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淮阳县 > 正文

淮阳:一个漂在龙湖上的绝版古城打造三张名片

日期:2023/4/6 9:24:59 浏览:

地名吃“煎闷鱼”。他感慨道:“是政府的旅游业让我走上致富路,现在我也响应政府号召,服务员招聘贫困家庭优先。”

淮阳正一步步把景区打造成“精准扶贫点”和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目前,以景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发展了宾馆酒店、农家乐、农家宾馆等近110家,帮扶带动一大部分贫困户甩掉了穷帽子。农家乐是淮阳旅游市场一大亮点,仅鱼餐馆一项就达60多家,近200名贫困群众在此从业,每人月工资可高达3000元。

据了解,2017年,淮阳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2.2亿元,增加旅游景点、生态休闲、宾馆食宿、文化娱乐等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生产性岗位达近3000个,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帮扶近1500户5000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独特的文化资源孕育了旅游经济,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我们要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经济竞争力,真正培育壮大成拉动县域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动机。”县委书记马明超如是说。

闲置空地“腾笼换鸟”变宝地如今年产能达20亿

产业聚集区内,工人在加工零件

“现在,谁要在我们集聚区租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我们都没有。整个产业集聚区内没有一间空房。”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副主任吴金明说。走进淮阳产业集聚区内的每家企业,都是繁忙的生产景象。那么,淮阳产业集聚区是如何做到的呢?

企业走上了国际化年产能达到20亿元

产业集聚区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推手,集聚区内企业的状况也是一个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4月下旬,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走进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内,发现每家企业都在高速运转,处处是工人们繁忙的景象。

在淮阳县联塑制品厂内,各种粗细的管材从机器中自动钻出,附近的工人把管材整齐摆放在仓库边,硕大的材料仓库内,叉车不停地奔走,企业内呈现出繁忙的景象。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是德国进口的,现在没有一条生产线闲置。2007年,仅淮阳县的这一个厂产值就达到了13余亿元,上缴利税6719万元。现在我们正筹划再建设一个厂,土地已经规划出来了,占地500亩。”

“这个厂先前是当地人做的,效益一直不好。后来,通过招商引资,我们把联塑这家上市公司引过来了,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让联塑收购了这家企业,如今已经做强做大。”吴金明介绍说。

在龙翔电气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在组装变压器。据了解,龙翔电气也是一家上市企业,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与法国、美国等知名企业合作,该企业总投资5亿元,年产能达到20亿元,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

“目前正在生产的车间是一期建设的,已经投资2.2亿元。与法国、美国企业的合作,我们都是订单生产,销路基本上不用考虑。”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然而,谁能想到,两年前该企业所处的位置正是另一家企业的闲置空地。吴金明说:“以前这是艾斯维尔智能输变电集成制造项目的用地,当时这家企业要了185亩地。而实际厂房建设才用了100亩。政府发现情况后,立刻采取同类产业嫁接的方法,把剩余的85亩土地盘活起来,给了龙翔电气。”

他还介绍说,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等原因影响,产业集聚区内的一些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对此,淮阳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专题研究,制定了《淮阳产业集聚区企业(项目)退出和鼓励发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盘活集聚区内的“僵尸企业”。

四办法盘活“僵尸企业”

办法规定,对取得项目土地后满半年未开工建设、施工期间停工超过半年、超过项目入驻协议约定的建设周期1年仍未建成、建成1年内未投产达效、建成后停产超过两年和场内大量土地闲置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限合同约定两年以上的,纳入退出范围,通过引进市场前景好、关联度高、发展优势良好的项目,盘活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实施的措施就是树立“一个信念”,采取“四种办法”进行盘活。

信念——“不能把闲置土地和闲置厂房当包袱,而是把它当成财富,当成产业升级换代的机遇,通过积极招商,再引进新的项目。”吴金明说,也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充分进行了企业盘活,土地、厂房、资源充分利用,“现在,谁要在我们集聚区租个2000平方米的厂房,我们都没有。整个产业集聚区内没有一片空房”。

办法一:整体转让购买。“我们看到的恒昊玻璃就是购买其他企业的。以前,这里是阜捷药业的厂房和土地。但是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陷入了困难。经多方努力,无法盘活原企业后,我们招进了恒昊玻璃,恒昊玻璃整体购买了原有企业的厂房和1万多平方米办公楼,该项目入驻后迅速启动,比新征土地建厂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这也是他们盘活企业的一种方式,对于无力扭转的企业采取新入驻企业整体转让购买。

办法二:即同类产业嫁接的方式,先前的艾斯维尔智能输变电集成项目因为建设缓慢,才引进了同类的龙翔电器,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办法三:在淮阳产业集聚区羲皇大道两侧主要是电器装备制造以及上下游产业,这是淮阳集聚区采取主导产业植入的办法,壮大了主导产业的规模。他们引进了与主导产业有关的本洋光电投资4.2亿元LED生产项目,盘活了因环评问题迟迟不能落地的一家油墨企业。而且产业集聚区还在羲皇大道南段西侧新征土地800余亩,植入了电器装备制造的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办法四:对项目进行改良升级。在产业集聚区二区9号,鸿辉生物投资的生物调和剂生产企业,这一项目直接盘活了先前在该位置的凯盛纺织,新生产的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直接出口到欧美多个国家,实现了自营出口。中久安公司入驻的二区8号位置也直接盘活了原有企业,其生产的钢塑管件销售额达6500万以上,且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泛运用于水电网络。

