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易门县 > 正文

易门一中:广开学路育英才,桃李芬芳报春晖

日期:2024/1/25 10:27:14 浏览:

和努力下,我校才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四、德育工作上台阶

学校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德育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爱无亲疏、育无高下、德无内外”的工作原则,坚持“观念创新、措施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坚持学科渗透抓特点、环境教育抓盲点、社会教育抓亮点的方法,虚功实做、按照“高要求、低起点,抓过程、重细节,抓养成、重实践,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多样、灵活、新颖、实效”的原则,注重“三风”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德育活动。如学生志愿者活动、校园绿化管理责任制、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育人为中心,优化育人环境,凸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近几年服务于诸如“金穗杯”农民运动会、“园丁杯”运动会、工业运动会、“中国·云南省野生菌交易会”、第四届玉溪市老年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及服务于每年高考的志愿者就达上千人次。学校就是这样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军训文化、志愿者活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摒弃陋习、走向文明”等活动的内涵与外延,长期坚持科学、具体地落实育人工程,全校德育工作已经形成特色。《云南政协报》、《玉溪报》、《玉溪教育》、《东方教育》等媒体多次作了专题报道,还曾先后在玉溪市德育工作会、玉溪市中学养成教育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五、体艺教育显特色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校就被玉溪市教育局认定为“玉溪市中学生田径训练基地”,学校田径队多次代表易门县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并获得了好名次,体艺传统良好。2001年成立的“晓峰艺术团”,多次参加易门县组织的大型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影响逐年扩大。1999年,学校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体艺人才培养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加强了对“晓峰”艺术团的领导。2005年又出台了《易门一中改进和加强体艺工作的意见》,构建了体艺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系。近几年来,按照“高一培养兴趣、打好基础,高二分班训练、突出专业,高三借助院校、强化辅导”的模式,开展特长教育,使特长教育形成了我校的一大特色。近五年来,专业高考上线率体育在99%以上、艺术每年都达100%,共有462人在高考中文化、专业双上线,4人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2人被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录取。我校是云南省艺术学校的第五个生源基地,2005年,又成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生源基地。

在2006年12月晋升云南省一级中学时,体艺教育被省专家组认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六、科学管理上水平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改革制度,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学校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主要是:

(一)着力构建在校长负责制前提下的“分线分层”的管理模式。按工作内容,分政教、教学、教研、后勤四条主线,由支部书记和两名副校长分管;按决策能力,分为决策层(校长和校务会),管理层(处、室、办),执行层(年级组和教研组)三个管理层次。在此基础上,定岗、定责、定人,各司其职,一级对一级负责。在具体分工中,分线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分线分层”的管理模式将办学目标纵向上分线,横向上分级,纵横交叉成层面,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同时通过职代会,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一总四分”加上党支部、职代会“双把关制”,形成了我校的管理特色。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分年级管理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2007年11月,学校发出了易一中发【2007】43号文件《关于实行年级负责制的意见》,进一步突出了年级基层管理的主体地位,减少了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根据此文件的规定,年级成立组委会,报学校备案,作为年级的议事和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由年级主任领导,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年级负责。年级拥有了对本年级教师的聘用权、管理权和考核权,亦即可以根据学校设岗方案聘任本年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可以对本年级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可以对本年级教师晋升职称进行“公认度”测评,并按规定的比例计入推荐考核总分;可以在学年末通过级委会考核,按比例推荐履职考核优秀的教师,确定交流、低聘的人员;可以对在服从学校和各职能部门总体活动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年级实际,组织、安排本年级师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对本年级绩效工资进行再分配;可以对年级教师的质量保证金进行考核奖惩。等等。年级负责制的施行,再辅以《易门一中各年级组对教师履职考核的指导性原则》《易门一中关于成立年级事务委员会的通知》《易门一中关于年级组工作的原则性规定》等规章制度,切实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增强了内涵发展的活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一定条件。

