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达拉特旗 > 正文

辉煌的达拉特教育

日期:2023/6/9 4:37:25 浏览: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旗也顺应这改革的趋势,以各种形式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

2002年,教育局拟定了“系列创新课、优质课、达标课”活动方案,课堂落实新课程理念,以部分学校为试点,开始了中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教学实践,对全旗教师又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

2003年至2009年,我旗学习海阳、洋思、东庐的教学改革经验,确定实验学校,开始“讲学稿”的实验研究,开展了以“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专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成果展示活动。

2010年,在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的指导下成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团”,借助学校“共同体”,参与鄂尔多斯市教研室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学段衔接研究》的研究。

2013年以来,我旗开展特色教研活动,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育局把全旗24所小学分为“三大联盟”,在联盟内农村学校的教师到镇内学校“挂职锻炼”,镇内骨干教师到乡下学校“蹲点帮扶”,开展“师带徒、一帮一”等活动。建立了初中学科联组。联组的科目包括思品、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及音体美,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后更名为“名师工作坊”,初步确立了“32字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点拨引导—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并开展了主题研训活动,组织学案编写。依据《达拉特旗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材培训有关事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学习山东杜郎口、山西太谷、河南西峡先进地区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教研中心于2015年至2017年,完成了四轮教材培训任务。抽调全旗骨干教师着手导学案编写,共完成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数及初中九个学科语、数、英、生、地、史、理、化导学案编写,形成了一套小学语数四至六年级、初中九大科七至九年级学案。教研员在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编制了试题。现存有中小学题库和印制的试题集。

2017年至今,“三联一坊”和主题研训活动仍在继续开展。

2020年,全旗进一步规范了集体备课制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体局出台了《达拉特旗教育体育局关于中小学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文件。

为减负提质,促均衡发展,教体局出台了《达拉特旗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初中学校教育联盟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成立了初中学校“教育联盟”。

学校布局的调整改革

1952年,旗人民政府对全旗所有学校进行整顿,将其中的56所小学确定为公立小学,并在每个乡设立了1所中心小学。

1950年代后期,旗内各项事业都在“大跃进”,小学教育迅猛发展,严重超出了旗内的经济等方面的承受能力。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小学难以维持。1962年,对小学进行了整顿,采取“合并学校”“精简教师”“学生超龄还农”等措施,小学由218所减为了164所,学生由原来的18568人降到了14756人,在校生减少了3812人,并精简教师168人。

1968年开始,达拉特旗第一中学、达拉特旗第二中学由初中改办为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1968年、1971年又相继建成达拉特旗第三中学和达拉特旗第四中学。1968年,初级中学下放到公立小学办,形成七年一贯制“戴帽子”学校。初高中教育在全旗获得了较大发展。

1984年,全旗实施普及初等教育。为方便家长送子女就近入学,要求“学校办在家门口”,到1987年底,全旗小学校数达到了172所,教学点72个,初中41所,高级中学5所,全旗中小学校、教学点数达到290所。中小学生达到50753人,学生数是当年全旗总人口的近六分之一。

1996年,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开始撤并10人以下班,减少20人以下班。到1999年全旗9年制义务教育达标,全旗中小学数减少到149所,中小学生达到51351人。

进入2000年,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指导意见》,拟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对中小学布局按照“政府指导,自然引导,逐步调整,分布实施”的原则进行了整合。在2001年至2006年五年时间内,共撤并小学73所,初中10所,到2006年底,全旗中小学数为53所。

2006年,对全旗中小学再次调整,农村中学全部撤并到树林召镇集中办学,保留了13所农村小学,新建了12所农村幼儿园,调整后全旗共有中小学校32所,公办幼儿园由4所增加到了22所。

“两基”达标

达拉特从1981年宣布普及小学教育,到1986年提前4年实现普及小学教育。1995年,全旗“两基”达标工作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经过三个学年度的不懈努力,“两基”各项指标工作成绩显著,学生普及程度提高,师资水平显著提高,办学条件有了大的改善,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加大,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

