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淮阳县 > 正文

淮阳:一个漂在龙湖上的绝版古城打造三张名片

日期:2023/4/6 9:24:59 浏览:

淮阳龙湖湿地公园

淮阳,是华夏有史以来最古老的都城之一,自伏羲氏、神农氏定都宛丘,至今已有6500余年。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大家耳熟能详的陈胜吴广起义,包公下陈州的历史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

走进淮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烟波浩渺的龙湖。据了解,龙湖由西柳湖、弦歌湖、南坛湖和东湖四块湖区连缀而成,面积达16000余亩,是杭州西湖的2.5倍,也是我国最大的环城湖。淮阳城区湖与城紧密相连,从空中俯瞰湖中有城,城中有湖,整个县城仿佛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淮阳又被称为漂浮在龙湖上的绝版古城。

淮阳,还是中华民族的姓氏发源地。太昊伏羲氏定都淮阳后,“正姓氏,制嫁娶”,使社会从群居无序的状态,形成一个个以姓氏为共同体的人群,发展成中华民族的一支支血脉。万姓同根,根在淮阳。

淮阳龙湖还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宫殿”。诸多名胜古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滨和湖中。湖中有画卦台、白龟池、弦歌台、司城贞子阁,陈楚故城和苏辙读书台。湖滨有巍峨雄伟的古建筑群太昊伏羲陵、魏曹植的思陵冢和我国最早的古城址平粮台。

昔日游船画舫穿游其间,文人墨客吟诗垂钓,为古陈淮阳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传说,也为淮阳增添了文化底蕴,使得淮阳更加让人景仰,迷恋。如今的淮阳,万亩湖浩渺依然,每年的朝祖庙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万游人来这里寻根拜祖;每年的荷花节,数百万人在龙湖的波光里乘舟荡漾,寻找昔日的传说,感受眼前的美景。历经数千年的洗礼,今日淮阳在新时代下又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健康地成长在历史长河中。

专访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功成不必在我基础一定在我

豫剧《下陈州》,讲述包拯为开仓放粮拯救百姓,费尽周折进入陈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淮阳,现任书记马明超感慨:“古来下陈州(淮阳别名)就不易,所以我们工作要慎之又慎,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马明超就淮阳旅游产业、脱贫攻坚、社会治理、返乡创业等问题,说现状、析思路,表达了“功成不必在我,基础一定在我”的决心。

恢复生态打好基础把香客转化为游客

东方今报:马书记,我曾在2013年来过淮阳,看到龙湖环绕整个县城,觉得非常惊艳,这次来又看到很多变化。围绕旅游突破,这几年淮阳做了哪些工作?

马明超:淮阳旅游突破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找准旅游方向,与外地差异化发展。这里具有独特优势,淮阳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人文始祖伏羲老人家在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体,城景一体、人景一体。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古庙会已延续千年,不参加古庙会,不祭拜一下人祖伏羲,人们就像过年没吃饺子、没给小孩压岁钱一样,这关系到精神信仰。这么好的组合资源,全国不多。

介于这种情况,我们给旅游发展一个定位,打造三张名片:中华朝祖圣地,国学文化园地,休闲度假福地;实现一个转变,把香客转化为游客。

2015年,淮阳的游客超过1097万,2017年超过1216万,其中大部分是烧香祭祖、许愿还愿的,一部分是荷花节来旅游的。怎么把他们变成真正游客,这需要我们思考和努力。

文化旅游需要基础,所以我们要结合5A景区创建,打造文化旅游腾飞的基础。马上要开建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拆除19个非法小码头,建了三个公共码头,并整合了游船,提高了管理和安全水平。把环湖行车道和观光道分开,完善环湖截污,征地拆迁拓宽机动车道,打通新的高速出口,等等。

