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易县 > 正文

阿罗汉!阿罗汉!流散百余年,10尊易县辽三彩罗汉像在山西复原

日期:2023/5/23 15:03:42 浏览:

阿罗汉!阿罗汉!流散百余年,10尊易县辽三彩罗汉像在山西复原文博山西2023-05-2223:05:44关注▲复原的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千金不换,壁上阿罗汉。古怪清奇君细看,画是如来变现。天龙鬼物青红,断崖流水孤松。知在野芳亭上,恍然兜率天中。清平乐野芳亭观画罗汉元.刘敏中▲复原的10尊易县罗汉像5月19日,第三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晋中市平遥县开幕,其主题为:“推进非遗创新发展·铸就文化产业繁荣”。博览会上,由山西凯嘉后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复原的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大放异彩。文博山西相关文章▼痛心︱河北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的颠沛流离▲博览会现场▲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馆▲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本届博览会,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中市委、市政府主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平遥县委、县政府,山西工美产业联盟承办,于5月19日至26日举行。博览会设平遥电影宫、原平遥县棉织厂、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三处展场,重点展示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十年成果,太原、晋中、吕梁三市十九县(区)非遗传统工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剧、民歌、舞蹈、曲艺、音乐、武术、医药等非遗文化和保护区创建成果。展览会上,琉璃福禄、琉璃屋脊瑞兽等一件件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琉璃展品,既体现了琉璃匠人精湛的技艺,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咨询洽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山西凯嘉后土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历时7个月,复原的10尊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日本私人收藏家松方幸次郎▲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秦海龙介绍,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总计16尊,因其高超的造像水平曾得到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画家陈丹青、收藏家马未都等人盛赞,称其为“后人无法企及的宗教美术巅峰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这批罗汉像最初存放在北京西南方130公里处的易县八佛洼睒子洞中,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过程中至少毁弃了6尊,现存10尊,分别流散于3大洲、5个国家的7个博物馆。”“去年,我们根据相关资料对10尊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进行了复原,此前在2023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春季)展览会上展出时,不少专家学者参观后表示,还原度极高,既展现了东方造像艺术的神韵,也兼具西方雕塑艺术的写实表达。”秦海龙说,该公司以该公司以传承、创新、发展琉璃烧制技艺为己任,将古代技艺与现在设计相结合,还原并烧制出了灵石资寿寺元代彩塑十二圆觉像、晋城玉皇庙元代彩塑二十八星官像等琉璃作品,内容极富地域化和民俗化特征,获得了业内较高评价。该公司所在的晋中介休市,自古就有“琉璃之乡”的美誉,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琉璃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国建筑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琉璃的烧制中心,建筑琉璃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对中国古代建筑琉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左:复原件右:原件原件藏于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入世与出世的演绎——易县辽代三彩罗汉像文/张敏“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术一样,神主啊,菩萨啊,都不能做得像凡人,现在这一排雕塑(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陈列馆)是辽金和北宋的菩萨像,个个慈悲、美妙、非男非女、超凡入圣,人间没有这样的脸。