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饶阳县 > 正文

记全国优秀教师衡水市饶阳中学校长王晓莉

日期:2022/12/28 19:49:30 浏览:

作者:刘永辉

来源:中国视窗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能为教育兴国筑梦伟业尽心竭力是无上的荣光,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一起“凝心聚力兴伟业,踔厉奋发向未来!”

这是近日全国优秀教师、河北衡水市饶阳中学校长王晓莉接受采访时的发言。

王晓莉,女,汉族,1971年3月生,无党派人士,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饶阳县五公镇五公村人,现任河北饶阳中学校长。河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衡水市第四届、六届人大代表,饶阳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饶阳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饶阳县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晓莉任教30多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县荣誉30多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特级教师”;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学科名师”、“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被河北省巾帼建功领导小组授予“河北省巾帼建功标兵”;被河北省三三三工程领导小组授予“河北省三三三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奖”;被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授予“衡水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衡水市高中英语学科名师”、“衡水市三优标兵”、“衡水市名师王晓莉工作室”主持人;被衡水市巾帼建功领导小组授予“衡水市巾帼建功明星”;被衡水市人大常委会授予“衡水市优秀人大代表”;两次被中共饶阳县委、饶阳县人民政府授予“饶阳县优秀教师”,两次被授予“饶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不负韶华争朝夕,倾注心血育英才。来自全国著名劳模耿长锁家乡的王晓莉,从小就对劳模敬仰,有一个为祖国育才,当名师的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品学兼优的王晓莉,毅然选择了报考师范学院。1992年7月,从衡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王晓莉,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被分配到了饶阳中学任英语教师,95班班主任。万事开头难,做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起好步特别关键。刚开始当班主任时,压力非常大,她在向老教师请教的同时,和学生促膝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让学生们听得明白,学得会,提升学习质量。王晓莉形成了习惯,每天晚自习,都要到班上看望指导学生们。回到宿舍后,先完成第二天的备课,将当天的教学心得写下来,总结经验得失,制定教学计划。几十年如一日,形成了教学、总结经验得失,理论联系实际,制定新教案再实践,再上升为理论。全身心的投入,以学生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心教学”模式。她带的班,在高考中屡获佳绩,英语成绩名列衡水市第二名,第一名是衡中。