发展旅游,要重视原生态。像龙湖有水鸟和植物,形成良性循环。这些一旦破坏,生物多样性、自净能力破坏了,可能有生之年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所以,我们对湖区坚持“人退林进”。通过统一改建或者置换,只出不进,在湖区外面规划好新型社区,利用棚户区改造慢慢进行,逐步让住户退出湖区。拆迁的村庄不需要拆完,有计划留一部分改建高档民宿、小型博物馆等。比如“莲舍”就是翻建的烂房子,现在别有风味。

通过持续几年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湖区的生态,在保护过程中有计划搞一些景观。功成不必在我,基础设施和规划可以在我。等各种特色的林子建起来了,以后要想毁掉,群众也不答应。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进一批项目,打造基础景观,比如我们去年实施的“一湖九河十园十七路”工程(世行贷款龙湖湿地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九条水系治理、城区十大主题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城区十七条主要骨干道路),既有景观打造,也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要治水体,就要一招出多效,让城区九条水系,全部清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我们建十个主题文化森林公园,都是符合本土文化的。比如梅园,有人考证淮阳是最早梅花兴盛的地方,把梅文化融进去;2017年淮阳一本上线率达25%,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二本上线率达75%。育才公园把“凿壁偷光”、“孟母三迁”这样的文化融入进去;七里河公园,把我们“长寿之乡”的文化融进去……为景观增添文化品位,最终实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成都市的杜甫草堂一条街,沿路都是杜甫诗词。我们满城文化都是本土的,只要把这些文化符号恢复就是一大文化旅游景观。

现在,淮阳的服务业占三产比重上升到第二位,符合现在形势需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祭祀游湖转古城

累了泡温泉饿了品美食

东方今报:“一湖九河十园十七路”工程属于基础性质的旅游工程,我们了解到,淮阳还有一批旅游项目,如何通过这些项目,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明超:我们在招商引资中,旅游项目占很大比例。比如百家姓文化城,以小吃为主,里面有非遗展演、非遗产品。还有姓氏文化园、海洋文化公园、广商万利博览城等。

又如,我们现在通过3p融资建设的体育场馆,里面有景观,走的是体育+旅游路线。2014年建的东方神话乐园水上冲浪项目就很受欢迎。下一步需要拉长旅游链条。周口是第一个地市级杂技之乡,我和王县长(王毅)商量,将来建一个杂技游乐园。这样,让人们白天寻找精神归宿祭人祖,游龙湖、转古城,晚上看演出,累了泡温泉,饿了去百家姓文化城品小吃,那里一百多种小吃不重样。吃个小吃还有花样:比如姓刘的游客,找到刘姓小吃店,进门给祖先烧香,送一本姓氏、家族文化的书,吃饭还可打八折。另外平粮台遗址公园现在正在建设,周五晚上来,周六、周日两天,这些足够他玩了。

以后会议经济也可以上来。龙湖有作为全省和全国的训练和比赛基地。环城农业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我们感到,旅游也好,城市建设也好,要想有所建树,三年都不一定做成,至少要五年,而且要接地气,不能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要科学,专家群众相结合研究透。我的信条就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基础一定在我。

我今年50岁。小时候写作文好用一句话“年过半百的老人”,现在我也成为作文中的老人了。(笑)我们这一届,要不留遗憾留空间,打好基础立长远,以做事为取向,扎扎实实干点事。

鉴于历史教训,不能搞面子工程,拿不准时宁可不做。看准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就要经得起人民的考验和历史检验。水系公园、生态景观,这些基础性建设,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用科学的方法做事,比较准、比较实。

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装上“发动机”

庙会上售卖的特色旅游纪念品

在今年的淮阳“二月会”上,羲皇广场有这么一批特殊的摊点,摊位不掏钱商品免费铺,一个月的庙会30位摊主收入少的五六千、多的一万多!到底是啥生意竟然“不扎本”?原来,这是今年淮阳县“扶贫+旅游”的一个新举措,政府部门免费为30名贫困户量身打造的“旅游扶贫摊位”。

近年来,淮阳县主动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文化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致富脱贫的希望之路。

