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仙居县 > 正文

“八大碗”、无骨灯,来听仙居人讲仙居事

日期:2022/8/10 20:36:48 浏览:

原标题:夏·寻_“八大碗”、无骨灯,来听仙居人讲仙居事

编者按:

亲爱的朋友,你好,好久不见。这里是新闻世纪网《夏·寻》专栏,时隔一年,我们再次相见。

浙江山区26县,特指衢州、丽水两市的所辖县(市、区),以及淳安、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武义、磐安、三门、天台、仙居等26个县。这里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却又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度落后。

青山锁门,挡不住山区26县发展的脚步。近年来,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共创共享、合作共赢,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山区26县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与全省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2022年夏天,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手撸起袖子,挽起裤脚,行走在浙江的浩渺天地间,用脚步丈量着山区26县的方圆大地。他们扛着设备翻山越岭,他们手挽着手跋山涉水,只为探寻26县“精神富有、文化先行”的根与源。

这一次,我们向新闻学院的26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征稿,收集他们在26县走访、探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期盼和你们一起收获睽违已久的亲切与感动。

新闻世纪网特约记者

孙丽萍金瓯羽翟泓图

夏可盈石洋赵贺博

探寻乡村风光,同筑振兴之路。7月2日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青马培训班“仙居县共同富裕浙江样本”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正式启动。团队来到台州市仙居县,围绕仙居农村的基本情况和生活风貌展开了考察实践活动。

7月3日至4日,团队来到了位于仙居县的田市镇李宅村,走进古村落,考察当地的风土民情。李宅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

居民李洪波热情地带领团队参观游览了古村落建筑和李宅村文化礼堂,向团队讲解了李宅村的村落概况和历史沿革。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其古民居建筑以“三透九门堂”结构著称,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李宅村村民李洪波向团队介绍村史

下午,团队成员对李洪波进行了访谈。在回忆自己的儿时经历时,李洪波有些哽咽,他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物质条件不好,只有重要场合才能吃到的仙居特色菜肴“八大碗”,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期盼。现在生活好了,他随时都能做给家人吃,但还是会很怀念自己儿时吃到八大碗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李洪波在访谈时落泪

通过访谈,团队不仅对李宅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体悟到李宅村村民对家乡真切的热爱和乡愁。在访谈结束后,李洪波热情地邀请团队前往他家吃饭,让团队成员品尝了负有盛名的仙居杨梅,也为团队成员亲手烹饪了一桌仙居民间招待宾朋的特色菜肴“八大碗”。

李洪波向团队成员介绍,“八大碗”也有其有趣的历史文化底蕴。传说“八大碗”是古时八仙过海之后,在回神仙居的路上遇到当地村中首富吴员外嫁女,于是一人做了一道好菜以示庆贺,故名“八大碗”。

在其乐融融的餐桌上,团队成员一起品尝了当地的杨梅酒,完全融入了乡村生活,感受到了李宅村村民的热情好客,也对仙居乡村风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团队成员在李洪波家吃饭

7月5日上午,团队来到了皤滩古镇,前后参观了古镇上的春花院、何氏里学府和针刺无骨花灯展厅。在仙居县传统建筑保护单位春花院中,团队成员对在此居住的村民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到了春花院的建筑历史以及皤滩古镇的整体现状。

随后,团队成员走过一段长长的青石板路,来到了素有“中华第一灯”美称的针刺无骨花灯的展厅。针刺无骨花灯发源于皤滩,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技艺十分独特,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留影而成,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通过一天的走访拍摄,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皤滩古镇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将进一步发挥传媒专业优势,将所摄素材制作成片,更好地传播和展现仙居乡村风貌。

团队在皤滩古镇前合影

团队参观何氏里学府

针刺无骨花灯展厅

翌日上午,团队来到皤滩中心学校,参观了非遗传承人方荷玉老师的花灯工作室,她向团队介绍了针刺无骨花灯的丰富种类,向团队讲述了她在学校中开展的针刺无骨花灯的传承教学工作,并带领团队参观了部分由学生们学习制作的花灯成品。

团队成员翟泓图了自己的心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小学扎根,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很令人欣喜。现在,中国各地都有来自仙居的无骨花灯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典范。”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