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前锋区 > 正文

前锋区:“民生答卷”绘就“幸福画卷”

日期:2023/6/16 7:34:2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6-15

前锋区

投入使用的前锋区人民医院。

翻开建区以来前锋区的“民生答卷”,教育、医疗、就业……一个个核心关键词串起了这十年的奋进足迹。十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增强民生福祉的能力,优化教育布局,提升医疗水平,兜牢就业保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强教育书写育人新篇章

6月12日,前锋思源实验学校,校园宽敞明亮,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教学楼沐浴在阳光下。课间时分,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校园。

前锋思源实验学校占地面积66482平方米,建筑面积43633平方米。2017年9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开设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58人,专任教师130人,配套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公寓以及食堂等。

“我们学校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有效满足了城区适龄孩子就近入学的需求,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校校长邹家荣说。

家住龙塘街道的张红梅,孙子在前锋思源实验学校就读。“学校修在这里特别的方便,离家比较近。”张红梅脸上幸福感满满地说。

前锋思源实验学校的建成投用,是前锋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建区以来,前锋区以“办区域性最好教育”为契机,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前锋区

春季招聘会现场。

“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前锋区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投入资金约10亿元,划拨和征用土地约160亩,新(改、扩)建学校27所,装备前锋区中小学校教学仪器及药品86万件、音体美等学科器材6.8万件,添置学生图书20万册,配置教学电子白板及一体机563套、计算机3200余台,新建教师周转房890余套,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建成公办幼儿园14所,实现前锋区教育信息化覆盖率100%。”前锋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前锋区以全省第二的高分顺利获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同时,前锋区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前锋区探索学区制治理,改革试点出台《广安市前锋区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改革实施意见》,将同学段学校组成学校联盟,选定1所优质学校作为学区学段中心校,科学划分学区3个,确立学区长6个。同时,制定了《广安市前锋区义务教育学区教研共同体实施方案》,推动学区教研共同体建立,建构学区教研“四共”运行模式,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学区联合教研与校本教研有机融合。

6月12日,在广安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课上,汽车电器实训平台上挂满了各式汽车零件,实训教师严云刚正在手把手授课。“我校通过理论+实践以及对口实习的方式,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严云刚说。

前锋区

学生上实训课。

据了解,广安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属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共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铁道运输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3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17人。“我校先后与四川军慧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77家前锋工业园区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议,联合举办了多个‘订单班’。”该校校长唐川说,学校不仅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技能轮流培训,在校学生也轮流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紧贴市场需求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打造前锋职教品牌。

与此同时,针对工业园区用工需求,积极探索“政企校”合作模式,实体化运行前锋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打造“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创业基地,初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互动”新格局。

根据教育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要求,投入资金500万元,将前锋区新桥乡小学校中心校改扩建为前锋区特殊教育学校,并于2021年秋季招生,实现前锋区特殊教育学校“零”的突破。

幼儿园就在家附近,孩子入园不再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着力打造职教品牌……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前锋区优质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滋润每一株嫩芽,更多学生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前锋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优医疗织密健康“防护网”

前锋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投入力度,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6月11日一早,市民周小刚来到前锋区人民医院就诊,不一会儿便完成挂号、候诊、初诊等程序。看着宽敞整洁的综合大楼及高效的医疗服务,周小刚竖起了大拇指。

前锋区人民医院2019年正式运行,设置病床650张,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等19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并开设有专科组。该院充分利用市、区人民医院合作优势,聘请市人民医院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来院担任学科主任,20余名专家轮流来院门诊坐诊、指导手术,实施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2021年,该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至此,前锋区有了首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

“医院建成后,就医环境变好了,医务人员服务更上一层楼,我们很满意。”周小刚笑着说。

不仅是前锋区人民医院的建成投用。据悉,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分别于2016年、2017年建成投用,实现了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从无到有。

十年来,前锋区通过积极向上争取中省项目资金,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效改善前锋区群众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累计争取到位资金3.6亿余元,先后完成了观阁中心卫生院、广兴镇卫生院等5个卫生院扩(迁)建,为前锋区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95件(套)、价值3963.2万元,基本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每天要定时测血压,注意饮食,最近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能帮助消化、补充水分……”6月12日,代市镇会龙村家庭医生王小仪,根据村民陈照芬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指导。

患有高血压的陈照芬的是王小仪的签约病人,也是她的“铁杆粉丝”,签约长达5年以上。

陈照芬笑着说,签约家庭医生后,享受着医生问诊、医护上门、健康管理等服务,病情有很大改善。

像陈照芬一样受惠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人不在少数。前锋区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区级专家+临床医生+公卫人员+乡村医生”四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坚持关口前移、服务下沉,变“坐等就诊”为“上门服务”,实现尽早发现病情、及时精准治疗、病情全程跟踪、促进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的多重效果。截至目前,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51支,家庭医生数量达327人。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根据群众需求,推出免费体检、预约转诊等“基础健康包”,同时与区残联联合推出“特色服务包”,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将居民健康档案统一收集到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规范管理,针对性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截至目前,前锋区累计有效签约16万余人,建立健康档案16万余份。

不断夯实公卫优服务,卫生健康屏障不断筑牢。前锋区打通“人、医、财”流动渠道,整合前锋区医疗卫生资源,守护群众健康。累计招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由建区之初的349名增长至目前的990名。推送优秀年轻卫生人才到省内外医学院校提升学历,选派业务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医疗卫生专家在区内举办学术讲座、手术示教等活动,累计培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万余人次,高级职称由建区之初的6名增长至目前的75名,前锋区医技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2013年的25元提高到2023年的89元,服务内容增加到28项。自身免疫性疾病控制在常态水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初步建立起慢性病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网络不断完善。

前锋区

学生在操场上玩耍。

稳就业拓宽群众幸福路

每月15日固定举办小型招聘会、举办“春风送岗位就业在前锋”新春招聘会、开通企业直通车、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近年来,前锋区始终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紧盯就业重点人群,抢抓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群众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到位于前锋区轻纺产业孵化园的广安市鸿美嘉服饰有限公司车缝车间内,车缝工人李明芳正熟练地进行缝制工作。今年1月,拥有服装从业经验的李明芳通过“春风送岗位就业在前锋”新春招聘会成功入职广安市鸿美嘉服饰有限公司。

今年举办招聘会时,李明芳刚好在家,加上今年孩子要升高中了,李明芳也想看看能不能在家附近找个工作方便照顾孩子。“听说前锋在举办新春招聘会,就去现场了解了情况,看到有服装类的企业在招人,去企业实地参观后,就投了简历。”李明芳说,因为以前长期做服装工作,有工作经验,很快就入职了,现在在家门口工作,工资待遇不错,又能照顾到孩子,真的太好了。

不仅仅是李明芳一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新春招聘会为各类求职者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现场招聘除常规招聘流程设置外,还为求职者开通企业直通车,让求职者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让求职者打消就业顾虑。其间,线上直播招聘同步进行,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招聘会共达成就业意向245人。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