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涿鹿县 > 正文

夭折的涿鹿教改惹怒了谁

日期:2023/8/10 13:45:58 浏览:

摘要:不求快,不强推,自下而上的教改,也许才是受欢迎的教改。

《让子弹飞》的一句台词“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用来形容涿鹿教改的失败收场再合适不过了。最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中小学推行了两年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因部分家长的反对,全面被叫停,主推教改的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也主动辞职。

教改到底是推行了素质教育,还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1

教改年年都在提,但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涿鹿的教改却不一般,甚至引发百姓反弹。涿鹿的教改到底有这么糟糕吗?

据报道称,早在2014年,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引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确有着很大的不同。

事实上,“三疑三探”并非是涿鹿首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创自河南西峡县,创始人、河南西峡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文普曾受邀前往涿鹿进行“三疑三探”通识性培训。

推行两年来,“三疑三探”逐渐由一两所试点学校,迅速拓展为全县所有学校的“强制教学方法”,但受到的阻力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网上报团呼吁恢复原有的教学方法。

“学校采用‘三疑三探’后,考试少了,考了也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我怎么知道孩子学习的好坏呢?我还想着孩子能排前几名,以后有机会去外地念中学呢!”“升学靠考试成绩,别人都在挤时间,我们却在丢时间,多耽误孩子啊。”家长们的担忧主要仍然集中在对成绩“不可控性”,认为教改是在浪费时间。

很快,涿鹿县当地官方发布消息:充分尊重民意,经研究决定,全面停止“三疑三探”。一周后,郝金伦辞去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等职务。郝金伦表示,感觉“知己甚少”,“在改革的道路上,只有我和几十位校长,还有一部分力挺我们的老师”。

2

不仅家长不买账,很多老师也并非教改的拥趸。

“体育课也必须三疑三探,让学生们先讨论、质疑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据了解,涿鹿县的所有课程要完全按照”三疑三探“模式来,老师不能自己发挥,因此不少老师只能“变通”。“‘三疑三探’的教学效率太低,教学时间不够用,需要跳着上课,有些课文就没时间上了。我在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不用。我还要为学生的前途未来负责。”一些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北京晨报》的文章表示,涿鹿的教师队伍也跟不上教改要求,没有足够的优秀老师保证全方位推进教改,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很难胜任,在推行“三疑三探”过程中老师大多疲于应付,缺少主动思考。

虽然惨淡收场,但涿鹿的教改却并不是没有成绩的,甚至称得上“成绩斐然”。

早在2003年,原任河南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的杨文普就探索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后来他担任西峡一高校长,在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方法后,西峡一高连续两年本科上线率达到95%,重点大学录取率达到30%。

而根据郝金伦的说法,“从今年高考成绩来看,涿鹿中学一本上线190人,一本翻了一番,如果去除河北省扩招因素的话,重点大学的实际增长率超过70%,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3

那为什么一个既注重学生思辨和自主学习,又有希望提高升学率的教改,却遭遇了“滑铁卢之役”?

多数观点都倾向了“分数至上论”:在家长们看来,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足,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升学以及提高考试成绩的。尽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下,却面临着“不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疑虑。

《中国青年报》更是直接剑指“教育功利化”。文章指出,教育要承担的东西太多,要改变命运,要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并最终体现在“分数”上,落实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上。于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切在实践中不利于分数提高的教育教学改革都会受到家长、乃至于社会的质疑。这既是教育功利化的表现,也是教育功利化的理由。

教育陷入了这个怪圈之后,教育的初衷和本意完全被忽略。”他们眼中的好学校,就是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的学校……因此要满堂灌,要搞题海战术,搞什么’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简直是不务正业。”文章毫不客气地批评反对者们“目光短浅,不顾将来”。

“刷题练三年,苦学灌三年,如果能考进北大清华,相比’三疑三探’三年,却只进个二本三本,哪个划算?恐怕大多数家长会选择第一种。”《南方周末》评论员戴志勇抛出的这个选择题,说出了很多教改反对者的心声。

4

有声音认为,分数至上,并不是“三疑三探”教改流产的主因。

“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状况老师在备课时都要有所考虑,现实不是你觉得这样做好,就可以收到预期效果的!”网络上对“三疑三探”也不乏批评的声音。

评论员庹新岗认为,对于涿鹿教改受挫的反思,应该是工作推进中是否有纰漏。教改的问题集中在推广速度过快,而相应的沟通又缺位。改革很快就在涿鹿县所有的学校启动,这是很仓促的,当初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同意,后来反对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这让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小孩是“实验品”,是被迫加入教改的。持这种想法的多了,就会构成改革的障碍。

他建议,教改应该分步骤实施,先小范围内试点,再把试点一步步扩大,最后才是全面铺开。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是有保障的。尤其是小范围试点阶段,不想参加的就可以不去。这样做,可以打消人们对新事物的顾虑。等到教改有了初步成效,与原有模式形成明显反差后,这部分家长的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

网友“peter”秉持着“简单的拿来主义会水土不服”的观点:“一种教育方式的成功与否,优越与否,应该是在同等、平等教学条件下开展后,收集不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学生的教学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并找出规律、问题。”而逐鹿教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几乎摒弃了该县原有的教改计划,直接照搬西峡县的“三疑三探”。

评论员连海平表示,和“三疑三探”一样,国内诸多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甚至不得善终,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生、家长、学校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假如,’三疑三探’不是说上就上,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结局也许就不一样了。倘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确实好,何愁家长不支持?”

当然,也有网友直接否决“三疑三探”教改的意义。网友“教育人李玉新”直言:“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以其他定语界定教育的模式都是伪教育。”他说,以教育局的名义去搞全县的“三疑三探”,就是在做一场无把握的实验,教育不能折腾,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没人有任何权利拿任何一级孩子的前途做实验,“亡羊补牢”在教育界不存在。

5

另一方面,不少人困惑的是——有人反对,教改就该叫停吗?

虽然涿鹿县一再表示,教改之路不会停止,但“三疑三探”的方法明确表示已摒弃。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评论员朱昌俊文章,对此朝令夕改表示了不满:“改革失败的直接导火索,是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反对。但问题在于,哪有不存杂音和不同意见的改革?面对不同声音,改革是否就只能屈服于反对意见?”文章指出,改革的成效与对错,从来需要时间来验证,何况是教育改革。当地政府为何在一遇到反对的声音时,就只能选择全部叫停,而不给出一个让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昌俊认为,叫停教改反映了当地政府的改革心态,一来可能说明改革者的立场本来就不够坚定,二来在一些地方,“不闹出声音”便是“理性选择”。

评论员张立也认为,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充满了各种质疑和反对。当年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改革,也是在质疑声中坚持下来的。

相对于改革心态的不坚定,“沉默的大多数”也许是叫停教改的最大受害者。朱昌骏援引郝金伦的说法,90%的学校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自认为受害的成了叫嚣者,受益者大多沉默。“改革的反对声音通常被放大,而受益者或是支持者却失声,这种生态所对应的改革博弈机制和氛围的不正常,更值得反思。”

虽然涿鹿教改的舆论众多纷杂,但教改的一大原则却时常被人忘记。《经济日报》则一语中的:“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要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用行政手段强推改革本就不合时宜。”

不求快,不强推,自下而上的教改,也许才是受欢迎的教改。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朱瓅编辑邮箱:rock.roll@163.com)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