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永丰县 > 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市县动态【吉安】家乡有需要,他们来助力

日期:2023/4/2 8:37:0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3-24

【吉安】家乡有需要,他们来助力——永丰县乡贤各展所长助推乡村振兴小记有效性:标题:【吉安】家乡有需要,他们来助力——永丰县乡贤各展所长助推乡村振兴小记

【吉安】家乡有需要,他们来助力——永丰县乡贤各展所长助推乡村振兴小记

郑莹

他们是和蔼的老者,是机灵的后生,是熟悉且亲切的父老乡亲。

他们又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是红土地上特殊的一群人。

乡贤,这个称呼的背后,包含着多少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也包含着新时代农村走向振兴的无限契机。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随处可见乡贤的身影,他们是乡村振兴中的特殊力量。

今年春节期间,在地方政府的引领下,永丰县的乡贤给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数据显示,该县已登记入册各领域乡贤3672人,他们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和慈善公益等领域,谱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反哺故乡兴产业

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七彩岩龙湾景区,翩翩起舞的白鹭和美丽的田园景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2018年以前,下坊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近几年,通过在外乡贤的努力,下坊村成功打造了七彩岩龙湾景区,并被评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

“2018年春节,乡里领导找到我们,希望为家乡发展出力献策。”在北京工作的王业涌回忆,“我们几个返乡游子聚在一起,谈乡村发展,谈远景目标,一直谈到深夜12点多,终于理出村里的发展建设思路。”从那时起,王业涌利用年假与周末频繁往返于北京和三坊之间,带着相关专家参与村里的规划设计。

与王业涌一道决心反哺故乡的,还有在外创业多年的王云。当年,他毅然放下上海的事业,回下坊村成立岩前观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赦综合特色种养合作社,以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如今,下坊村已形成集观赏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莲藕、有机稻米种植、营地建设和民宿开发等多个产业,这些产业涉及的规划、运营、宣传、策划等事务,均由50多名在外乡贤承担。

架起干群连心桥

“那时候,村头到村尾都是违章搭建,一条窄窄的路只能过辆板车,村里还怎么发展?”在坑田镇罗珠村,村党支部书记贺明根曾经为修路的事伤透脑筋,村干部带着规划图纸和效果图天天去村民家里做工作,效果不佳。

“路可以走就行了,没必要修得太宽。”一些村民为了护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极力反对修路。

“由公道正派、威望高的乡贤参与到农村事务中来,乡亲们更易于接受。”2019年,贺明根和大家商议,选出7名公道正派、威望高、有影响力的村民,组建乡贤理事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84岁的张友根处事公平公正,在村民中威望高。他深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带头将自家杂物间拆除,还挨家挨户向村民宣讲政策。74岁的李泉芳,不仅主动将自家厨房、围墙拆除,还动员侄媳家将庭院后退4米,为打通村里的“断头路”让出充足空间。

“老人家带头做工作,我们心服口服。”原来“寸土必争”的村民,渐渐转变了态度,不仅配合修路,还把自家里里外外拾掇干净。家乡环境好了,不少村民也回村盖起了新楼房,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引领兴学断穷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天气寒冷,瑶田镇梅坑村一座祠堂内,炭火烧得正旺,40多名孩子齐声诵读着《弟子规》。

“要感谢戴爷爷,因为有了他的无私付出,我们才能在这里安心看书学习。”戴念妮和小伙伴们人手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76岁的退休教师戴元旺,发挥余热在村祠堂建立“乡村私塾”,每天免费给村里的孩子提供阅读辅导,寒暑假则教他们国学和书法,让这里成为当地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

“我们村离周围乡镇都比较远,人才培养不易,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重视教育的传统。”戴元旺介绍,在梅坑村1100多年的历史中,教育始终是当地人走出大山、摆脱贫穷的深层动力。他退休后,决定以自己的力量延续这份宝贵的传统,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平台。

如今的梅坑村,道路宽敞、村风文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的祠堂已改造升级为村级乡贤馆和村史馆,为更多的孩子搭建起学习知识和成才的舞台。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