(二)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竞争激励机制。继校长竞聘上岗后,学校实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在全校推行了中层干部公选竞聘制,把德才兼备、作风务实、能力强、素质好、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选拔到各处(室)负责人的岗位上来,形成了“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用人机制。

二是根据教职工的能力和教师教学实绩量才使用,实行高评低聘,对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转岗分流或打开“出口关”,实行交流制。近三年共有17位教师交流到乡填中小学,共有23位中小学教师交流到我校。

三是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教优酬”的分配原则。自从政府颁发【2005】58号和【2007】59号文件后,学校也制定了《易门县第一中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育综合改革再分配原则性方案》、《教职工津贴再分配实施办法》、《教职工业务工作岗位工资实施办法》、《教职工履职绩效工资发放基本规定》、《管理工作岗位工资实施办法》并提交2006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职代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通过分配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贯彻了责、权、利统一的精神,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内部分配向一线岗位、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倾斜,向工作骨干倾斜的自主灵活的内部激励机制,使教职工的实际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效率、业绩、贡献更紧密的挂钩,更进一步发挥收入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四是评优晋职做到“政策公开,名额公开,评选程序和结果公开”,置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

通过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盘活、用活了人才资源,增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

(三)落实各种目标责任制,把量化目标考评落到实处

学校建立了多维的目标体系,层层下达各种任务指标和管理目标。教学方面,学校在每学年开学的教职工大会上就,就宣布各个年级本学年的教育教学任务指标。接下来,年级上又把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班,班级再把目标明确到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教师按照“导师制”对所管学生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实行“六管”。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学校始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有效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体师生人身、财产、物品的安全。为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与年级、处室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教职工签订了《平安家庭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班级签订《平安班级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种责任书细化了各种安全责任,及时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了校园的平安。在各种目标及责任详实可行的基础上,学校根据目标要求和完成情况,按进度对部门及个体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到考核、奖励、晋级、津贴发放之中,以此激励和规范教职工的行为。

(四)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针对学校实际,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我校制定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各部门工作规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安全卫生保健、奖惩、校内纠纷调解和申诉等100多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规矩与方圆》,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学校的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完全按制度展开,使各项管理活动都有了明确的依据,管理中做到了对事不对人。同时,在这100多项制度中,有不少制度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彰显着人文关怀。比如《对教职工请特殊假的规定》《对教职工子女进步和升学的奖励办法》《关于慰问教职工的原则性规定》等等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职工解决了后顾之,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繁花似锦催人进,荣誉激励再开拓

在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学校也形成了一些物化成果,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市级课题《高中生分层递进辅导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结论为“市级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县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全国目标教学十五课题鉴定会一等奖。物化成果:《学法指导丛书》一套七册,《科研论文集》、教研杂志《求索》等一致受专家好评。特色教研形成特色,取得成效。近四年来,教科研论文市级以上刊物发表50余篇。各级获奖150多篇,教学竞赛54人次市县获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逐渐多。目前学校有各级骨干教师22人。学校长期保持“玉溪市半军事化管理优良学校”称号;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了“云南省文明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普及实验教学先进集体”“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六项省级荣誉,在党建工作、交通安全工作、全民健身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等项工作中也获得了多项市、县级荣誉,先后被命名为“市首届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省文明学校”“市园林学校”。学校的“晓峰艺术团”常年开展活动,除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外,还经常到校外演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晓峰文学社成员超过千人,《晓峰报》每期发行1000多份,发行到县内140多个单位。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突出特色。

易门一中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使一个历史悠久但疮痍满目的学校老树发新枝,旧貌换新颜。变化有目共睹,成绩振奋人心。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引,离不开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全体教职工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正是教职员工们在工作中同心同德,务实苦干,才有了易门一中的今天。

回顾学校的巨大变化,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1、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易门一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分管教育的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定期不定期走访学校,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根据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现场办公、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问题。在县财政紧缺的条件下,我校的办学条件始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正是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