倒是独有这两张罗汉脸,我们觉得认得他们……这两个罗汉咄咄逼人的神态、不容辩驳的傲慢,直追意大利文艺复兴大雕塑家多纳泰罗的作品”。陈丹青在节目《局部》里这样说。▲俄罗斯冬宫博物馆藏易县罗汉残像原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曾被认为毁于二战战火,实际被苏联红军带回国散佚全球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前曾在易水边饯别燕太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以极简练的语言营造出极苍凉悲壮的气氛。易水河位于如今河北保定市的易县,除了荆轲的慷慨悲歌,这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并不那么起眼。但所有的艺术从业者明白,“易县”这两个字还代表了中国雕塑史上精彩绝伦的一页。尽管,这份精彩绝伦里掺杂着一段无奈和苦楚的往事。1912年,清室退位诏书的发布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在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革新图变的动荡之时,外国古董商看到了动荡之中的“商机”,他们开始不择手段,四处搜掠中国的古物。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文物就已经开始被低价贩卖至国外,而1912年,法国、日本等各国的古董商人将目标放在了河北易县的一个山洞里。这一年,在河北易县睒子洞中安享了几百年香火的罗汉忽然遭到持续地偷窃和哄抢。▲辽三彩罗汉像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德国人帕津斯基(Friedrichperzyński,1877-1965)就是当年购买易县三彩罗汉中的其中一位,他痴迷于中国古代佛造像的收集,其著作《中国行记》(WonChinasGottern)一书中就记录了他当时在易县寻找三彩罗汉像的曲折经历。据记载,1912年夏天,帕津斯基首先在北京看到了一尊让他叹为观止的三彩罗汉像,但当时这件罗汉像已经被一位日本人买走,不甘心的他经过再三打听,终于知道这尊罗汉像来自河北省易县八佛洼的某个山洞中。于是当年秋天,他在翻译和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试图寻找那个让他着迷的“藏宝洞”,当他终于发现藏有三彩罗汉像的睒子洞时,洞内仅剩的一尊明代弥勒像和善财童女像却让他大失所望。原来在他之前,已经有另一批外国古董商对这里进行了“扫荡”。他不愿空手而归,便继续在当地打听这批罗汉像的消息。很快,当地衙门没收了两尊罗汉像的消息传到了帕津斯基耳朵里,他欣喜若狂,在《中国行记》中他写道:“当地政府获悉此事后,也曾虚张声势,采取措施,逮捕惩处了一批盗运藏匿罗汉像的窃贼。当我第一次离开易县后,地方官便下令戒严,并逮捕了我之前派去探听消息的古董商。但不久后,这名商人就被释放了。当我第二次从易县离开后,当地驻军还偷偷搜查了我在永福寺的住所,并严禁当地村民向我出售任何文物。”帕津斯基最终还是以低价从衙门手中买到了这两尊罗汉。经统计,易县睒子洞内的辽代三彩等身罗汉像一共16尊,因搬运和战火至少损坏了3尊,迄今为止留存11尊,而被帕津斯基带走的两尊罗汉,就是陈丹青在《局部》中介绍的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两尊。陈丹青认为,大都会的这两尊是最为精美的两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辽三彩罗汉像局部崇高的宗教美感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语为arhat,罗汉在佛教中的地位仅低于菩萨,为第三等(这里说的是在大乘佛教中,小乘佛教中的罗汉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修行境界)。据说,释迦牟尼佛为了使佛法能够在后世广为流传,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便嘱咐自己的弟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利益众生。罗汉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具体来说即:一可以帮助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辽三彩罗汉像大英博物馆藏罗汉信仰体系的完善源于玄奘翻译的《法住记》,玄奘的这一贡献使得罗汉信仰在唐代一度发展至鼎盛,而这一时期也产生了大量为罗汉造像、画像的艺术品。如在绘画界,出现了一些专门画此类题材的艺术家,唐乾元(758年-760年)中的名画家卢楞迦就十分喜爱作十六罗汉像,《宣和画谱》所记载的他这类作品多种,非常有名。