外覆砂浆,塔呈笔尖状,塔身镶嵌“彩笔生花”石刻及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碑记。镇龙阁则建于清光绪年间,“镇龙”意为“镇住恶龙”,系村民为求风调雨顺而建。镇龙阁原为六角形三层仿楼阁式砖木结构,现塔身五层,塔基宽阔。

值得一提的是,沙涌村人杰地灵,抗元义士马南宝、“中国百货之父”马应彪、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都出自沙涌村,中山人非常熟悉的石岐佬饭店的吉祥物——岐岐正是出自马乐山先生的巧手。2017年6月,沙涌村被广东省侨联评定为广东省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坐落于南区北部的沙涌村华侨文化浓厚,民俗氛围多元和谐,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充盈着这条历史韵味与人文气息浓郁的村落。

本文资料参考:《香山县志》《中山市志》《岐海九曲》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