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定海区 > 正文

他在舟山办起了新居民子弟学校,如今,他和教育的故事在继续

日期:2022/10/19 20:13:01 浏览:

他在舟山办起了新居民子弟学校,如今,他和教育的故事在继续

喜迎二十大

新舟山人眼中的舟山这十年

新居民徐广辉的

“育才”故事

2001年,他在舟山办起了第一所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的新居民子弟在这里接受教育。他就是现年57岁的徐广辉。

2012年,《舟山晚报》记者曾经走近这位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的校长,倾听他的故事。如今,又10年过去,他和教育的故事仍在继续,和舟山的缘分也正在续写中。

招生当年,来了70多个新居民子弟

徐广辉是安徽阜阳人,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的他一直有个教育梦。

“当时,我老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徐广辉在家乡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的身影。跟随而去的还有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外地的读书问题怎么解决?

徐广辉萌生了想要创办一所民办学校的念头,让新居民子弟在他乡也能有上学的机会。

带着之前积攒的资金,2001年,徐广辉与一位在江苏常州从事新居民子弟教育的兄弟一起来到了舟山。

“我们过来后,发现很多民工子女都没有上学。”徐广辉回忆说,很多老乡都在码头做工,孩子不能在当地就学,“当时在国际水产城码头上,剥虾干活的外来务工人员毛估估有2万人。这些务工人群背后是一个同样数量庞大的孩子群体,年纪大的十七八岁,年纪小的正是要上学的年龄。”

当年7月,徐广辉向普陀区教育局提交了申请报告,想要办一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安医院的位置。

9月,这所名为“皖希望小学”的民办学校正式招生。那一年秋天,70多个新居民子弟走进了校园。学校一共5个班,连徐广辉在内一共7个老师

为了接送这些家长都忙着打工的学生,徐广辉特意花了300多元买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当司机,脚蹬着将这些学生拉进了校园。

如今,已有2万余名学生从这里毕业

等到第一学期放假的时候,学生人数从70多个变成了100多个,第二学期270多个,第三学期360多个……徐广辉买了辆19座的中巴车当校车。

2004年,徐广辉又创办了定海区蓝天学校。学生人数依旧不断攀升。往往还没到放假的时候,一年级新生招生就已经满额了。每次到了寒暑假,徐广辉总能接到来自老乡们的电话,说的无一例外都是孩子没有地方读书,请他想办法收下孩子。

最多的时候,学校里一个班级人数达到了七八十人,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徐广辉不仅减免学费,还对接爱心企业为这些贫困学子提供帮助。

2012年的报道中有这么一个数字:从他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有12000名,这些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军,有的做了企业老板……

如今,根据粗略统计,已经有20000余名学生从徐广辉创办的学校里毕业,他免掉的学费、餐费等加起来达200多万元。“定海区还给我们颁发了一个牌子,叫定海区流动儿童之家。”在这个“家”里面,徐广辉就是新居民子弟的“大家长”。

积分入学

让新居民子弟走进公办学校

不过从2012年开始,不断攀升的学生人数开始下降。到如今,定海区育才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所有学生人数加起来不过八九百人,“还不如过去一个学校多。”

徐广辉分析过背后的原因,有的老乡因为家乡近些年也在快速发展,选择了回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得益于舟山的快速发展,很多老乡在这里赚到了钱,买房安家。“后来,咱们舟山还出台了新居民子弟积分入学的政策,这些孩子也有了入读公办学校的机会。”徐广辉说。

2014年,浙江开展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有序发放居住证,并探索建立积分管理制度,积分与基本公共服务挂钩。普陀区作为试点,同年开始试行新居民子弟积分入学制度。接下来,我市其他县区也陆续推出居住证量化入学申请工作。

自那以后,舟山的公办校园里有了越来越多新居民子弟的身影。

育才学校人数减少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居民子弟从入学难到能上学、上好学的转变。

一再转移的校址和反复修补的校舍

采访当天,徐广辉刚从学校回来。一提起学校,他就笑了起来:“学校现在可漂亮了。”10年间,办学条件迎来了大变化。

徐广辉的第一所民办学校选址在了原广安医院的位置,在那里办了不过两年时间,因为房东不再继续出租,徐广辉只好带着一大批学生教师转移校址,搬到了新塘村的一处房子里。

在定海开办蓝天学校时,校舍始终也是徐广辉心头的一个牵挂。租房合同三五年一签,每到租期临近时,他就有些担心,如果老板要将厂房另挪他用,学校的下一个落脚点又在何方?

要担心的不光是随时都可能面临搬迁的校址,学校的硬件条件也不如意。

为了让新居民子弟也能享受良好的教学环境,徐广辉几乎每年都会对校舍进行修整。样样都需要费用,徐广辉只好精打细算,能自己干的活就不雇小工,墙面自己刷、修补自己来。

政府“送”来了免费的新校舍

不光徐广辉的学校如此,当时舟山的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均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与管理力量薄弱、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照《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2017年,我市启动了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专项整治计划。徐广辉盼来了好消息。

在定海区政府以及定海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育才学校蓝天校区在石礁中学原址上重建了一幢3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同时对保留的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校舍由政府免费提供给学校使用,徐广辉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租期到期而变更校舍的问题了。

2年前,全校师生搬入了新校舍,徐广辉笑着说这其中的变化不能说是“提升”,更准确地说是“飞跃”。光走廊就接近3米宽,崭新的教学楼,一流的设备,这一切让孩子们都倍感惊喜。“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都有了变化。”徐广辉说这是“地毯效应”,“有了漂亮的新学校,学生自己就会有意识地维护校园环境。”

有了梦寐以求的校舍,自己更有信心办好教育了。徐广辉自掏腰包花了几百万元购买了教学一体机,为此还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出去。

“现在我们学校的条件都是一流的,比有些公办学校的硬件还要好。”徐广辉骄傲地说,2020年学校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也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通过验收的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

希望见证舟山更多个美丽的10年

10年间,硬件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更让徐广辉欣喜的还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是军嫂,在家乡也是当老师的,水平一点也不差。”他知道老师们缺少的只是交流学习提升自我的平台。

在教育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公办学校伸出了手。从2010年开始,定海区教育系统开始实施组团式发展,育才学校也被抱进了团里。学校小学部和舟嵊小学结起了对,初中部和定海五中组团发展,实现师资互补,资源共享,课件共享等。

为了让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能和本地学校接轨,教育部门还向学校派来了支教教师,从最早的一两个人到如今占比达三分之一,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2018年开始,舟山教育学院还专门面向全市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幼儿园)组织了系列免费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民办新居民子弟学校“量身定制”了各种培训。

这种变化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了体现。

10年间,徐广辉见证了新居民子弟的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反哺这座美丽的城市。他牵头成立了多个志愿服务队,借由安徽商会的力量为舟山招商引资牵线搭桥。2020年上半年,徐广辉和兄弟们牵头从老家接了几百个工人到定海,助力复工复产。去年年底,他还陪同我市相关部门一起到安徽招工。

在舟山20多年,徐广辉笑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名“老舟山”,见证这座海上花园城市一路变迁的同时,也跟着城市同步前行。对于未来,徐广辉说,将正在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助力城市变化,见证舟山更多个美丽的10年。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张莉莉

编辑|阿勒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