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塔城地区 > 正文

民族团结之树根植于心

日期:2022/4/18 11:33:27 浏览:

在塔城地区,29个民族比邻而居,在时间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包容多样、相融共生。全地区27万个家庭中,两个以上民族构成家庭的占7.5%。可以说,团结友爱是流淌在塔城人民的血液中的,并且代代相传,他们共同呵护着塔城地区和谐之花常开常艳。

哈萨克族同胞唱起《祝福生活》、塔塔尔族姑娘翩翩起舞、达斡尔族同胞高唱祝酒歌、蒙古族同胞跳起传统的《筷子舞》……4月20日,反映塔城地区各民族和谐幸福生活中一部情景剧《家园之恋》在乌鲁木齐市演出。剧中,展现了塔城各族邻里乡亲共同为一对俄罗斯族老人贺金婚的场景,剧外,参演该剧的62名演员分属15个民族,其中60%的演员是非专业演员,他们来自塔城当地的各行各业,这是一部真正的多民族的合作之剧。

“这部剧演的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团结和睦的生活,所以大家都很努力!”达斡尔族演员庆甫告诉记者。63岁的庆甫来自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两次《家园之恋》的排演他都参与了。在今年的巡演中,他的甲亢复发,腰也闪了,但他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演出。庆甫告诉记者,演出团队里像他这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演出的演职人员有很多。

这种坚守,来自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地热爱,也是塔城地区各族群众包容多样、相融共生、交相辉映的一体多元文化特色的体现。

民族团结在每个人的心里

“早在1851年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时,塔城就成为通商之地,开放早、地处边境、多种宗教共生、各族人民交错居住、互相帮助,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塔城各族人民间建立了醇厚的友谊!”对塔城地区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心得,原塔城地委党史办副编审蔺茂奎告诉记者。多元文化共生、各族人民互为邻里,互助协作,使得这里的民族团结独具特色。

4月13日,记者在塔城市哈尔墩社区玛丽亚·卡德尔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长桌上既有哈萨克族的奶茶、包尔萨克,有俄罗斯族的面包、果酱,还有汉族的炒菜,维吾尔族的馕。玛丽亚告诉记者,这些食物都是塔城各族人民餐桌上常见的,多年来相濡以沫的生活,让塔城各族群众的饮食风尚融为一体,丰富多样。

塔城市广场上,既有风靡全国的广场舞,也有维吾尔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俄罗斯舞蹈。家住额敏县文化路社区的帕哈尔丁·阿里木,虽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迪斯科、维吾尔族舞、哈萨克族舞蹈黑走马,塔塔尔族舞蹈阿特诺希卡,每种舞蹈都跳得像模像样。

塔城地区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29个民族比邻而居,全地区97.7万人口,27万个家庭中,两个以上民族构成的占7.5%,在塔城市,这一比例更是超过20%。

塔城市新城街道东门外社区党支部书记葛春燕是锡伯族,爱人是汉族,弟媳妇是俄罗斯族。“我爸妈在家说的是哈萨克语,小时候,父母去工作,我就吃住在邻居家,所以她和邻居学了一口山东话。”葛春燕告诉记者,在她上学时,家里还住过三个回族孩子。现在父亲退休了,又开始帮忙照看邻家的哈萨克族孩子。

在塔城地区,10个人的饭桌上,一定有3个以上民族。“我们和其他民族的孩子一起上学、从小玩到大,每个人都有多民族朋友。我们只知道民族团结,不知道什么是民族不团结!”一位塔城市的干部说。

从心里生长出的热爱

“《家园之恋》2012年初排练,能在短短17天就排演成功,跟各民族文化协会、学会的参与帮助是分不开的!”塔城市退休干部萨塔娜提·巴合都拉告诉记者,她在担任塔城市宣传部副部长时全程参与了这部情景剧的展演,退休后仍然带队赴南北疆参与第二轮全部巡演。

在塔城地区,锡伯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协会不仅努力挖掘、整理和展示各自民族文化的宝库,而且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创造塔城地区的民族文化。

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从孩童时就喜欢阅读,坚持订阅杂志编录简报、收集整理史料。去年他将多年整理收藏的与塔城相关的史料和实物拿出来,建立了边境贸易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塔城;塔城六中老师道吾然·对山汗将自己8年时间收集的500余架手风琴在手风琴博物馆里展出;塔塔尔族协会会长再屯娜在自家上百年的家庭老宅中,展出了近200件从民间收集的与塔塔尔民族有关的老物件,建成塔塔尔族家庭博物馆……在塔城地区,各民族自尊、自信、自我发展而又互相了解、欣赏,让这片土地更富魅力。

因为热爱这片土地,塔城地区各族群众互助互爱的善行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塔城市哈尔墩社区的沙勒克江·依明老人家每天都有十几个孤寡老人吃饭。他照顾困难群众时常带着儿子沙拉依丁,如今在塔城地区医院当大夫的儿子对常年卧床的赵玉娥等八九位需要关照的老人悉心照顾。沙勒克江还组织起一支“爱心爸爸”的团队帮助更多人。

额敏县38岁的维吾尔族教师阿依古力·吾儿扎宏创办起残疾儿童幼儿园,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达斡尔等多民族的残障儿童都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度过温馨的童年……

正是这种代代相传,从内心生长出的热情和温暖,共同呵护着塔城地区各民族团结的和谐之花常开常艳。

让团结之树根深叶茂

4月15日,记者见到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人大主席、党委委员齐生福时,他案头摆着一份几年前的项目计划书。“1993年至2000年我主抓民政,接触贫困户、残疾人多,帮助各族群众是民族团结工作;现在我抓旅游、跑项目、打造达斡尔特色街区和民族馆、民俗特色村,更是民族团结的工作。”齐生福告诉记者,去年8月启动的城镇街道改造今年7月可完工,乡周边的集中供热完成,现在自来水厂项目已列入“十三五”规划。

一直以来,塔城地区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近两年来,地区财政民生项目支出均超过10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5%以上。

乌苏市墩买里村有3条巷道,分别叫“感恩巷”“和谐巷”“天山巷”,它们分别蕴含美好寓意。在村里居住了几十年的退休教师古丽百克兰姆·阿卜杜克里木说:“现在我们成了生态观光村,村民年收入都有好几万元。”

墩买里村是塔城地区民族创建工作的细胞工程之一。2015年以来,塔城地区有序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机关、乡(镇)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活动,加快实施“细胞工程”,形成人人参与、携手共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七进”示范点320个、教育基地185个、创业就业基地173、幸福家园1200个,兵地与军地共建一条街198条,县级达标率90%以上。受国家、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38个、模范个人84个,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545个;塔城市、额敏县、沙湾县、托里县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本报记者/李冬妹杨舒涵

编辑:

加乘

关键词:

民族团结之树根植于心——塔城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年特别报道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网友跟帖

登录发帖

12人参与

30人跟帖

昵称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发布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央广网立场。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