“不扎本”的旅游扶贫摊位

让贫困户月入过万

“今年二月会还没开始,俺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冰就带我去参加县里举行的‘旅游扶贫摊位经营者岗前培训会’,不仅为我们免费培训经营技巧,还找来商家一对一对接,免费为我们铺货,售后再付货款,让俺‘不扎本’挣了8000多!”家住五谷台村的赵运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提起“旅游扶贫摊位”政策连声叫好。

大朱村贫困户、旅游扶贫摊位经营者董修灵说:“庙会期间,政府统一为我们搭建经营摊位,统一制作展柜、统一装饰门面、统一穿着围裙,经营淮阳旅游特色商品。好的时候像初一、十五,一天能卖4000多块,赖的时候也能进账千把块。一个月下来,一个人就挣万把块钱。”

淮阳县有6个贫困村,因为有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资源,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重点旅游扶贫村。今年,淮阳县借助为期一个月的传统庙会,让贫困户进行旅游商品经营,通过一个月的经营,让贫困户既增加了收入,又学到了经营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月来,扶贫摊位累计实现销售总收入704352元,盈利196156元,其中收入最高的达12000多元,收入最低的也有4000多元。

“我们要把厚重的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旅游商品,叫响‘羲皇故都、水城淮阳’的城市品牌,为群众脱贫致富、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内生动力。”县长王毅信心满满地说。

旅游产业带动

贫困户家里也盖起了“小洋楼”

“二月二,龙抬头,男女老少争上游,人祖庙会卖老虎,一年一栋小洋楼。”这是一首在淮阳县白楼镇广泛流传的顺口溜,现实描写的便是位于淮阳县环城路路边的庞庄村。

庞庄村是淮阳有名的“布老虎”制作专业村。全村107户人家,家家户户制作布老虎,庙会期间便是该村的“丰收期”。“虽然每次庙会只有一个月时间,但这一个月下来,庞庄村的人每户收入都有五六万元钱。”白楼镇政府干部耿保卫说,“布老虎制作主要集中在庞庄村,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庞庄村已是附近出名的富裕村。”

据介绍,泥泥狗、布老虎是淮阳的传统文化产品,现已形成了陈楼、庞庄、金庄等产业专业村,村民足不出户,在家生产,当地销售,年收入就高达近万元。

“淮阳庙会文化附加产品香、烛、纸、钞,看上去貌不惊人,但一个二月庙会,客流量近千万人,一户群众就可收入8000元以上。”淮阳县旅游局一工作人员说,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公司,村民农闲时间在那儿打工,这样就带动了整个村的收入,之前的贫困户家里也渐渐盖起了楼房。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

端上“旅游饭碗”

依托厚重的人文景观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淮阳县坚持旅游产业布局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聘请国内知名规划院,完善制定了县城部分区域性详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系列规划,逐步建成了陈楚古街、龙湖南北码头和东方神话游乐园等景点,让该区域及周边贫困群众端上了“旅游饭碗”,找到了致富脱贫的门路。

位于淮阳县龙湖风景区东北角的贾庄村,全村200多户村民,每年赶上7月初到9月底的荷花节这个旅游旺季,全村有近半的村民都在游船码头附近售卖藕莲蓬。“藕莲蓬就是东湖里种的,采摘之后扎成把,一把藕莲蓬卖个10元左右,顺带再卖点饮料、孩子玩的水枪,一天少说也要挣个几百块。”贾庄村村民马新亮说。

“县里在我们村规划了众多景点,我在游乐园停车场上班,除了景区租金分红,一年又多收入了近万元。”65岁的城关镇东关村村民李建忠笑着说。

从去年开始,除了上学的孙子孙女,李建忠全家人都在家门口的龙湖风景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老婆在渔家乐上班,女儿、儿媳在游船公司做管理,每年荷花节这个旅游旺季,全家人就能收入五六万元。

把景区打造成

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

“每逢旅游旺季,前来渔家乐吃饭的游客一波接一波,生意火爆到要排队等翻台。”淮阳县东湖风景区附近的村民老张在家开了个渔家乐,卖起了当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