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潮州市 > 正文

最闪亮的坐标丨追寻先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日期:2022/4/26 9:09:59 浏览:

1月,戴平万被党派至苏北根据地工作,由华中局派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任文学系教授,1941年5月由华中局调到苏中区党校任校长兼教导主任,同时任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并负责主编《抗战报》。1945年春,戴平万在党校所在地兴化县鹤儿渣村上的水塘里溺死。

戴平万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

柯柏年

柯柏年是我党一名老党员,曾与周恩来、张太雷、瞿秋白、澎湃等参加过早期的革命斗争;他没有留过洋,但精通英、德等多国语言。他先后翻译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他全文翻译的马克思著作《国家与革命》,是毛泽东第一次阅读到的马列著作译本。他从事外交工作几十年,淡泊名利、追求平常,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柯柏年1904年5月26日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刘察巷15号,原名李春蕃。小学就读于潮州城南小学。他自幼爱书,高小毕业后,考上汕头礐石中学(现为汕头金山中学)。毕业后,经学校推荐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在上海,柯柏年有机会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受到深刻教育。1923年,他被校方以闹学潮为名开除,此后转入上海大学继续学习,与张太雷同睡一张两层架子床。瞿秋白是当时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太雷是上大兼课教授。他俩是留俄同学,英文、俄文都非常好。柯柏年经常向他俩请教,翻译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1923年秋,柯柏年在杨之华(后成为瞿秋白夫人)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段时间,柯柏年以本名李春蕃原名翻译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东征开始后,柯柏年经上海大学同学李炳祥的介绍,到周恩来领导的东征军总政治部任社会科副科长,负责农运、工运。1925年11月被周恩来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驻澄海特派员。在澄海中学当教员,柯柏年边从事革命工作,边开始翻译马克思的名著《哥达纲领批判》。这本书是他翻译马克思著作在国内流传最广的一本,成为我党许多党员学习马列的早期读本。1927年,柯伯年翻译的《国家与革命》全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革命》副刊上。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于1937年初迁往延安。柯柏年北上与党组织接上关系,被安排到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任教,讲授哲学和社会发展史,不久又转到中共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任西方革命史、国际问题研究室主任。这段时间是柯柏年翻译工作的黄金时期,他先后与其他同志合作翻译编辑有:恩格斯《革命和反革命》(王实味、柯柏年译);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通信选集》(柯柏年、艾思奇、景林译);马克思《拿破仑第三政变记》(柯柏年译,吴黎平校);马克思《法兰西阶级斗争》(柯柏年译)。

1943年7月,美军对日作战需要以观察组的名义进入延安,决定在延安设立外事组,组长是杨尚昆,成员有柯柏年、陈家康、黄华、凌青等。这个小组也是我党早期的外事机构。

抗战胜利后,中央军委外事组升为中共中央外事组。叶剑英任组长。柯柏年、黄华随叶剑英参加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担任中共方翻译处处长。

解放后,柯柏年主要担任外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月,柯柏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外交部美澳司司长。1954年柯柏年被任命为驻罗马尼亚大使,在任期间,参与了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后来也曾陪同周恩来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1959年,柯柏年被任命为外交部所属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63至1967年,柯柏年被任命为驻丹麦王国大使,文革初期受冲击被召回国。1968年,周恩来总理指名查问柯柏年的下落,他才与十多名受难大使一起解放,但外交部仍未安排他的工作,直到1971年,周恩来总理决定,由外交部组织翻译《印度对华战争》,1973年,柯柏年出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1975年8月担任《毛选》五卷翻译小组组长,于1977年末完成翻译工作。

1985年8月30日,柯柏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冯铿

冯铿,原名冯岭梅,笔名有绿萼、占春、梅等,1907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潮州枫溪云步村。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共产党英烈,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冯铿从小爱好文学。在“五卅运动”发生时,她在汕头念中学,被选为学生联合会的代表,积极参加一系列爱国活动。与此同时,她在学校的校刊上和汕头的《岭南民国报》上,发表具有激进思想的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1926年,冯铿19岁,母亲又忙着张罗为她物色婆家。冯铿不愿接受,次年高中毕业后,到潮安县一所小学当教员,她一边教书,一边积极地学习与写作,立志要成为作家。1929年春到上海,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1930年,在中共的影响下,以当时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团体“创造社”“太阳社”“我们社”(以潮汕籍文化人为主组成)成员和受鲁迅影响的革命作家为主,吸收其他进步作家参加的革命文艺团体。同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冯铿是出席成立大会的40余人和首批50多名盟员之一。

“左联”一成立,就以战斗的姿态出现,它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武器,不仅对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包括新月派、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和论战,而且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文艺政策和迫害压制进步作家的活动进行顽强的抗争。

冯铿以一个青年共产党员的战斗热情,勇敢地投入这场斗争。她不仅参加“左联”联络工会、张贴标语、印发传单、宣传群众的工作,还先后创作并发表了诗集《春宵》,随笔《一团肉》等多篇,短篇小说《遇合》《小阿强》《红的日记》等10几篇,中篇小说《重新起来》和《最后的出路》。这些力作和“左联”其他青年革命作家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鲁迅称之为:“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步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憎的丰碑。”

同年5月,冯铿与柔石等代表“左联”参加中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和冯铿到东方旅社,参加一个党内的秘密会议,反对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1点40分,国民党突然展开大搜捕,逮捕了林育南、柔石、冯铿、殷夫、胡也频、彭砚耕、苏铁、李云卿等八位同志,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