绘画出现的同时,罗汉群像的雕塑艺术也开始出现,如敦煌西千佛洞第16窟的晚唐时期壁画中出现了十六罗汉像。因为佛经中并没有对罗汉具体形象的记载和描述,所以相比释迦牟尼像及菩萨像,罗汉像在创作者这里似乎有了更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但这种想象却不是凭空产生的,可以说,罗汉造像之上独特的灵光闪现更多是无限靠近世俗和平民的倾向显现。▲辽三彩罗汉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纵观罗汉造像艺术的整体特点,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罗汉的形象都得到了个性化的描绘,他们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人,表现出相异的个性、性格、情感,喜怒哀乐,各尽变化,且这种世俗化的审美至宋元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以易县的辽三彩罗汉像为例,他们大小如真人,大都表情平静祥和,双手结禅定印,袈裟纹理自然,巍巍然深具禅意,最为重要的是,极度写实的塑造手法却没有掩盖住罗汉神情中那种对信仰的笃定。所以,易县的三彩罗汉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写实主义塑像的杰出作品。梁思成先生在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曾亲眼看到易县三彩罗汉像,他后来在自己的著作《中国雕塑史》中这样写道:其貌皆似真容,其衣褶亦甚写实……或容态雍容……或蹙眉作恳切状,要之皆各有个性,不徒为空泛虚缈之神像。其妙肖可与罗马造像比。皆由对于平时神情精细观察造成之肖像也。不唯容貌也,即其身体之结构,衣服之披垂,莫不以写实为主;其第三量之观察至精微,故成忠实表现,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也。从宗教艺术角度来看,人们所塑造出的这些罗汉是类似于“准”菩萨一样的存在,他们除了自渡,还兼有渡人的使命。如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所藏那尊罗汉塑像,就蕴藉着如“基督受难”般的崇高的宗教美感。他们无限慈悲,他们信仰坚定,他们苦修自渡,这所有的远离尘世之念却被放置在了一副平凡无奇的躯体之上,那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上,仿佛时刻呈现着出世与入世过程的演绎。▲辽三彩罗汉像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辽三彩的魅力上文曾提到,唐代罗汉信仰发展到鼎盛,因此产生了大量罗汉题材的艺术作品,易县的罗汉像直观来看,其表面釉面与唐三彩釉面十分接近,那么这些塑像又是如何被断代为辽而非唐的呢?在易县罗汉塑像的断代问题上,梁思成先生是较早的研究者,他认为从罗汉身上的釉面来看,这些塑像应当产生于唐代,因为这些釉彩大面积使用绿色,期间夹杂黄色、白色和褐色,与唐三彩十分相似。除了梁思成先生,另有一些其他学者也持这种观点。但这一观点也有无法解释的地方,那就是大多数出土的唐三彩都为冥器,冥器出土如镇墓兽、专为陪葬制作的人物动物形象及生活器具,少量有建筑装饰类唐三彩的出土,佛像和罗汉三彩并未有出土实物,另外,唐代对生活器与冥器的区分还是较为明显的,从这一角度看,易县的三彩罗汉属于唐代这一观点似乎仍有持续考证的必要。事实上,除了唐代烧制三彩釉面陶器,辽代也生产这种这种低温色彩的釉陶制品,即辽三彩。▲辽三彩罗汉像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古人类学博物馆藏龙泉务窑位于北京门头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处辽金瓷窑遗址。经研究,龙泉务窑烧造的辽三彩始于辽中期,釉色有黄、白、绿,器物已见的有菩萨坐像、佛坐像等,部分器物装饰浮雕菊瓣、莲瓣,三彩坐佛像采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手法。另外,1983年出土的带有辽“寿昌五”年款的三彩釉片和易县罗汉的釉色极为神似。正是龙泉务窑窑址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易县罗汉像的断代问题产生了新的说法,以考古实物为依据再结合史实,河北易县的辽三彩罗汉像自此被认为属辽金时期的作品。公元916年,契丹民族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同时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陶瓷器制作来看,辽继承了唐的传统并发展出与唐代不同的风格特征,以三彩器为例,辽三彩承袭了唐代这种低温瓷式釉陶的烧造,但在器型制作上与唐代却有明显区分,如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另外,唐三彩并未见有宗教题材的三彩器,辽三彩却有烧造,如河北易县罗汉像这样如真人大小的器物更是极为罕见。辽三彩虽没有唐三彩那样享誉世界的名气,但其同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易县辽代的罗汉像是辽三彩独特魅力的极致呈现,另加罗汉人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