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永和县 > 正文

【小康圆梦】赤子情深系家乡:永和县乾坤湾村村委会主任冯小平

日期:2023/2/27 16:29:4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8-18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句老话,点明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干部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永和县乾坤湾乡乾坤湾村来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冯小平,以及他带领的村“两委”就是村民们的“主心骨”、村庄发展的“火车头”。

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之役,还是开启乡村振兴大业,赤子情深的冯小平用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诠释着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今年6月,他获得了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殊荣。

回乡身负父老殷切期盼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干旱少雨、生态脆弱,是黄土高原腹地的典型特征,由此导致的贫困落后则是永和县偏远农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外出务工成为不少永和人的选择,生长于阁底乡马家湾村(现已与石家湾村调整为乾坤湾乡乾坤湾村)的冯小平便是其中一员。

1991年7月,高中毕业的冯小平踏上了外出谋生之路。此后,他在烤鸭店当过小工,跟亲戚学过装潢,在公共汽车上卖过票,也承包过客车、跑过运输,还贩过红枣、承包过工程。

经过二十多年打拼,他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那时候,我每年都要带周边几十个村的300多人到晋中灵石县承揽石工活,一年下来能有大几十万元的收入。”

2017年春节,几位马家湾村民代表来冯小平家拜年时说:“今年是农村‘两委’换届年,咱村缺一个像你这样的‘领路人’,你要是参加竞选,我们选你当村干部!”

一句话戳中了冯小平的内心,“我的祖祖辈辈没离开过大山,他们苦,他们穷,他们日子难过。我小时候就想把路修通,把黄河水引上来,给咱种粮食,这样,人人都能吃饱饭。”然而,一边是年入数十万元的事业,一边是家乡父老的殷切期望,该如何抉择?冯小平说,那段时间他思前想后,“我爱这片黄土地,更爱父老乡亲。既然村里人需要我,我要努力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一颗赤子之心,冯小平回到了村里,并于当年11月19日当选为马家湾村村委会主任,翌年12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直至此后经过行政区域调整担任乾坤湾乡乾坤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不可否认,虽然有广泛的民意支持,但冯小平上任伊始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2018年第一件事是开通鳌头路,由于历史遗留的矛盾,村民们一度把路封死了……”面对如此棘手问题,冯小平和省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不久,第二件难事又接踵而来——因修田间路的占地没有赔偿,村民们不同意,工程遇阻。几经沟通,冯小平向村民们承诺“占你们多少地,你们种我多少地;伤你几棵树,赔你几棵树。”冯小平的真诚打动了村民,田间路得以顺利修整。

“都说农村工作复杂、难做,主要原因还是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包括相互攀比、邻里矛盾、村内派系等,对乡村发展造成很大阻力。”冯小平与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舆论引导很关键,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最看中村里人对自己的说法和评价。揪住这一关键点,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调解矛盾、疏通思想结节,在政策宣讲的同时树立典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化解了村里绝大多数的内部矛盾,营造出平安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

实干只为这片挚爱土地

临近晌午,马家湾自然村,二三十位年迈的村民陆续来到村文化广场一旁的日间照料中心……

一份荤素搭配、软糯可口的饭菜,是这些老年人的午饭,也是村民们幸福生活的缩影。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大多数村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长久以来,冯小平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村里人多起来、富起来。他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的根在这里,我不愿意看到几十年后这里成为无人村。”因而,自上任以来他就和驻村工作队紧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初,全乡在7个村实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乾坤湾村委的马家湾和于家咀两个自然村。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仅仅涉及600平方米的场地硬化。冯小平认为,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做就做精品、做标杆。他和驻村工作队群策群力完善了设计方案。当年11月,经过各方努力,马家湾和于家咀文化广场完工,包括日间照料中心、村史馆、LED广场大屏、公共卫生间、图书阅览室等相继投入使用。其中,马家湾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村里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为他们提供膳食供应、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内容。

自上任以来,冯小平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相继打通了1.5公里旅游公路,修建了1.8公里通村路,新开通了10公里的田间路。针对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吃水难等问题,他们多方争取资金修建了两座引水入户蓄水池,使全村210户623人都用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同时,还安装了175盏太阳能路灯……一系列举措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便利了村民生活。

有人说,花这么多钱值得吗?冯小平却说:“我们搞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这几十户几十人,而是为了把这片土地建设好,以后来这里的人和生在这里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们也不会再受穷了,这不也是乡村振兴?”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如今,冯小平谋划着在继续搞基础建设的同时,逐步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回家,“首先是吸引60岁以上在外的老人回村养老,因为村里有他们的窑洞,有新修建的日间照料中心,有文化活动场所,有卫生医疗室,有清新的空气和绿色无公害的饭菜……”

谋篇寄望故土焕发新生

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是村庄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事关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冯小平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了“党建带发展、发展促扶贫”的新路径,结合村情民意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巩固提升计划,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村内产业发展。他们在村里开发种植新品种“赤焰南瓜”,并由党员干部带头种植,仅此一项带动10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不断扩大养殖业规模,通过提高圈舍标准、购置机械设备、聘用固定兽医加强定期防疫等技术指导、划定自牧区域种植草料、建立“一牛一档”管理机制等,带动农户16户,每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

乾坤湾村,因毗邻乾坤湾而得名。依托这一区位优势,冯小平带领村民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乾坤湾旅游资源,建设了12亩沙地摩托跑道,购买了4辆沙地摩托和3辆卡丁车,建成了黄河沙地摩托游乐场,并将68户村民104孔窑洞升级改造为农家乐。2018年,乾坤湾村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70万余元。正是在冯小平和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引领乾坤湾村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目标。

谈及未来发展,冯小平说,现在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乾坤湾村将围绕脱贫成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整治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抓强支柱产业,以马家湾农产品加工厂为载体,做大做强红枣加工、肉牛养殖、光伏发电等支柱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全面乡村振兴。

乾坤湾村,这个黄河岸畔的山村如今确定了以乾坤湾景区为支点,辐射所辖马家湾、前冯家腰、石家湾、于家咀四个自然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挖掘乾坤湾旅游资源,积极融入黄河旅游板块的旅游发展思路。展望未来,冯小平热切期待着,继续努力着。(孙宗林)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古县:刘泳带领招商考察团赴北京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02-27

    来源时间为:2023-02-272月25日—26日,古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泳带领考察团赴北京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晋栋,……

  • 天更蓝,文旅活动更丰富02-27

    来源时间为:2023-02-01天更蓝,文旅活动更丰富发布时间:2023-01-3116:18:00来源:光明网到本报实习记者张欣像大多数人一样,疫情3年我选择……

  • 襄汾县举行“迎老乡、叙乡情、话发展”2023年新春茶02-27

    来源时间为:2023-01-311月29日,襄汾县举行“迎老乡、叙乡情、话发展”2023年新春茶话会。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杜斌,襄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

  • 鄢里我的故乡02-27

    鄢里,我的故乡。这里留下了儿时太多的欢乐和理想,在成长中沐浴了村风民淳耕读传家的村风家风雨露;同时也承载了爷爷、奶奶、亲邻离去的悲伤。每次从翼城县城回乡,看见步……

  • 曲沃县举办“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02-27

    2月13日,曲沃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团县委联合举办“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进一步深化“招才引智”系列行动成果,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