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8-25
江苏援疆人,用辛勤汗水见证新疆乌恰山区农牧民生活变迁
2021/08/2522:14新华报业网
自2010年起,江苏组织全省12个设区市、5个县(市、区),对口援建新疆伊犁州、克州。
克州乌恰县,是常州对口支援地区。这些年,乌恰的路宽了,医院、学校变得更漂亮、设施更先进了,游客也更多了。江苏援疆人,用辛勤的汗水建设乌恰,见证了乌恰城乡的发展;更用关怀与爱心,见证了乌恰山区贫困农牧民生活的变化、“家”的变迁。
乌恰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位于祖国西部边陲。这个“送走祖国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是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等群众的家园。乌恰的发展怎么样?各族群众的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在东部沿海,早早迎来祖国晨曦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时时牵挂着那遥远的祖国西极。
土坯垒起的家变了样
走进乌鲁克恰提乡克孜勒库鲁克村,干净整洁的集中安置点,一栋栋粉墙红顶的新房排列得整整齐齐。村口新修的公路平平整整,能一直通到乡镇、县城。
“大妈,您家里几口人?房子够住吗?建房子有没有自己掏钱?”
高原的阳光,映照着这位柯尔克孜族大妈脸上幸福的笑容。房子是砖混结构,面积虽然不大,60多平方米,但厨卫俱全,一家人足够住。屋里有水有电,特别是用上了冲水式的卫生间,告别了过去的旱厕。
回忆起以前住土坯房,大妈做梦也没想到,不用自己掏钱,一家人住上了这样舒心的新房子:“阿孜儿,吐尔木树米孜白克亚合西,共产党噶热合买提!”村支书笑着翻译,“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好,要感谢共产党。”
为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农牧民住房安全,近年来,中央财政、自治区和援疆省份,共同安排资金,帮助新疆贫困农牧民建造安居房和定居房,确保有能力的建房贫困户“不掏钱、少掏钱”入住新居,没有能力的贫困户“拎包入住”新居。
近三年,江苏援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共安排援疆资金2998万元用于乌恰农牧民安居房、定居房工程建设。来自江苏的审计组每年都奔赴集中安置点,对照选址图和户型设计图,审阅住房安全鉴定报告,实地查看工程建设情况;走访询问农牧民群众,收集意见。先后有2361户农牧民,从拥挤昏暗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通水通电、功能齐全的砖混结构新房。
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阿依达尼克巴特日是个柯尔克孜族姑娘,今年11岁,是黑孜苇乡小学四年级学生,和许多同学一样,她来自牧民家庭。她家居住的村庄,村委会离乡小学有18公里路,过去村里面的孩子上学,要搭乘校车往返。
小巴特日的父母,从春暖花开到霜打秋草,一直在草原深处,逐丰美水草放牧。草原上居无定处,孩子能更方便地接受教育,成了偏远地区农牧民的操心事。
2017年,常州审计组与援疆前方工作组的同志走进黑孜苇乡,察看小学时,发现学校没有食宿条件。他们了解到,黑孜苇乡地广人稀,以牧民为主,群众住得分散,不少家庭离学校都不近,有住宿需求的学生,要到县城去读书。
“学校如果有了食堂、宿舍,孩子们上学就更方便,不用再来回奔波了”。
江苏援疆人十分牵挂孩子们的教育,高度重视审计组反映的情况。经过研究,江苏援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将为学校建食堂、宿舍,列入了来年援建计划。
“学校按标准新建了操场。目前我们的教室环境、教学配套,听说快赶上咱们常州了。学校每天给学生提供营养餐,全校现有60间宿舍,6人一间,还配备了暖气,冬天再冷,也冻不着孩子们了。”学校何老师介绍。
如今,学校有在校生783人,20个教学班。通过这几年持续援建和投入,各项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免费为孩子们提供食宿,小巴特日和其他很多农牧民孩子一样,在校食宿,跟着老师学习,在校园里成长。学校,成了他们另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深受农牧民欢迎。
文化活动有了新“家”
2019年,常州审计组来到铁列克乡铁列克村的一个小队时,看到烈日下,25名村民围坐在草地上开会。同行的村支书介绍,这个小队远离村委会,没有专门活动室,只有一间会议室供轮流使用,遇到不得空或人多的时候,只能在外面草地或走廊上凑合着开会。
“没有个地方,想组织个文化活动也难嘛。”村民们反映。
江苏援疆克州前方指挥部高度关注群众诉求,重视文化活动室入村,让农牧民有自己的活动中心,将为这个小队建文化活动室纳入了2020年援疆项目计划。
常州审计组查看工程资料,踏勘现场,助力推动文化活动室如期建成、投入使用。如今,174平方米的活动室,已成为牧民夜校学习、惠民政策宣讲等活动的主阵地。自2020年9月竣工后至今,累计开办农牧民夜校42场次,参加者达1260人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文化活动11次,丰富了牧民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超市开在了家门口
“微信收款15元。”随着到账语音提醒,一笔交易完成。
超市老板是一位柯尔克孜族的小伙子:“现在家门口建个小超市,真是方便太多了,每天都有人来买东西。租金也不贵,一年3600元,这样我也可以把东西卖得更便宜些,又能在家门口赚到钱。”他连声感谢常州的援建。
原来,这间小超市建设的背后,是江苏援疆人的暖心故事。
如今,超市早已开张,虽不大,但日常用品还挺齐全,基本承包了村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足不出村,牧民们也享受上了购物的便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朱璇通讯员苏审宣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