“通过嫁接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了一批老企业,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县工业和产业集聚区健康稳步和谐发展。”该县县长王毅说。

企业采用分包到人责任制动态化管理

盘活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目标有了,但在具体操作上又是如何监管的呢?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谈及企业发展时说,对于企业,他们采用的是责任制,分包到人,使得县委、县政府对每个企业的推进情况和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在企业管理上采取的是常委多担,保持联系,分管兜底、用其所长,动态管理的办法,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

除此之外,每周县长都要到集聚区内现场观摩、办公,“说是观摩、办公,其实也就是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解决企业落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每隔两到三周,县委书记和四大班子就会一起去现场观摩,同时监督企业推进的各种情况。”马明超说,正是因为长期坚持这种办法,淮阳产业集聚区才有了扎实的发展。

同时,淮阳县还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开办了产业集聚区的《项目进行时》栏目,对项目的进展进行督查报道,围绕项目建设推出项目建设英雄榜。

截至目前,淮阳县产业集聚区盘活企业26家,盘活闲置土地756.51亩,盘活现有厂房13.8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土地新建办公和生产性用房21.5万平方米,总投资17.7亿元,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以后我们会加大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科技,创新产品工艺,集中力量培强做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实我县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谈企业盘活后如何永葆发展活力时,淮阳县县委书记马明超这样说。

学会“做帽子”摘掉“穷帽子”淮阳“能人”纷纷返乡创业

村民生产的工艺品

淮阳,总人口约13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雁归凤还”,掀起返乡创业热潮,不少外出务工的“能人”纷纷告别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充分彰显了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在发展层次上的悄然嬗变。

帽子企业为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出生在淮阳的唐书景幼时生活清贫,不到20岁就来到广东打工,先后在日资电子厂、台资帽厂、港资帽厂等企业工作,2004年,28岁的唐书景年薪已达15万元,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毅然辞职,开始创业,在江苏张家港成立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

2011年,在张家港从事帽子国际贸易的唐书景回到家乡淮阳,成立了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回报家乡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瑞能也需要更多生产基地作为品牌的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家乡创业环境日益优化,这里的土地租金、厂房设备、人员工资等生产要素都比东部沿海城市低很多。”唐书景告诉记者,“回乡后,让我感到最温暖的就是政府的贴心服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定期回访企业的发展状况。”

短短几年过去了,公司已实现年产值2.5亿元,每年有800万顶以上的帽子远销世界各地,为当地带来上千万美金的收入,吸纳当地1000余人就业。

“为响应政府脱贫攻坚号召,公司已经将生产车间延伸至乡镇,先后在黄集、四通镇等乡镇开设有分厂,就地吸纳劳动力200余人,还有168位贫困人员因为学会了‘做帽子’而摘掉了‘穷帽子’!”在忙碌的生产车间,唐书景笑着说道,“我认为不是我帮助了乡亲们,而是他们在帮助我、帮助瑞能更上一个台阶。”

“返乡创业一人,带动致富一方。返乡创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进而加快全县脱贫奔小康进程。”淮阳县县长王毅说。

返乡创业者均可得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淮阳县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东莞,由淮阳县在外务工人员张磊、柳大伟于2007年9月创立,原名“日立亚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6月,他们返乡创业,在淮阳县设立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返乡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难无非是资金短缺、经验和技术不足、相关手续繁琐等,为了增强返乡创业者的信心,淮阳县全力以赴,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淮阳县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大伟对县里的“周五企业工作日制度”印象颇深,“每周五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主持,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即时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明确责任单位,作出限时办结承诺。”柳大伟说。

据了解,淮阳县还在土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开通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联合审批,简化贷款手续,创新担保形式。为弥补资金问题这一突出短板,在淮阳,返乡创业者均可得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该县近几年每年发放创业贷款近1亿元,完成周口市下达任务的240%以上。

产业集聚区近半企业为返乡“能人”所创

“2016年,公司被确定为淮阳县‘两园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淮阳县委、县政府对公司发展高度重视,给予扶贫资金再贷款优惠政策支持。”柳大伟告诉记者,公司现有乡镇扶贫车间29个,辐射带动周边葛店乡、四通镇等8个乡镇73个行政村外出返乡人员就业,其中总部员工480人,扶贫车间1500多人。

张娟是曹河乡大郝村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无法离家打工,依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实现了她的就业愿望。“贫困村是乡镇扶贫车间选址重点照顾的地方,乡镇扶贫车间的员工每年每人工资收入能达到2万至3万元。目前,公司已扶持280户贫困对象脱贫,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正带动400户贫困群众脱贫。”

据了解,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内,一半企业是由返乡“能人”所创立,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广开渠道。许多工业企业还在村镇设立“扶贫车间”,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业,也破解了不少扶贫难题。

“众创空间”吸引

更多“能人”返乡创业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淮阳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在淮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有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