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乌苏市 > 正文

在寝室里品尝五湖四海的“家乡味”

日期:2023/2/24 5:59:3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2-20

开学之后,高校学子带着家乡的特产与同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

来源:江西晨报2023-02-2019:41:16

到:

保存到:

▲用室友带来的腊肠搭配面条,格外好吃。

黄元米果

鸵鸟香皂

胡辣汤

丰城冻米糖

晨报讯(谢俊首席记者涂远旻)前几日江西各大高校陆续开学,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就纷纷置办起返校的行装,各地的特产便成了行李箱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特别是大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特别愿意与室友一起来自家乡的味道。一些大四的学生,也用家乡的特产送别各奔前程的同学。一方面,家乡的特产寄托着家乡亲人的思念,另一方面,学子们用舌尖的味道串联起来五湖四海的同学之间的情谊。

家乡的味道让同学关系更融洽

廖运豪是江西南昌人,2022年考入兰州交通大学。他的学校开学比较晚,是2月26日开学。这两天,廖运豪已经准备好了带去学校给室友品尝的江西特产,他去超市买了两大盒丰城冻米糖。

他告诉记者,丰城冻米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道的传统小吃,400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就已出现。他平常很爱吃冻米糖,所以想带给同学们尝尝。

“西北的同学应该不常见。(这样做)不但向同学推介了家乡的产品,与同学美食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廖运豪说。

品尝胡辣汤让江西人了解河南

同样在江西农业大学上大一的郭相汝是河南三门峡人。河南人是与胡辣汤分不开的。郭相汝说,河南人早上都会喝一碗胡辣汤,就像南昌人早上都会喝瓦罐汤一样。上学期与同寝室的江西室友和贵州室友聊到胡辣汤时,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于是她想着有机会带给室友品尝下。

寒假回家,郭相汝在超市里发现了一种速食包装的胡辣汤,于是买了5包。返校后,她拿出胡辣汤分给室友,原本不怎么看好的室友,吃了之后一致评价很好吃,让她很开心。现在,室友时不时会网购胡辣汤等河南特产。

乌苏不但有啤酒还有鸵鸟香皂

张英杰在江西财经大学读大四,他的家乡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就是产乌苏啤酒的那个地方。今年春节后返校,他给室友带来的是鸵鸟香皂。他告诉记者,因为家乡的气候和环境适合养殖鸵鸟,最近几年乌苏市大力发展与鸵鸟相关的经济产业,鸵鸟香皂就是其中一个产品,因为携带方便,所以就给室友和同学每人带了几块。

“其实鸵鸟香皂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新疆最传统的还是奶疙瘩(奶酪)。”去年,他曾给同学带来家乡的奶疙瘩,虽然现在网上很容易买到这类特产,但能吃到正宗地道的新疆特产,室友们还是很高兴的。

从乌苏啤酒,到奶疙瘩与鸵鸟香皂,同学们从侧面也加深了对张英杰的家乡——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的了解。

带上“贡品”让室友品尝

来自江西赣州赣县区的叶晓娴,去年进入江西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读大一。寒假结束,她带上了黄元米果送给室友和其他同学。叶晓娴告诉记者说,黄元米果在明朝正德年间被列为地方贡品,是一道糕点,赣州地区喜欢把这种天然原料制作出来的糕点统称为“果”,因为它们原材料都来自山里、土里,是来自大自然的果实。

品尝过的同学都认为,黄元米果颜色比较鲜亮,味道软糯、有韧性,还不会粘牙,非常好吃。叶晓娴的室友都是江西人,都很喜欢这种在江西其他地区不常见的食物。同学们都认可她家乡最具代表性的特产,让她感觉到很自豪。

赣味特产串联起寝室间的友谊

在江西财经大学读大四的黄娟,来自江西抚州。她告诉记者,腊肠是她家乡最有特色的年货。也许有人会说,全国很多地方过年都会做腊肠,但在她家乡,不仅是家家户户会自己做腊肠,一家人当中因为个人口味和习惯不同,做的腊肠都千差万别。所以每年她虽然都是带腊肠,但风味却完全不同。她的室友们如今爱上了这道美食。她每次和室友泡面时,大家都抢着放腊肠。所以这次返校,妈妈也往她行李里塞了两三挂腊肠。

来自江西宜春万载的刘凌,去年考入了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她家乡的特产是南酸枣糕。在她的印象里,南酸枣糕是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这次回学校之前,她特意在当地超市买了四大把南酸枣糕带给室友,室友们虽然以前都吃过,但都很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几个女孩子一边品尝特产,一边聊天,惬意又快乐。

用家乡的味道送别各奔前程的同学

周汉晋是江西南昌人,目前在中国民航大学读大四。他和室友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每年过完年返校,大家都会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来。

前面几年,他分别带过南酸枣糕、丰城的冻米糖、乐平的桃酥和九江的茶饼。他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桃酥卖,但室友还是觉得江西乐平的桃酥别具一格,味道很不错。之前带的丰城冻米糖也是室友们的“心头好”,室友们都非常爱吃,说香脆可口,后来他给室友带过很多次。

周汉晋告诉记者,每年秋天他还会在网上订购赣南脐橙送给同学。周汉晋楼上有个学弟是上饶的,爷爷奶奶是专门制作销售饺子粑、清明果的,每次他都会用橙子和学弟换饺子粑。今年返回学校前,周汉晋特意多带了几种江西特产,“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与同学,算是送别各奔前程的室友。”他说道。

◎声音

从加深友谊延伸到文化交流

作为南昌人,江西农业大学的老师王绮雯说,自己在学生时代也经常带同学去南昌街头吃南昌拌粉、瓦罐汤,然后再来一些白糖糕和凉拌藕片什么的。

她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心中都会有家乡情结,刚开始大多数同学带家乡特产回学校,是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全国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同学们也从侧面更加了解祖国各地。

现在,这种文化交流正在进一步延伸,比如很多同学的毕业旅行,都是冲着某位同学的家乡去的。在假期的时候,比如“五一”、“十一”,也有很多同学组队去某位同学家乡的景点游玩,这种交流也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同学间的促进地域文化融合

南昌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周文杰给记者讲,古代秀才上京赶考,一般都会随身携带一些家乡土特产,因为过关隘时是免税的,可以用特产抵路费。这样,秀才就把家乡的特产带到了当地。现在,大学生带着特产返校与古时候的情况完全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他表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很多好的东西都藏在当地不为人所知。同学间家乡特产,这看似很不起眼的一件事,但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学生遍布祖国各地。家乡特产,不但增进同学感情,而且加强了各地域的文化饮食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家乡特产,是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体现,同时也增强了地域之间的文化融合。这种纽带关系的影响,比任何一种广告形式都好。

因此,周文杰十分提倡同学们带家乡的特产回学校。

编辑:袁云飞

热点热播视频

到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至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