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临海市 > 正文

临海市教育局发布做好全市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通知

日期:2022/9/1 6:13:08 浏览:

近日,临海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现将主要内容发布如下:

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

(一)全面完善防控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校园疫情防控体系。继续强化查验“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核酸阴性报告+实名登记+佩戴口罩”等手续,特别要询问清楚行程轨迹。继续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二)逐校确认开学条件。各校要严格按照《临海市2022年秋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检查清单》要求,制定“一校一案”,健全校园健康管理等各项制度,切实做好校园卫生清洁、防控物资保障、防控应急演练以及开学自查等各项准备工作,8月28日前组织一次开学演练。市教育局将会同卫健、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开学前1周内就师生信息排查、教师返岗、学生返学准备、教职工防疫培训、防疫物资准备、校园消毒、校园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演练,以及开学后校园管控、防疫措施、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学校不得开学。

(三)提前做好人员摸排。开学前各校按要求将师生员工(含新生、新入职人员)信息及时全面输入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台,确保一个不漏、精准精确。各校继续做好自8月15日起开展的钉钉“健康打卡”,全面排查假期师生员工行程轨迹,做到底数清、去向明。学校开学前提前要求师生在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测量体温,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如实上报学校,报到日凭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入校。对近7天内有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参照管理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近7天内有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或参照管理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近7天内有国内疫情低风险地区或参照管理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3天日常健康监测”。倡导非必要不出台,各学校加强出差审批和因私出行管理。学校校医、后勤、保安、食堂等工作人员在其返校返岗前须提供疫苗加强接种证明、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并查验防疫行程卡。

(四)严格落实校园管控。倡导开学后一周内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全面推进学校台州“畅行码”查验进校工作,未实施的立即整改到位,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查、逢查必严”。倡导中小学师生员工在开学前7天不离开台州,已在台州市外的中小学师生员工应根据开学时间至少提前7天返回台州。已经在疫情发生地的师生员工,若处于中高风险地区的,暂缓返回台州。加强学生宿舍等重点场所巡查、通风、消毒,留校学生执行晨午晚检和请销假制度。在临海的高校要落实好错峰开学方案。学校组织有校外考生参加的考试,必须向属地镇(街道)防控办和市教育局报备。除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体检、军训外,开学一周内原则上不安排大规模集聚性活动,必须安排的按规定做好防控预案并报备。

(五)规范开展核酸检测。要严格落实5天1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全员覆盖,确保学校师生员工核酸检测覆盖率达到规定要求。近期台州市外非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台师生员工要实施落地核酸检测和“三天两检”(即第1天和第3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后续按照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执行。在开学一周内应组织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筑牢校园疫情防线。

(六)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各校要高度重视开学前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动态排查上报和跟踪记录制度,逐一开展拉网式心理排查。有序开展校内文体活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加强家校协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等措施,防范学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要加强疫情防控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物资储备,按规定在学校设置(临时)隔离室(点),配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检测仪、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学校要加强与属地卫健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形成教育、卫生、公安、市场监管、交通、宣传、网信等相关部门疫情防控的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二、科学安排开学工作

(一)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各校要在开学前一周内,深入细致开展一次针对水电气、校舍、校车、消防、食品、实验室、体育设施、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找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点,切实消除风险隐患,以安全的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二)周密部署返校第一天工作。各校要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和“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返校原则,根据常态化条件下疫情形势和秋季开学特点,科学制订秋季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新生、老生分批、分期报到的方式,形成“一校一时间表”,并将时间表提前告知家长,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聚集。

(三)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各校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节约粮食专题教育、文明城市创建和“垦荒精神立心”等主题,上好开学“第一课”。各地各校要牢牢把握开学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周密部署、精心准备,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学习热情。

(四)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校要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招生工作“十不准”等相关招生文件规定,切实维护中小学正常招生秩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各校要切实做好新生学籍登记工作,规范学籍管理,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要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要求,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造成新的辍学,对疫情以来至今没有返校就读、但学籍仍在我市的随迁子女,要逐个跟踪核实,及时做好劝返复学;如果确已回户籍所在地就读的,要及时督促家长办理学籍迁移手续。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教材工作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教材和教辅选用、使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规范使用《大陈岛垦荒精神》等四本台州地方教材。

(五)科学优化教育教学计划。各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省有关要求,合理制订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和省定地方课程。强化教研指导,优化教学方式,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做到教学内容适量、教学时长适当。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基于新教材的课程研究,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做好教研组长、教师的新教材培训,确保人人掌握新课标、人人熟悉新教材。各校要针对新教材的变化,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建设教学资源,确保新教材的平稳实施。

(六)认真贯彻减负工作要求。各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市“双减”工作各项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合理安排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排名,规范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多形式开展校内文体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学校要有序组织好师生课间户外分散活动,确保中小学每日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幼儿园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

(七)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各校要根据“双减”工作要求,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立足学校实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要进一步优化“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打造横跨阅读、体育、文艺、科普、劳动等拓展专题,纵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专项的课后服务百宝箱,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学习课程群。按照《台州市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暂行办法(试行)》,合理引进公益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规范引进流程,扩充课后服务专业师资,建设优质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八)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省教育厅“五个一”工作要求,即开展一次生命教育、一次心理筛查、一次家访、一次谈心、一次家长会。建立动态排查上报和跟踪记录制度,开学前要安排班主任、心理教师与心理高危学生家庭联系沟通,逐一开展拉网式心理排查,了解学生暑期的学习情况、重大情绪变化以及亲子关系情况。重视家庭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在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中的重大影响,加大家校协同力度,构建家校、家(庭)社(区)心理危机联动机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和转介办法,减少学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高度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家庭关系及情绪波动情况。发现有心理高危师生,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特殊情况可允许其延期返校。

(九)全力提升师生健康素养。以增强师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魄、心理健康为出发点,重视提升学师生健康素养、心理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正常体育锻炼,精心安排体育课堂内容,逐步增强学生提质。继续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食品安全、近视防控等教育,引导和培养师生保持健康社交距离、实行分餐制、推进“公筷公勺”等卫生文明习惯,加强师生个人卫生和自我防护。教育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户外运动,合理平衡膳食,提高免疫力,努力提升健康素质。

三、全面开展开学检查

市教育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校进行检查,主要听取学校自查情况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实地查看学校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四、认真落实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刻认识维护学校安全、学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二)履行主体责任。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防控工作体系,抓好校园管理、人员管控、物资储备、教育教学生活安排,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家长要落实对子女的健康管理责任,必须如实申报子女及共同生活人员的健康状况,对瞒报、谎报以及扰乱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正常秩序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编辑_南志方

审核_郑小华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