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依兰县 > 正文

依兰县教师吴文舟入选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日期:2022/8/8 20:57:16 浏览:

廉洁教书,全面育人,42年来,他扎根乡村的沃土,以无私的师爱帮助乡村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成就乡村孩子的未来。

5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教育局获悉,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近日启动。活动组委会日前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并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从8月2日至8月16日,哈市依兰县道台桥镇平原学校教师吴文舟入选。

42年来,吴文舟始终秉持“廉洁教书、全面育人”的信念,奋斗在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迄今为止,吴文舟教过的学生有4000余名,众多学生因他而改变命运圆了大学梦。他是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始终抵制有偿家教,廉洁教书,以自身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他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

感恩乡里,献身乡村教育

吴文舟读小学时家里极其贫困,7分钱的课本和2分钱的铅笔都买不起。靠班主任杨树林和同学的资助勉强完成了学业考入高中,为此他立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当时乡村教师奇缺,小学学校大多是复式班,农村孩子受教育很困难,因此吴文舟毕业后自愿回到平原中学工作,立志扎根乡村,回报家乡父老。他心中最大的快乐就是用实际行动回报曾经帮助他的人。

1980年7月,吴文舟来到平原中学工作,从家距离学校10公里。道路都是泥土道,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冬天是最难熬的,一刮起“烟炮”,上班的路寸步难行。冬天上班是看不到太阳的,早上人们在酣梦中,吴文舟就上班走了。下班时,太阳已经落山,村民已经吃完饭了。20世纪80年代的校舍多是泥土结构,夏天漏雨,冬天透风,靠火炉取暧。为了取暖,吴文舟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村子外捡干树枝和村民扔掉的旧胶鞋当燃料,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夏天是好过的,就怕雨天,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吴文舟就用塑料布兜上,墙上钉上钉子,四角系挂在钉子上,学生就在塑料布下面上课。这样学生既不受雨淋之苦,也没有耽误上课。艰苦的环境培养了意志坚强的学生,那时培养的学生现在多在祖国重要岗位工作,他们勤恳奉献,成为一股骨干力量。

奉献学生,教师敬业的追求

几十年的教学经历使吴文舟深知,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方式。为此,教师应该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个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

爱是创造奇迹的钥匙。师爱就是“师德”,是灵魂。师爱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教育的根本要求。爱优等生很容易,爱所有的学生不容易。

2012年9月新学期开始,吴文舟担任初二班主任,孔令军成为吴文舟的学生。孔令军是全校有名的“问题生”,他抽烟、逃课、上网、打架斗殴,是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听说换新班主任,孔令军决定要烧三把火,给吴老师来个“下马威”。

第一节课,孔令军故意迟到。校门紧锁,他习惯性翻墙而入,被学校保卫干事抓住。吴文舟拉着孔令军的手回到班级,对全班学生说:“今天,孔令军又跳墙了,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错误。过去,他向外跳墙,是为了逃避学习;今天,他是往里跳墙,是为了学习,不缺功课。这是很大的进步啊!我相信,这样下去,孔令军一定能成为好学生。”孔令军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回到座位上,不知怎的想跟吴老师作对的念头渐渐地消减。

第二天,上课几分钟,孔令军就伏在桌子上假睡。吴文舟走过去,轻轻把他叫醒,关心地问:“令军,你身体不舒服吧!”他只生硬地摇摇头。“没事就好。”吴文舟刚一转身,他又瘫在桌上,还有意发出轻微的鼾声。同桌想把他叫醒,吴文舟连忙阻止,柔声地说:“别叫醒他,他可能太困了,缺的课我会给补上。”

