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江华瑶族自治县 > 正文

【《湖南教育》2月A刊深度报道江华教科研工作】乡村教育的“第一动力”

日期:2023/10/9 13:41:49 浏览:

高中教研协作片1个,初中教研协作片4个,小学教研协作片6个,每名教研员联系一个协作片。片区实行学段衔接、学科融通,建立县域、片区、学校三级联动的教研体系,将传统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多人合作的共同体研究,让人人都成为“教研员”。

黄石完小是江华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年轻教师少,教师流动性不大。多年来,该校教研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状态。

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县教研室打破学校单独教研的形式,组织黄石完小与码市中学、启汉小学、竹市完小、大锡乡中心小学等学校联合起来,开展跨校教研协作片合作,弥补了学校教师少、教师年龄偏大等给教研带来的不足。

借助教研协作片,黄石完小参与到码市中学“乡村学校‘乡村味’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和启汉小学申报的“听评课提升教师素养研究”的课题中,通过团队的引领和指导,黄石完小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升。2021年上学期,黄石完小以听评课提升教师素养为切入口,提升课题研究层次,并邀请课题组骨干教师到校上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把脉学校教研,引领全校教师在教研中走深走实。

黄石完小校长李谋珠告诉记者,教研协作片跨校合作促进了教师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形成教、学、研合一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协作学校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中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此外,针对县域内学校数量多、分布广、业务指导需求量大等特点,江华县教育局推进县级以上教研活动规模化,建立以学科为单位,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县级教学研讨体系,实现学科融合、主题融合、活动融合、基地融合、项目融合,构建“上课+评课+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活动反思”的教研模式,探索“研训一体化”的最佳路径。

“微团队”把准教研重心

如何找准教研重心,克服传统教研人员素质不齐,研究能力不强,各自为政的弊端呢?

2019年底,江华县教育局抓住乡村教育的关键少数,全力推进乡村教研。成立集教学、管理、研究“三位一体”的校长沙龙、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涵养、班主任、双师教学、校本教研、大阅读、家校共育等16个教师专业微团队,以学习、实践、反思促进教研转型。

一方面,“微团队”从自身专业建设和基地校特色品牌建设着手,实现自身专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微团队”还结合自身特点,指导一所基地校,探索基地校推进某个领域特色品牌建设的路径。县教育局给每个基地校一年拨付3万~5万元的研究经费,激励团队将成果进行辐射。

“暑假要与孩子商量学习计划,用适当的奖励机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家庭教育微团队线上直播课时,给基地校江华县思源实验学校一名学生家长的建议。

2020年5月,家庭教育微团队成立。来自20多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等30人加入,全力开展家校共育研究。两年多来,该团队构建县域家校共育T(Team团队)-p(platform平台)-b(base基地)模式,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结合隔代教育、防溺水工作等,开发以文化传承、家教智慧、家风家训为主的家庭教育课共计160余节,到各中小学、社区、村寨等开展各类讲座300余场。

同时,家庭教育微团队创建了全县家长学校网络平台。目前,该平台开展直播课30余场,注册家长10万余人,受益家长40万余人,在学校、社区搭建家校共育基地,研制江华家校共育常规检查标准,促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

江华县创新实验学校的学生家长潘女士平常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导致孩子逆反心理严重,亲子关系紧张。潘女士在一次家庭教育微团队的讲座中得知有线上家长学校,就常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她坦言,平台就像家庭教育的“学习强国”,家长能学到不少家庭教育的知识,现在她与孩子的关系融洽了,家庭也更和谐了。

“以家庭教育微团队研究为契机,解决县域内家庭教育遇到的瓶颈,探索出家校沟通交流机制、家校合作制度,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育人的合力。”江华县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刘宇雁说。

如果说家庭教育微团队打通了家校共育的“最后一公里”,那么,班主任微团队则让班主任零距离学习班级管理经验。

江华县芙蓉学校是班主任微团队的研究基地校,也是一所新建学校,80%的教师是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不足,班级管理存在不少困惑。

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微团队以准班主任管理队伍建设为重点,探索专题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打出一记“组合拳”——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并与心理健康教育微团队合作,将“心育主题班会”作为培训内容,促进年轻教师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送教下乡推动乡镇学校开发心育主题班会课;将主题班会的研发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以点带面,以校带校,促进了全县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除此之外,为解决新班主任缺少班级管理方法等问题,班主任微团队以研发主题班会为目标,开展专题讲座、班主任疑难解答、主题班会研发与试教、主题班会展示汇报等,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研发主题班会课16节,打造精品主题班会课4节,主题班会教案16份,录制优质主题班会课4节。

“加入班主任微团队后,我参加了一系列培训,思想上、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班级管理工作更细化,更有方向了。”江华县芙蓉学校教师毛瑶说。

除此之外,阅读微团队还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阅读方式,组建阅读种子教师微团队和阅读统筹教师微团队两支专业队伍,前者负责专业引领,后者负责管理协调等各项工作。

江华县创新实验学校教师姜太泉在阅读微团队的引导下,组建了班级家长阅读微团队。三年来,他和家长共读了《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做最好的家长》等20余本图书,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一本书,搭建家校共育之桥!”姜太泉说,他每天会在读书微信群里心得体会,并定期开展线下。

学生陈韵(化名)的妈妈在经开区务工,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里,她都自己阅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感受。陈韵妈妈介绍,自己起初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但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每天下班后,她会抽出半小时阅读,坚持打卡,并学会如何尊重孩子,相信并鼓励孩子,母子俩沟通多了,矛盾少了,孩子也变得开朗起来。

近年来,江华县制订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系统加强阅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在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课模式、阅读氛围建设、阅读考核评价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专业指导,并在全县学校推广。依托学校图书室与阅览室、课堂与活动,突出学校的“导读”功能;依托家校共建,突出家庭课外阅读的“品读”功能;依托学校与社区共建,突出社会的“促读”功能,全县逐步形成了以“家校阅读零距离”为主的家校阅读模式。

“专业人做专业事,全县教研团队聚焦教育教学的难点、痛点、堵点集中发力,更有利于打造江华教育的品牌,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唐代林如是说。

(校对:张晓雅)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