冯铿在敌人的刑讯中表现得非常坚定,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2月7日,冯铿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枪杀。冯铿遇害后,鲁迅发表了两篇文章悼念冯铿和她的战友。国民党当局杀害冯铿等人的罪恶行径,遭到美、苏、英、日等国际文学团体的谴责和抗议。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冯铿等人是“党的重要干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郑重记载了冯铿的英名及其被捕并英勇牺牲事件。

冯铿在24岁的华年就惨遭杀害,她的文学才能尚未来得及尽情释放,实在令人痛惜。然而,她留下的遗文、遗诗、遗作还是很可观的,真正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女作家、女战士的心灵世界和成长历程。

陈波儿

陈波儿,1907年出生于广东海阳县(现潮安区)庵埠镇,原名陈舜华。父亲陈湘波是做干果批发生意的商人,家境较为殷实。幼时的陈舜华因为生母是侧房太太,经常受到祖母和正房的责骂,陈舜华骨子里因此扎下了反叛精神的根。陈舜华青少年时期,在二哥陈述猷的思想启蒙下,大胆地剪掉大辫子离家到厦门求学,后游学香港、上海、日本,肄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艺术大学。

1928年,陈舜华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改名为陈波儿。在这里,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常参加革命群众的活动,随后参加党组织外围活动。1929年秋,陈波儿参加党领导成立的革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在公演外国进步名剧《炭坑夫》《梁上君子》《爱与死的角逐》中担任主角,后因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受通缉而避居香港。

她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时,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9年开始从事左翼戏剧活动,和以鲁迅为首的志士仁人一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开始后,积极跟随宋庆龄等人参加营救“七君子”的斗争。

1934年至1938年,她主演了电影《青春线》《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1937年率领上海妇女慰问团赴绥远抗日前线慰问抗日军队,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抗日战争开始后,她追随宋庆龄、何香凝、鲁迅、蔡元培、周恩来、郭沫若等同志,致力于爱国活动并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党的领导下,与史良、沈兹九等人率先成立全国最早抗亡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组织救亡演出队。她率领上海妇女前线慰劳团赴归绥、百灵庙、平地泉慰问抗日前线战士;同时编导、演出多部话剧。1937年8月,她在南京由李克农、叶剑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年底,陈波儿从武汉来到延安,不久率“战区妇女儿童考察团”由延安渡黄河入晋察冀边区,又经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日民主戏剧演出宣传活动。1940年,她率团抵达重庆,广泛宣传八路军在战区及敌后抗敌及生活情况。战地妇女儿童考察团的抗日宣传表演行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千辛万苦,历尽磨难,不断深入调查宣传群众,最终是取得巨大胜利。

1940年2月,陈波儿率团返回延安,任职于中央马列学院文艺研究室,导演了《马门教授》《新木马计》《俄罗斯人》等反法西斯名剧。

1942年,陈波儿调入中央党校,她参加5月23日党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主席的讲话并与主席一起合影,她决心在艺术实践中贯彻会议精神。这一年,她与姚仲明合编合导了多幕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成为整风的辅导教材,演出反应极为热烈。

1943年12月,周恩来副主席特意观看了话剧,并对陈波儿及姚仲明作指示,还关心抱病坚持工作的陈波儿,并鼓励她导演更好的戏。

1944年11月,陈波儿被评为甘宁边区甲等文教英雄、马列学院模范工作者、中央党校模范党员。随后,陈波儿相继调往重庆、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政治和社会活动。1946年,陈波儿到黑龙江的鹤岗,着手主持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创建工作,担任该厂党总支书记和艺术指导。从这期间至新中国成立,她创作的电影剧本和辅导、监制的电影有《桥》《中华儿女》《钢铁战士》《赵一曼》《无形战线》《白毛女》《翠岗红旗》等26部。

1949年,陈波儿先后被选为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文化部电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9年底,陈波儿奉命调到北京,担任了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艺术处处长。1950年由她直接领导并提出编创建议,完成了26部国产影片的制作。这些影片的问世和在国内外的放映,给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初步基础,新中国电影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1950年9月,由电影局成立,陈波儿主持筹备的表演艺术研究所(现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表演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陈波儿担任研究所所长。表演艺术研究所的建立,开启了我国人民电影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1951年11月9日,陈波儿在上海与编、导、演、创作人员座谈时心脏病突发,翌日逝世。13日,北京举行了追悼陈波儿大会,陈波儿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梅益

梅益,原名陈少卿,1913年1月2日生于潮州西门小卞厝巷一户贫困的人家。梅益上学晚,13岁才在城南小学毕业,同年考上了潮州省立四中(也就是金山中学),却因缴不起学费而未能入学。后经其兄的同学龚文河告知校长杜国庠。杜国庠非常同情梅益,遂破例不收学费让其入学。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招生章程04-26

    来源时间为:2021-05-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招生工作程序,保证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 找工作吗?92个见习岗位来了!04-26

    来源时间为:2022-04-20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文章总阅读查看TA的文章评论0+1找……

  • 新增学位6.72万个!今年东莞预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04-26

    近日,2022年全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通报了去年全市学校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并部署了今年工作。会上表示,今年全市教育扩容提质进……

  • 最闪亮的坐标丨追寻先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最闪亮的坐标丨追寻先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04-26

    来源时间为:2022-03-31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满怀“拯救中华民族危难,舍我其谁”豪情的潮州进步青年,从粤东韩江之滨,来到当时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中心的大上……

  • 三亚各学校分区分批有序开展返校复课04-26

    “同学们,间隔一米以上,排好队,一个一个来。”“请出示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监测追踪表、共同居住人员承诺书。”“三十六度四,正常!请往里走。”……4月21日上午,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