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巴东县 > 正文

峡江深处,这些“天南地北”的地名记录30年对口支援情

日期:2022/9/4 20:27:3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9-02

峡江深处,这些“天南地北”的地名记录30年对口支援情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2日12:48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陈倩

通讯员谢奇张诗康

“北京楼”“北京园”“大连路”“湖南路”,你知道这些分布在三峡库区巴东、兴山等地的地名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吗?

1992年,三峡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大幕,百万移民搬离故土。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相关省区市及重点城市从此开始了对三峡库区湖北相关县市的对口支援。这些峡江深处“天南地北”的地名,浓缩着对口支援省市的深情和相关县市的感恩,也记录着30年来湖北库区的巨大变化。8月中旬,极目新闻记者在湖北省水利厅的陪同下,沿江而上,探访巴东、兴山等库区县市,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

山城里的“北京楼”,见证一万多学子走出大山

第一站是湖北巴东县。

这座位于长江边的小城,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小重庆”。和山城重庆类似,巴东也是一座“4D城市”,从长江边向上望去,城市的布局顺着山势延伸。这座小城,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而整体搬迁,对口支援巴东的,正是首都北京。

巴东一中的“北京楼”

巴东县委书记黄波介绍,30年来,北京市不断创新举措,吸引各方资源向巴东聚集,先后发动66个市直部门、11个区县和29家企业倾情帮扶巴东,累计援助资金高达10多亿元,落地援建项目270余个,选派15批44名干部到巴东挂职,培训巴东党政、卫生、教育等各类干部人才1.3万人次,直接接受巴东劳务输出7000余人次,为巴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力巴东打赢移民搬迁、新城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战役,也为巴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主楼上的“北京楼”三个字尤为醒目。2007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巴东一中避让随迁的决定,北京市政府对口支援学校搬迁启动资金1500万元。“正是有了北京市政府援助的1500万元,我们才有了搬迁的启动资金,才使我们从黄土坡古滑坡体上顺利搬迁到白土坡小区安全地带,并拥有了全省一流的办学条件。”巴东一中校长谭世成这样解说“北京楼”的由来。

不仅支持资金,北京还发挥教育资源上的优势,让位于山区的巴东一中也与北京的优质学校对接。北京四中与巴东一中结成对子,展开对口帮扶,北京的老师曾3次来到巴东,一起听课,和巴东一中的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他们还利用网络课堂,组织专家远程开展课堂会诊。学校已有123名学子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万名学子从“北京楼”考入全国各地的大学。仅在今年,就有6名学生考入清华和北大,他们也将把巴东和北京的对口支援情,继续传承下去。

把“北京”写在墙上的小学食堂,解决了2000人的吃饭问题

巴东“4D城市”的神奇之处,极目新闻记者在探访中有了切身体会。巴东一中门前的马路,有一个开口是朝向旁边的一栋楼房,从开口走进去,却是4楼,真的和重庆一样,“上了一层楼,出门发现还是在一楼”。而这栋楼房的墙上,写着一排大字:“北京市人民政府援建”。这座今年2月才投入使用的建筑,是巴东县信陵镇民族实验小学的食堂。由北京援建的这座食堂,解决了全校近2000名师生的吃饭问题。

北京援建的巴东县信陵镇民族实验小学食堂

信陵镇民族实验小学校长李银介绍,由于移民迁建后进城务工人员增多,该校的学生中,几乎巴东各个乡镇的都有,1800多名学生,有三分之二并不在学校的对口学区,不能回家吃饭。大多数学生只能中午寄宿亲戚家,或者在小饭馆将就。“以前我们县城有个独特景观,就是一到中午放学的时候,学校周围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穿着我们校服的孩子。”

长期街边“下馆子”,既增加家长负担,也不卫生。学校一直想修食堂,但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紧张,一直没能实施。北京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巴东的需求后,支援1500万元,于2021年开始建设,今年2月投入使用。开餐当天,学校微信公众号上食堂开餐的消息就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一万多点击量,学生们开心,家长也满意。学校每顿保证两荤一素一汤的配置,价格只要8元,每天的菜谱、食材含量都会在食堂的大屏幕上公示。学校开放日,还有家长自己来品尝,“吃了都说好,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李银说,食堂的食材是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相比以前,卫生营养都有保证。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北京援建的恩情,学校不仅会在升旗仪式时开展教育,还将“北京市人民政府援建”写在墙上,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看见。

留在兴山的“湖南”和“大连”,记录30年对口支援情

大连和兴山,一个渤海之滨,一个长江之畔,因为对口支援联系在了一起。同样的还有与湖北一衣带水的湖南。因此,在因三峡工程整体搬迁的兴山新县城里,留下了湖南路和大连路这两条主干道。

大连和湖南的对口支援,在这座昭君故里的小城里留下了很多印记。位于县城的兴山县体育馆,就是用大连和湖南的援建资金修建的。

兴山县昭君镇金乐村,是一个后靠安置的移民村,不少村民都是从被淹没的水位下搬迁上来。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向军说,搬迁后,金乐村2014年被纳入移民安稳致富示范点,几年来对口支援投入的资金不下1500万元。有对口资金和各级部门的财政支持,村里修了环形公路,建了8个水厂,柑橘树也更新了品种。村民李明志,搬迁前在水泥厂工作,搬迁后他种起了柑橘,还在村里的支持下做起了电商,“以前一斤就能卖两块钱,现在拿到网上卖,价格更是翻了倍,换以前想都不敢想。”李明志还办起了农家乐,开办了电商合作社,移民后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昭君中学,去年开始,大连金普新区就与学校达成合作,每年捐赠学习用品和图书。该校校办主任龚胜介绍,昭君中学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移民的孩子。除了来自大连的捐助,包括上海,以及武汉的湖北大学附中都在和学校开展合作,对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开展资助。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