两次事件孔令军并不觉得刺激,他在班上口出狂言“敢骂老师”。于是他在作业本上写下“吴老师不是人!”吴文舟并没有发怒,他在作业下边续写道:“九天仙人下凡尘,上天委我到人间,拯救无知小玩童。”看后孔令军惊呆了。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他布满阴霾的心。以前犯错误,不是罚站就是家长打骂。没有一个人像吴老师这样给他宽容,给他一句表扬。他向吴文舟诚恳认错;“我错了,我一定痛改前非。”爱是神奇的魔法师,变风变鸟变世界。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2007年6月11日,吴文舟去学生王阳家里做家访,回来的路上正赶上下大雨。吴文舟借别人的摩托车,心里着急,又不熟练,意外翻进路边的沟里。摩托车砸在身上,排气管烫伤了吴文舟的左小腿,伤势严重,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中考临近,我怎么能住院?”第二天,吴文舟就拄着拐杖出现在班级。吴文舟上课时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悬在空中,手扶讲台,一节课下来满头大汗。学生看到心里很难受。隔天,学生张诚让自己父亲给吴文舟特制了一个矮凳子,伤腿放在上边,减少了疼痛。几个女学生又把椅垫拿来,垫在矮凳上边。吴文舟感动了学生,学生也感动了他,学生每节课都听得很认真,记得准确又扎实。

吴文舟的学生先后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2020年、2021年吴文舟的学生参加“新人杯”全国校园文学大赛有12人获奖,吴文舟被全国语文研究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在教育部主办的教育论坛上,吴文舟曾说过:“给自己的学生补课,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否定。给其他的学生补课,是对其他教师工作的否定。”在他眼里,只有学生因病因事缺课才能谈及补课,而且应当是无偿的。

学生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怎么办?吴文舟当仁不让。2011年,学生王楠因大雪摔伤了腿不能上课,吴文舟连续20天赶到8公里外的保田屯给她补课。除了补习语文,吴文舟还将外语、理化等课用录音机录下来,带给王楠播放。次年,王楠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兰县高级中学,吴文舟的努力终有回报。

不断完善,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做合格的教师,光靠满腔热忱和勤奋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知识从哪里来?从书本中学知识,工作中学知识,学生身上学知识,同行那里学知识,专家那里学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

加强学习,丰富自己。进入新世纪,教育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需要,每个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来源。一个好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应当努力走在学生前列,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为了学习,吴文舟订阅了两报四刊:《中国教师报》《语文报教师版》《黑龙江教育》《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班主任》等。他每天坚持学习2个小时,每年写3多万字读书笔记。每到寒暑假吴文舟都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听专家、名师讲学,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多年来,吴文舟承担了教育部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32篇,承担国家级省级公开课教学8课时,编写校本教材两部,丰富的教研成果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促教,提高专业素质。吴文舟多年来从事语文教研组长工作,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将语文组教研工作制度化。单周教研组活动,他带领同事就使用教材时或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集体讨论,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集中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双周集体备课,为解决备课中出现的问题,他还组织开展了三级研究课活动——推门课、展示课、研究课,进行专题研究。坚持教研活动不仅促进组内教师素质提高,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全校教学质量。

落实“双减”,全面提升课堂质量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变革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多或少,更是思维上的窄与宽、疏与密、零碎与整合。同时,作业设计的改变撬动了课堂教学的变化,作业的形式与功能发生了改变。

在吴文舟“我为登临之作代言”主题课堂中,学生在情境中总结了登临之作的阅读策略,在作业练习中灵活运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吴文舟先请学生预学作业成果,并对一般登高之作的诗歌按主题进行分类,接着以《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两首古诗为例开展学习活动。课堂以“撰写编者按语”作为情境性任务,设置了找出诗人行为活动的动词、找出诗人活动的景致和找出描写诗人所感的句子等子任务解读诗歌,并总结了登临之作的阅读策略。最后,学生根据上课习得的方法在课堂上完成诗歌《咸阳城东楼》相关习题,并布置了为登临诗集写序言的课后作业。

多年来,一些学校存在重视智育、德育培养,忽视体育、美育、劳育的现象。吴文舟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过程中,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加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以及被焚毁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增加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谴责。在教学阶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积累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此外,吴文舟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从本质上讲,美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受美、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吴文舟在教《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紧贴“温晴”这个文眼来构思全文。教学中,吴文舟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描写济南的山、水特点的重要字词,思考并讨论这些词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描写画一幅简笔画,使学生通过山水景物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领悟文章的构思美、文本的情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吴文舟的奉献精神获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获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依兰电视台为他制作了专题片《放飞的爱梦想第八期》《立足农村,奉献家乡孺子》。吴文舟还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哈尔滨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荣誉属于过去。光环之下,吴文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他依然奋战在乡村教育第一线,矢志不渝。

图文编辑丨微观依兰

图文来源丨中国教育新闻网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