“胜出必有所长”、“成功的背后必然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王晓莉从青春年华,到“知天命”之年,在讲台上奉献了30个春秋,王晓莉倾注全部心血,用一颗“没有爱就没有优秀教育”的赤诚之心,诠释着新时代教育的意义,用一颗“惠心不言春做苦,愿化春泥更护花”的博爱之心,滋养着学生的心灵,传播着师爱无言、润物无声的“师德”温度。几十年来她和老师们带出了十个毕业班,直接兼接教育培养学生2000多名。她担任班主任的班,高考成绩在全市领先。她教出的学生有的已成了专家、教授、行政领导、企业高管、教学权威……她深有体会的讲:“学生们成才是对我最大的奖励,一切付出,值!”三十年努力奉献和探索,创造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晓莉”教学模式,成为全县教育系统的标杆。“晓莉”的教学模式有闪亮的特点:首先苦练内功,掌握过硬本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晓莉在30年的教学中,深深认识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对学生成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合格容易,优秀出彩难。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就要像奔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任教以来,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了解研究课题新动向,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学生能力培养,多次观摩名师课堂,参加公开课,参加省市级培训。多年的艰辛努力,利用“心劲儿”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异的教学成绩,让王晓莉很快成为全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教学之余,她还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由她组织参与省部级课题《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小学生感恩能力培养提升的实证研究》、《积极心理学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等5项,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参与教材编写3部,在国家省教育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成为全省英语教学界公认的“名师”。先后获得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省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竞赛中获奖30余人次;其次为人师表,立德育人。30年来王晓莉栉风沐雨,愿为人梯讲奉献,甘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和“好向导”。她带过后进班,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和老师学生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后进变先进,神奇的变化让人难以置信,而又无可置疑。95.7班是一个文班,60多名学生,学生思想活跃,相当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而且有的特别调皮,成为学校的“老大难”,王晓莉不惧困难,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她首先利用业余时间逐个和学生们谈心交流,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她的教学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教育。有的学生离家远,她主动把孩子们的衣服,在家里洗好晒干,又逐个送到学生的宿舍。有一个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和,闹纠纷直接影响了学生情绪,上课走神,完成作业表现差。王晓莉没有当场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走访学生的父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她真诚的讲:“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个家庭都是过得孩子的日子,无论是什么理由,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否则将留下难以挽回的终身遗憾……”她还不厌其烦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使学生的父母心服口服,在呵护孩子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不让家长的纠纷影响孩子的身心,使学生真正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全身心学习。多少次工作,多少次走访,王晓莉用爱心感化着每一个学生。这位学生有了家庭的呵护温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上课集中精力,作业认真完成,请教老师,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成为班里的先进生,当高考时考上了一所有名的本科大学。孩子成才了,他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父母和他一起看望王老师。父母感情重归于好,为他俩做通工作的就是王老师。当这位学生发自肺腑的喊出:“老师妈妈好!”几个人都热泪盈眶。学生的父亲说:“王老师不但让孩子成才有了出息,也挽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是我们家的恩人!”学生的母亲说:“王老师的心慈善良,感动教育了我,你为一个学生付出这么大的心血,作为母亲我深感惭愧,一定好好对待孩子,好好过日子,不再为鸡毛蒜皮斗气了。”一个孩子成才了,一个家庭和睦了,王晓莉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奖励,再苦再累再难,值!王晓莉始终把困难视为机遇,增长本领的“平台”。2004年经学校研究,决定让她带“尖子班”04·1班。众所周知“尖子班”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波动大,要考出好成绩,更要付出艰辛努力。王晓莉敢挑重担,走马上任。她的理念是只要全身心的付出,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她深知: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关乎学生前途命运的“良心职业”,教育培育好人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她针对全班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德为首,以爱为本,以和为美,全面育人,个个成才”的教学理念。在突出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班里一名男生,穿着朴素,上课总是手不离笔不停的记录。但每逢测考,成绩都一般。特别刻苦自律,有时下课都不怎么活动,总是在学习。王晓莉敏锐的意识到,学生可能遇到了家庭问题。经了解学生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神经不正常,而且经常犯病。他跟着姥姥、姥爷生活,这名学生决心用奋发学习改变命运,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是高级动物,不善于交流,心灵处于孤独状态,则难已激发自己的灵感,促进不了学习成绩。王晓莉通过研究心理学,和这名学生促膝谈心,让学生倾诉自己的苦闷,倒出他的一肚子委屈苦水。王晓莉有针对性的疏导点播指导,鼓励他奋发向上,课余时间与同学多交流,沟通思想,放下悲观包袱;出身不能选择,自己的前途全靠自己努力奋斗,青春不负奋斗者。王晓莉在班会上有意识让他发言,动员几个班干部主动接近他,课余时间邀他散步,进行体育锻炼。王晓莉每周至少和他谈心交流一两次。经过一段时间,使他融入了集体生活,脸上出现了微笑,打消了“自悲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但是,正当准备高考冲刺100天的关键时刻,她的母亲突然去世。王晓莉一次又一次的和学生谈心,安慰开导,指出对母亲的最好怀念和感恩,就是化悲痛为力量,考出最好的成绩来……王晓莉以老师般的母爱,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名学生度过“煎熬期”。振奋精神投入高考,并以高分成绩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毕业后在国家电网工作。他的姥姥逢人便说:“俺外甥有福,遇到菩萨老师了!”王晓莉认为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注重抓学习成绩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优良习惯的养成,在复杂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赢得最佳成绩。就像进入决赛的运动员一样,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关键比拼的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提升,要靠日积月累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学生的“导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发挥着“百年育人的基本功”和“画龙点晴”的关键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怕苦难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努力成为自律自强天天向上的“优秀学生”。每当回顾30年讲台生涯,王晓莉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唯一感到欠缺的是对家庭对儿子照顾不足……”一次她把几岁的儿子哄睡,照例穿好衣服到学校看学生们上晚自习。然而当她上了学校,儿了却醒了,哭着喊着找“妈妈”。时至冬季,穿着秋衣秋裤,跑下了楼,正好被一个老师碰到,忙脱下羽绒服把他裹上,电话通知王晓莉。在王晓莉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学生。一次农历八月十四,中午按民俗是吃饺子的日子,她挤时间先包了65个芥菜馅的肉饺子。煮好后,用小盆端着,让全班65个学生吃。然而儿子要尝一尝,她把儿子挡在一边:“这是哥哥姐姐们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等会儿妈妈回来了再给你捏,乖,听话!”懂事的儿子只好咂巴咂巴嘴说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