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通辽市 > 正文

通辽市努力把美好愿景变成发展实景

日期:2022/4/25 2:59:28 浏览:

通辽市

文化旅游。张启民摄

通辽市

共产党员志愿服务进校园。张启民摄

通辽市

奈曼旗乡土人才组团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王阳摄

通辽市

玉米晾晒。张启民摄

通辽市

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一角。美丽摄

通辽市新城区一角。张力军摄

前不久,通辽市召开了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回顾了本届政府自2018年履职以来,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重点建设赤峰、通辽‘双子星座’”,赋予了通辽市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未来五年,是通辽市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辽市跨越追赶的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将努力把美好愿景变成发展实景。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11.44亿元,年均增长2.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3.6:31.9:44.5。农牧业连稳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79.66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143.9万头只,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通辽市被确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居自治区前列。绿色煤电铝、玉米生物制药、中(蒙)医药等主导产业聚链成势,“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94%。国家支持通辽市在现代能源领域开展试点,新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7%。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被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北部大通道承载城市,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获批全国第三批示范物流园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获评“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霍林郭勒市入选全区首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全市22.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四个千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实施,林长制、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585万亩、绿色矿山82家,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1060万亩、天然草原修复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7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62%。

取消下放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249项,市场主体由13.59万户增加到26.84万户。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28条政策措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18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3项,建成全区首个盟市级高分卫星应用中心、自治区玉米和肉牛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落户通辽市;与沈阳、长春等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引内联千万元以上项目675个,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698亿元。

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2亿元,改造棚户区2.1万套、老旧小区560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03%。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1/3以上农牧民用上了卫生厕所,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市县中心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引绰济辽等重大水利工程启动实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通辽境内工程建成投运,岷通天然气管道全线通气。建成高等级公路585公里,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通辽至沈阳、北京高铁相继通车,顺利迈入“高铁时代”。

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6.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75元和18405元,年均分别增长5.5%和10.1%。

扬长避短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是通辽市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辽市跨越追赶的战略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

——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农牧业现代化新路子,建设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建设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基地和全国先进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休闲康养度假基地。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融入东北、深耕东北,主攻京津冀、面向环渤海,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与赤峰市协同发展。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

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区,推进老城区改造提档、新城区高端赋能,申报设立哲里木区,打造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三牧”工作,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始终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事业。持续推动创业就业增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健康通辽行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切实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落实“清风引领”系列行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实干稳中求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通辽市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定社会基本面,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回归合理区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始终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坚持创新实干、克难攻坚,鼓足方方面面的干劲推进改革、促进发展。

——坚持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协同发力,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加快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打赢保稳促进的硬仗。

强化有效投资支撑。突出“项目兴市”,要素跟着项目走,抓实全流程、全周期“项目管家”服务,必保完成投资350亿元,全力以赴打一场项目投资的翻身仗。坚定不移推进全员全域全季招商,落实“五个一批”奖惩机制,着力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成功率,年内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翻一番、达到51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出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向线下赋能,提档升级城镇特色商业圈、步行街,实现“快递进村”,行政嘎查村全覆盖,持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提升传统消费,扩大新型消费,开展“直播科尔沁·消费促进季”“通辽网上年货节”、发放电子消费券等集中消费促进行动,推动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扶持壮大本土电商企业,做活做新农村电商,开展“放心消费”创建行动,让通辽市的好产品走俏大市场。

扶持壮大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国家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严格规范涉企收费,严查乱摊派乱罚款,严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依法平等保护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推动落实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政策,全年新增各项贷款150亿元以上,为市场主体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开展“众创业、个转企”行动,市场主体增长20%以上,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00户以上。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开展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49%以上。实施“双倍增”“一提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实施研发机构、科技平台“双百”培育计划,认证一批市级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专项,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实施“鸿雁回通”计划,出台《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落实置换一批、贴息一批、划转一批、清零一批举措,采取非标高息债务剥离、降息、展期、转型平台公司债转股等方式,全力帮助旗县化解债务、轻装上阵。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推进高风险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不良贷款率压降至4.5%以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突出“一核三重”,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加快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

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建设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20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12万亩,改良盐碱化耕地16万亩,完成40万亩大豆种植任务。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节水高效特色、防灾避灾型农业,打造一批种植、养殖、林果等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和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和智慧农牧业试点园区。实施种业振兴、奶业振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地环境净化、农牧业品牌建设系列行动,培育一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加快挺起工业脊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