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大兴区 > 正文

未来京南教育高地如何崛起?看10位大兴区中学校长怎么说

日期:2023/1/13 9:34:0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1-12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近年来,北京南部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布局越来越受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京南教育高地,大兴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了学位5万多个,努力满足学位需求;通过“引智办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优质资源合办校增至51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近日,由现代教育报社联合北京市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大兴区教委组织的“现教沙龙”走进大兴区,邀请十位中学校长,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京南教育发展新高地”这一主题交流各自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崔连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宇、副总编辑苏金柱等领导参加论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擘画大兴教育发展蓝图

崔连娜

大兴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

2022年,是大兴区教育质量提升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两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要遵循,以“双减”工作为主线,制定了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中高考提质重点举措等8份提质文件,建立了月点评、班子“包干”等机制,进一步强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使教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窗口。

对“学校提质到底靠什么”这个问题,各位中学校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聚焦课程建设,赋能学校内涵发展;升级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综合管理,提升学校全面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要抓好课堂、课程、人才三大基础工程:

让课堂永葆魅力。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区实施的深度学习项目,就是以深度参与为前提、深度思考为重点、深度引领为关键、深度拓展为延伸。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构建优质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育人课程的重构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第一是基于供给的优质,打造多样化、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化与个性化不同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基于特色的优质,既要为学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又要为他们思维的培养创造可能的空间。

重视人才基础。办好教育,首要在人。我区以课标导向、素养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构建了“5﹢M﹢N”学科教研课程,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重视名优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未来,大兴区教育人将以“双减”为改革契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赋能大兴高质量发展。

探索路径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王宁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校长

学校以高质量特色发展为目标,从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质量提升等途径入手,走出了一条特色多样化发展之路。

丰富课程选择,积极推进特色建设。整体规划课程建设,突出新课改要求,努力打造学科竞赛、跨学科融合课程、学段融合等一批高端特色课程,完善特色育人路径。成立钱学森创新实验班,按照“和合发展、大器大成”的钱班育人理念和钱学森大成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推进课程高质量实施,打造大兴一中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育人质量。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整体规划教研组工作,深入推进新课标、深度学习、双减、学科建设等主题教研活动,聚焦教学核心问题,提炼课堂教学高效的共性策略。推进评价改革研究,引入大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系统,以高质量教学提升育人质量。

做好备考工作,不断提高升学质量。发挥学校中高考领导小组核心作用,顶层设计中高考备考工作,分阶段研讨备考工作。高度重视考试分析工作,使用效率手册对问题改进进行跟踪和改进,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反馈作用。做好学生分层分类培养,组建全校教师参加的备考指导团队,为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备考指导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课融合有效提质

马东宝

北京市大兴区第二中学校长

我校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立足长远设计,以教学改进为抓手,助推学生成长。

聚焦科研引领,助推教学攻坚。课题研究、科研推动是决定教学质量和课程供给质量最主要的一种推进策略和方法。本学年针对我校提出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改进两项攻坚任务,申请立项“‘互联网﹢教育’赋能新型教学组织方式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市级科研课题,2022年9月份已成功开题。

聚焦课程建设,打造教学特色。我校不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2022年度重新梳理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方案,构建了基于学校文化的“三成”课程体系。针对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特点,体现学段间的贯通设计,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聚焦课堂提质,推进教学改革。学校立足课堂实效的现状,通过一系列调研、讨论,提出了“334﹢N”课堂教学改进方略,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进研究,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创新五育并举模式构建绿色教育生态

贾海军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聚焦教育质量提升,构建绿色教育生态。

聚合“双减”之力,创新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我校在育人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了“一体三方六维”的德育体系建构,即学生的自我养成教育为主体;家、校、社筑造起教育命运共同体;“六维”是助力兴华学子自主成长的六种方式:把智慧带入每一节课堂,把创意带入每一次体验,把自主带入每一个生命,把感动带入每一处角落,把阳光带入每一颗心灵,把使命带入每一段旅途。

优化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实现多元供给。学校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优势,积极构建兼顾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的多元化、网络化的“5﹢2﹢N”课程供给体系。每天下午三点半后,开设多达70门学生个性选修课程。

提高课堂质量,打造精品教研激发课堂活力。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的理念,坚持做到“四重视”“四强调”,即重视大教研更强调微教研;重视大单元教学更强调化教为学;重视作业全批全改更强调学生个性化指导;重视课堂教学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2年,兴华中学获批国家级冰雪特色校、国家级冬季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以及北京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示范基地、北京市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特色学校。这是我们高质量创新发展之本。

学术引领行政赋能打造卓越教育

王春彦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校长

在“双减”政策落实之际,学校以“学术引领,行政赋能”的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促进学校卓越发展。

学术引领推进教育发展。学校启动了以正高级、特级教师、市级学带骨干为核心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学术骨干为引领,整体推进教研、科研、教师发展工作,依托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校,特聘专家、专家型学科组长,统筹推进多维度研修活动,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

行政赋能促进融通美好。学校根据两址三学部的实际,提出“东西融合、九年贯通”的理念,建设融通管理机制。行政管理机制为学术发展赋能,为学术推进的教育教学的研发体系提供引导、支持和服务。打造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治理体系:构建阶梯式成长机制,健全立体式评价机制。

特色课程筑就人生基底。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构建了“求真、崇善、唯美、健体、力行”的人生教育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技课程树立求真精神,人文课程树立崇善观念,艺术课程培养唯美素养,身心课程培育健体习惯,力行课程培养劳动意识。学校以课程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科技捧得金鹏,艺术摘得金帆,体育硕果累累,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为人生打下了扎实而丰富的基础,播种下精神财富的种子。

以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江培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学校创办于2015年,90后的年轻教师占比51%。他们对学校管理各项事务有着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意愿。为顺应发展新阶段,学校从构建“党组织领导、多元共治、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变革,进一步激发了办学活力。

学校更新管理理念,回归“以人为本”的育人初心。学校立足培养新时代中华好少年,着眼于育“一个完整的人”和“一个人完整的一生”,促进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基于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差异的尊重,教师戴着放大镜帮助孩子寻找闪光点,发掘其潜能。

学校健全治理机制,赋予“依法、科学、民主”的机制内涵。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及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和事前评审制度;共商机制做到对话式民主共商。学校与教师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上下互通互联”对话式的民主共商机制;做好开放和互动的监督机制。学校重大决策全过程放开,鼓励教师动态参与、实时监督。建立了“决策前广泛调研——实施中直接参与并监督——决策后定期反馈”的民主监督机制。

评价导航提质聚焦课堂减负高效实施

孙健

北京市大兴区永华实验学校校长

我校以强化“大健康教育理念”为引领,把“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课程育人目标有机整合到减负行动方案,以科学评价导航办学高质量提高,实现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目标。

评价制度多维保障,引导提质发生在课堂。办学质量提升是整体性工程,教、学、评三维系统中,评价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过程评价多元,学校制定“八字校训”积分卡评价细则;教师过程性评价立体,制定以评价导向为特色的《双减工作实施手册》来推动教师专业提升。

三级建模课堂减负高效实施,聚焦课堂提质,让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一级建模:规范永华活力课堂基本模式,将“三段六步”逐步固化下来,即:定向激活(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构体验(检测反馈、拓展提高)。二级建模:探索基于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持续优化课堂结构。三级建模: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坊”,课堂彰显成熟教师的个人风格。

用专业管理守护教师成长。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以“大健康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团队“向上向善向未来”的文化价值追求。

科研赋能强师提质

张英

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校长

首师南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展中确立以“让每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