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淮滨县 > 正文

郑国恩:难忘在淮滨一中教学的日子

日期:2023/2/5 23:57:20 浏览:

作者_郑国恩

原创_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四十年前七月中旬的一天,怀着崇高的理想和青春的涌动,跟随一张毕业生分配派遣证,匆匆踏上去信阳报到的行程。

那段时期信阳地区连降暴雨,淮河进入汛期,洪水泛滥,交通受阻。记得早上6点钟就从信阳汽车总站出发,绕道明港、正阳县、息县北,整整走一天才到达淮滨县城。由于终日没见太阳,风雨饥饿交加,一下车就迷失了方向,好在破雨伞还能给身体支撑,要不然就可能倒在水洼中。

也就从那时起我就对淮滨县城的主街道不辨方向,包括县一中的大门朝向,一直如此。当时印象最深的是一中对面的淮河管理处,因为墙上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记得分配到一中之后,就被校长安排到学校后面淮河护堤,参加抗洪的工作,这也是我对淮河之滨的这个偏远县城的初次认知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虽然离家百里远,但听淮河船声隆,淮河发源桐柏山,桐柏上里有英雄。

上世纪八十年代尚属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工作派遣、户口迁移、粮食关系、各类商品票证都是有限的,甚至出门住店都必须开证明,你是有单位的人单位才是你的证明人,单位组织就是唯一“集结号”。

那时淮滨县粮店的大米也就1毛钱一斤,市场上的活鱼也就5毛钱一斤,不过我的工资也是几十块钱,一个硬币都很值钱,还是不能随便花呀。当然学校食堂还是相当便宜,从早到晚都有蒸米饭、猪油炒萝卜丝、炸馓子、油条,偶尔也有馒头等。

记得第一堂课是让我教英语,因为学校不缺数学老师。好在我的英语基础不错,在那个年代边教边学,对付课堂上的各种问题还是基本合格的。

有时候学生调侃我说“河南英语”,的确我们没有真正受过外语环境的熏陶,哪知道外国人的发音和用词习惯,我们只是认真地按照语法去造句,按照音标去朗读。

望着教室里上仅仅比我小几岁的学生们,他们天真我更无雅。也有些调皮的学生拿出小镜子反射我的板书,或模仿我的举动,会引来个别同学的哄笑。大一点的或女生还特别尊重这个小老师,一般不随波逐流,潮起潮落。

时间过得很快,二年后我调回了老家。出发那天淮滨县还是暴雨连天,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在汽车站与我告别,一时间都是默默无语二眼泪,很是悲伤。

风雨飘摇几十载,当初确实难忘怀。算来我当年的同事和老师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我教过的学生也许接近退休,他们的子女的子女也许正在课堂上。

如今的淮滨经济活跃,高铁、高速、航运一个都不少;如今的淮滨车水马龙,市貌崭新,是镶嵌在淮河之滨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淮滨一中也更是旧貌换新颜,像颗摇篮一如既往地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我几回回在梦里回到淮滨,回到一中,沉侵在为学生们上英语课的美好记忆中,我十分可惜我没有继续留在学校留在课堂上,总想着找时间找机会,美美的去再上它一堂课。

现在我远隔千里,定居深圳,但永远也难忘淮滨的日子。

作者简介

郑国恩,原籍赊店,后迁至方城县,硕士,现任森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究院院长。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