历经20年,小学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的达标,使全旗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小学布局日益合理,办学条件空前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极大地提升,中考成绩进步显著,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八旗区之首,职业教育名列全市前列。人民群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全社会重视教育蔚然成风,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教育为全旗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达拉特旗跨入全国“两基”达标先进旗(县)行列,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奖励。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

的通知》(内政教督〔2014〕2号),我旗所有小学和初中达到《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要求。

所有学校均建成校园网并接入教育城域网,旗网络中心机房接入宽带为万兆,各学校接入宽带为千兆。教学班全部配备交互式触控一体机。每所学校配备一间网际互动教室,可随时开展网际互动教学研活动。镇内学校教学区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确保时时处处可联网,教师通过手机与触控一体机可实现大小屏互动,应用各种App开展教学。

1.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每年都被写入旗委、旗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达拉特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我旗就读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享受“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

3.建立督导评估机制。组建督学队伍,健全督政、督学职能。进一步突出教育督导工作重点,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过程性督导,增加教育服务对象评价的权重,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2016年11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督导评估复核工作。

4.科学调配师资力量。全面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校(园)长任免;二是实施绩效工资。

5.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关键。近年来,我旗加强校园长及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了校际间教师的就近上班和双向选择,促进了新旧校之间的师资均衡(内蒙古电视台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同时对招聘和引进的优秀教师分配向新建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例如:2016年,招聘小学教师81人,其中有56人分配到农村工作。

6.加强教师培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我旗重点开展了校、园长提升工程培训、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新上岗教师适宜性培训,完成教育部和自治区各项“国培”任务,以及自治区、市级下达的其它培训任务。每学年所有专任教师至少完成72学时培训任务,至少完成校(园)长提升培训36学时,培训者(含教研员)、骨干教师培训40学时,班主任培训16学时,新教师岗前培训和上岗后的实践性培训120学时。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内容更加注重实效性,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及质量标准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方法与学生心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各类赛课活动、新德育和班级“部委制”管理等。

7.建立务工子女保障体系。生源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必要前提。我旗制定出台了《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拉特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达政办发〔2014〕59号),通过相对就近划片入学,严格电子学籍管理等措施,从2014年9月开始,逐步降低中小学班容量,起始年级全部实现了标准班容(小学、初中每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取得了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班容量大的历史性突破,使达拉特义务教育真正走上了规范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道路。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我旗对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实行同城待遇,切实保障和推进了公平的教育、教育的公平。

8.推进课程改革,重视科研引领。继续组织开展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跨区域的教育交流活动、区域内的联盟、联组、联片活动以及校内的集体备课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科研更好地为学校发展、为教师发展、为学生发展服务。

9.实施农村教师安心工程。

10.健全帮困助学体系,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达拉特建立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体系及监测机制,制定出台了《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拉特旗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达政办发〔2014〕60号),在教育上实行“同城待遇”,留守儿童享受“两免一补”“意外伤害险和校园安全责任险保险金”。

11.健全“三残”儿童保障体系。我旗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残”儿童少年全部在我旗中小学优先、免费安排就近入学。旗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拉特旗加强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达政办发〔2015〕117号)和《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拉特旗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6)的通知》(达政办发〔2015〕126号),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残联、民政、妇联、教育等部门对“三残”儿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发展内涵,增强优质均衡发展活力。近年来,我旗通过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开足开全开好课程课时,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并积极开发建设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在全旗范围内形成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氛围。

13.严格中小学生在校、离校时间,杜绝补课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招生,不违规编班,不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排座位,不举办各种形式的重点班和实验班,更不以举办此类班级为名进行招生和收费。

14.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我旗中考质量逐步与先进地区缩小差距,高考质量位居自治区旗县区前列,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5.综合实践活动异彩纷呈。我旗现已确立行知教育实践基地和动之美社会实践基地为师生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以逐步打造教育实践品牌。并开展师生社会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达拉特旗以校园足球为龙头,制定出台了《达拉特旗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达政发〔2015〕146号),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现有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所,自治区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国家级特色幼儿园3所,自治区级足球幼儿园6所。每一所学校,都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活动,第一中学的太极拳,第七中学的啦啦操,第三小学的乒乓球,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