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佳县 > 正文

陆丨佳县人民政府座谈

日期:2023/3/15 15:51:5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3-02

佳县古称葭州,位于榆林市东南部,是中国革命老区、颂歌《东方红》的故乡。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战斗生活了100天,为佳县县委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光辉题词。

2023年2月10日,“旗杆立地,国旗入心: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赴陕西榆林实践支队”与佳县教育、文旅、乡村振兴等部门领导同志进行座谈,了解当地的发展概况、现存问题以及后续的发展规划等。

乡村振兴方面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政府网站发布公告:按照贫困县退出程序,榆林市佳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下一步的工作指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为此,当地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形成党政主导、部门齐抓、镇村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摸排梳理百姓情况,强化分类服务;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并在农业产业、文旅产业、光伏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因地制宜布局产业。

下一步,佳县计划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支队成员向领导同志提问

文旅方面

佳县文旅资源丰富,资源类型最为完整,但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并受财政收入等影响,可投入的力量比较有限,目前仍然需要集中力量,加快文化旅游建设。

在推进文化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内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持续深化免费开放。由于人口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部分村镇成为“空壳村”,进一步打造文化服务的意义较小,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大村落,集中整合资源,打造文化设施集群,带动周边村镇的文化事业发展。同时努力增加人民群众参与度,构建当地文化非遗小舞台。

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面,佳县将继续以沿黄河与红色为主线。以九个不同的沿黄河文化主题打造多A级景区,同时推进红色旅游线路与兄弟县的融合发展,真正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支队成员在记录座谈内容

教育方面

佳县于1987年全县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2006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0年全县中小学普及了实验教学;2017年10月份佳县中学通过了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达标验收,同年11月份全县义务教育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在高中教育方面,作为县内唯一一所高中,佳县中学在2020年教育综合改革中采取了诸多新举措,如实行校长聘用制与教师定聘制等,并通过分班,分配更优质的宿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助,为家庭困难的同学安排父母校内工作等方式,留住当地优质生源。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

但当地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因人口流失、就业机会与教育资源的不足等问题导致的人民对职业教育的低认可度,职业教育的完善程度对比高等教育较低等。近年来,县职教中心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进行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效果显著,发展势头良好。

佳县政府领导同志为支队成员介绍当地情况

以下摘录部分问题与回答

Q:文旅方面,对于佳县的产业产品,有投入但效果并不如文旅一样好,有没有考虑和文旅宣传相连以走向更好的平台、市场?

A:文旅产业的良好发展受益于佳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旅产业依据佳县实际情况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现在形成了以红枣产业为支柱的七大产业链。但是产业发展仍受制于经济,人才等条件,与预期效果存在差异。如手工挂面产业,因经济原因,导致佳县出现了类似“代工厂”的情况。近年来,为改善这一情况,我们将发展红薯产业作为有益补充,使得佳县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Q:在去地方产业调研之后,发现年轻人稀缺的问题,有没有在佳县中学的同学毕业之后的动向有过继续的了解?

A: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支撑点。佳县以未来发展的眼光积极布局,秉持着无论身在何方都是佳县人的本心,对情况条件好的走出家乡,追求更好资源的同学积极支持,对情况较为困难,留在家乡的同学也会提供帮助。佳县每年都会对县内两千余毕业生均有追踪跟进,通过统战等工作积极联系各方,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助力佳县自身发展。

Q:生态:佳县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是如何盘活经济,搞好黄河流域旅游的同时也保护好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A: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考察后,省委将黄河村落统计入库,给予政策帮扶。目前陕西省正在打造黄河文化博物馆。县委希望通过争取博物馆,统筹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人文效应,全力带动佳县经济发展。

佳县作为革命老区,在实现振兴与现代化的道路上也不应落在后面。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地特色,解决好文化、教育、人才、生态等问题,相信佳县人民政府会有更为完善的方案与措施。

座谈结束后集体合影并向佳县人民政府赠送纪念品

参观感想

From全体支队成员

在与佳县人民政府座谈的前几天里,支队一起走过了“转战佳县”时期的红色遗址,深入了当地学校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生动而真切地感受到佳县的实际情况。在座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扶贫、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佳县的飞速发展,也理解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比如学生接受的教育与职业、人生规划脱节,比如互联网时代亟待宣传的产业缺少宣传资金与专业人才等。但我十分理解,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揠苗助长,才能持续向上,稳步前进。

——邓欣怡

与佳县人民政府的座谈让我感受到较为贫穷落后地区当地政府面临的诸多困境,几天短暂的生活更是让我感受到佳县人民的淳朴、佳县的优秀红色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实际上当地企业与政府的不少难处。希望佳县人民能够艰苦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新篇章。

——吴玥

佳县是我国众多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能够寻求到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当地发展与民生福祉,佳县人民政府做出了许多尝试,但目前形势依旧严峻。能否破局,建成核心产业,带动当地科教文体卫全面发展,需要政府带好头做好保障工作,更需要佳县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戴逸尧

在佳县居住生活的几天,看到了很多作为贫困县与家乡的共同点。在文旅、乡村振兴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决策上看,佳县政府的很多想法是有其局限性和与时代脱轨的感觉的。其实这更多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体现。发展缓慢、条件差导致很难吸引年轻人才,而青年人才的缺失又导致了发展、进步的局限。而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更多地可能需要机会,佳县让我看到了五六年前的家乡的影子,让我倍感亲切,也特别希望佳县可以利用其独特特有的资源把握好契机,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而不是继续在人才流失、发展缓慢的泥沼之中。

——胡伯恺

听了座谈之后感到佳县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现在很多发展困难的地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年轻人的流失,严重的老龄化似乎是无解的问题。听到这些问题想起了自己的老家。自己从家乡一路往外走,很大概率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回家乡发展了。但近几年回到故乡,家乡仍然是一片热闹景象,县城虽小,却也建起了小小的商城,发展虽缓慢却也在进步。我好奇家乡是如何发展的,和佳县的发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丁山珊

这次与佳县人民政府的座谈让我对佳县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多了解。和之前参观产业园时了解到的一样,年轻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佳县相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仍然值得深思。

——孙佳媛

这次的座谈让我感受到即使是小县城的发展过程,也需要各个部门联动,并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是相互牵制、影响的。这里提到了缺乏人才的状况。欠发达的地区亟需人才来为发展充能助力,而欠发达的地区又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如何打破这样的闭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楚天歌

和佳县人民政府的座谈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佳县现在的发展成就、发展空间与发展困境。佳县由于先天具有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劣势,其现在面临的困境具有一定必然性。在我看来,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年轻人才的流失:一方面佳县的教育质量较低,因此难以培养出大量人才;另一方面佳县的条件不佳,因此难以吸引或留住人才。因此,如何在未来招揽人才为佳县谋出出路是极其重要的。就现有阶段来看,佳县可能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新兴产业,因此佳县政府可能需要在招商引资或推动现有产业走出去上下足功夫。

——王郅杰

点击展开查看支队成员参观感想

文案丨戴逸尧楚天歌

图片丨支队成员

排版丨楚天歌

审核丨邓宇(指导老师)编辑部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