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沂南县 > 正文

临沂市沂南县:“大棚经济”托起沂蒙侨乡“鸿雁”致富梦

日期:2023/5/14 18:00:4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5-13

沂南县依汶镇葛庄村的蔬菜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侨属侨眷们正忙着摘瓜,她们边干活边聊天,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好一派的繁忙景象。

忙着采摘的侨属侨眷们

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曾经的葛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地少人多,村民度日如年,在当地无法立足的村民为了活命,纷纷相约闯关东,不少村民闯到了朝鲜,并娶妻生子,成为了侨民。朝鲜战争爆发后,葛庄村的侨民陆续回国,1951年张元锡的妻子带着子孙4人返回葛庄,至今还保留着1951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大使馆签发的归国证明,1952年张庆余一家,除大女儿张凤英嫁给当地人,其余7口步行过了图们江,回到国内。归侨8人,目前健在6人,侨属侨眷多达400余人,是沂蒙地区第一侨乡。

张凤顺母亲带领家人回国签证

立足实际助力“鸿雁”展翅高飞

自“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实施以来,葛庄村侨联小组以上门服务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发展诉求和困难。通过摸排,汇总供需清单28条,及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从产业扶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帮他们纾困解难,拓宽服务范围,认真做好“村为侨服务,侨为村做贡献”的“双向服务”。

侨联小组在各级统战部门的支持下,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化农业产业为载体,引领他们转变生产方式,建起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温高效蔬菜大棚。曾经的“贫困村”摇身变成“大棚村”。温室大棚内的果蔬品种多达十几种,黄瓜、西红柿、韭菜、生菜、芹菜、水萝卜、草莓、西瓜等一应俱全,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篮子”,还打开了归侨侨属侨眷们增收致富的大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棚经济”打开归侨侨属侨眷们增收致富的大门

“大棚经济”成为沂蒙侨乡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多亏了侨联小组,协调银行,帮我办理了10万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贷’,今年我又新建了1个高温高效大棚”小付是喜的眉开眼笑。像这样的黄瓜种植户有很多,其中张凤军是村里最早一批开始进行大棚种植的归侨。“2022年底我种植了4多亩的黄瓜,2月下旬起陆续采摘,到3月底进入第一批盛产期,当时每斤价格在3块钱左右,每天采摘1000多斤。”张凤军有着十几年的大棚黄瓜种植经验,是葛庄村的种植能手。“黄瓜种植结束后接着就种芹菜或者生菜,一年下来能挣个二十多万,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陪伴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大棚经济”不仅是归侨侨属侨眷们的致富窗口,还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在大棚内进行采摘、包装等简单工作,一年也有近万元收入,蔬菜大棚变成了他们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正在管理大棚的侨属侨眷

拓宽合伙共富渠道延伸沂蒙侨乡产业链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葛庄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县城近,葛庄村乡村振兴工作组刘伟表示,该村抓住机遇了“乡村振兴合伙人”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依托沂蒙地委纪念馆、鱼菜共生产业园,国泰饮品等,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红色研学+采摘游园+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致富能手,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致富产业,带动了当地村民共同增收。“大棚经济”让乡村振兴的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侨属侨眷。

市派工作组刘伟介绍葛庄村黄瓜产业

依汶镇党委书记姜春晓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培植新业态、打造新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近几年,沂南县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一张图,横向扩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纵向提升农业功能价值,努力做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土地成方连片流转,打造了长三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奋力书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答卷。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委宣传部刘建建)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