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鄂温克族自治旗 > 正文

非遗|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口口相传历久弥新

日期:2023/8/11 15:11:4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8-12

人物名片

敖嫩,生于1936年,中共党员,三级创作员。曾担任鄂温克旗文联副主席、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内蒙古分会会员、呼伦贝尔市文联作协理事、内蒙古鄂温克研究会理事。1989年,搜集整理的《鄂温克族民间故事》蒙古文书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2008年,编辑的《鄂温克民族民间故事》(上下集)与《鄂温克民族谚语、谜语》集,由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出版;搜集整理的《鄂温克民间故事》被选入2018年出版的内蒙古民间故事系列书《鄂温克旗故事集》(蒙古文版)中。2014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人口总数较少的民族之一,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以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承载着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鄂温克族人的社会生活经历。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真实而质朴地反映了鄂温克族人世世代代勤恳劳动、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未来的真挚思想感情。鄂温克族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这些口头叙事,对于研究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文化,考察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鄂温克民族有很多古老的美丽传说,令人遗憾的是,因为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缘故,民间故事只有口口相传而无文字记载,许多动听的民间故事也由于鄂温克族老年人的离世渐渐失传。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在鄂温克旗文联工作的敖嫩,意识到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抢救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她开始四处奔波,走遍了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与新疆的鄂温克族居住区,走访猎民、牧民、工人等,搜集记录了一百多篇鄂温克族民间故事。

因为没有文字,为了保证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的完整性,敖嫩用国际音标记录下鄂温克语讲述的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读懂听懂这些精彩的故事,敖嫩把记录下来的故事翻译为汉文和蒙古文。日积月累,她搜集到的故事多到可出版书集。

“如果不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些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以后的孩子们就很有可能听不到了。”敖嫩说。记录民间故事是一件繁琐耗时的工作,敖嫩能坚持下来,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敖嫩出生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嵯岗苏木,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文学,9岁的时候就在蒙古族学校里开始了学习。在生活环境影响下,聪明能干的她学会了6种语言。1955年,敖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了内蒙古党校工作。然而,她的心一直思念着家乡,1962年主动要求调回家乡鄂温克族自治旗妇联工作。此后,她由于工作出色调任当地文联副主席。敖嫩经常下乡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在此期间,她虚心向牧民、猎户请教,挖掘鄂温克民族民间故事、传说、谚语和谜语等,以此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文学积累,并在长期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鄂温克族人的生产生活。

敖嫩搜集成书的这些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后来又被以英文、俄文等多种语种进行翻译出版。面临失传的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以多种文字形式被保留下来。年近九十的敖嫩,到现在还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走进学校与社区,讲解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受到她的影响,她的儿女也爱上了鄂温克族传统民间故事,甚至她的孙子们也都在为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不断努力。

2014年,敖嫩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她致力于挖掘鄂温克族民间故事、谚语、谜语,并用三种语言做出详实记录,最终将这些宝贵资料编印成图书先后发表。1989年,她收集的蒙古文《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一书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2008年,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出版她编辑的《鄂温克民族民间故事》(上下集)与《鄂温克民族谚语、谜语》集;她搜集整理的《鄂温克民间故事》2018年被选入内蒙古民间故事系列书《鄂温克旗故事集》(蒙古文版)中。

不久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来到呼伦贝尔,围绕评敖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事宜,进行了采访和录制工作。

现如今的呼伦贝尔大地上,许许多多像敖嫩这样的文化工作者,用执着和坚守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