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惠阳区 > 正文

惠州惠阳:打造身边的“诗与远方”

日期:2023/4/7 22:49:3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0-12

策划/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骁鹏马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海生通讯员陈丹娜

近年来,依托“高空—高铁—高速”交通优势,惠州惠阳深挖客侨、古邑、红色、非遗等文化资源,举全区之力开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如今,山水依旧,人文更胜,千年惠阳在开放之中焕发新活力。日前,惠阳上榜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给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2022年10月12日《羊城晚报》A31版报道

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户均增收6000多元

2021年8月2日,文旅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榜上有名。

周田村是惠州知名的乡村旅游地,集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是叶挺、叶亚来和廖似光的故乡,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周田村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叶挺纪念馆为依托,串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叶挺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腾云学堂、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会水楼等革命史迹,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如今走进周田村,特色文化元素处处可见,叶亚来故居已被建设成为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利用展板设计、文物陈列、模型雕塑、场景还原等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重现“吉隆坡王”叶亚来的传奇一生,展示馆现已免费对公众开放。

不少游客在周田村游玩,都会前往景区附近的周田农家庄。农庄四周竹林环绕,绿树掩映,环境静谧,客家饭菜美味地道,成为周田村人气最旺的农家饭店。每到节假日,农庄坐满了客人,十分热闹。

一到饭点,农庄的服务员和厨师忙得不可开交。负责人叶赋邦说,农庄现有员工30多人,多数为本村村民。村里与他一样经营农家乐、实现自身增收并带动村民就业的不在少数。

周田村党支部书记叶远雄介绍,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周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周田村以“土地+围屋+资金+运营”多元创收、共建共赢的模式,出租土地和围屋给企业开发运营。“我们村还成立了民宿协会,抱团利用闲置房屋等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叶远雄表示。

周田村是惠阳以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记者了解到,2018—2021年,惠阳投入1.91亿元用于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安排5.56亿元改善乡村旅游交通;同时统筹涉旅资金投入,打造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平潭稻乡田园风光示范带,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名镇名村、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等建设中,实现农村面貌、全域旅游环境的全面升级。据统计,2021年,惠阳区在乡村旅游方面,接待游客200万人次以上,乡村旅游收入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3万多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惠忠表示,接下来,惠阳将继续依托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包装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农、林、旅多业态融合,加快本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惠阳区文旅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航拍视角下,秋长谷里房屋整齐划一王锭铨摄

“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

客家围屋成惠阳文旅新动力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走在惠阳区,随时可以“撞”见客家围屋,它们形成于客家人的迁徙史,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既汇集了客家的古朴遗风,又彰显了南方地域文化特色,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据不完全统计,惠阳乡间大地上散落的客家围屋有200多幢,其中包括近70幢文保单位。

客家围屋崇林世居王锭铨摄

近年来,随着政策利好、城镇化拉动、汽车普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领域。乡村旅游的投资开发空间巨大,特别是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等投资增长迅速。

在惠阳,客家围屋因其建筑的独特性,尤其受到投资者喜爱。由客家围屋改造而成的乡村特色文旅品牌项目秋长谷里项目,运营至今每年游客量达50万人次以上,让搁置的荒地成为田园体验区,让荒废的村屋融入新的文旅业态。

叶远雄向记者介绍,目前周田村内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围屋有16处,近年来,周田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当地农户通过房屋出租或入股,参与公司劳务、自营等方式多元化增收,全村旅游年收入约1600万元,旅游从业人数320人,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5万元。“近年来返乡投身旅游业的人越来越多。”叶远雄说。

“目前大的文旅项目都有商业,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据文旅部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十万亿元的支柱产业。

惠阳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提出,惠阳文旅将考虑游线串联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多种渠道,组织旅行社和散客,开展品镇隆荔枝、赏惠阳山水、听惠阳吉他音乐会等旅游文化活动,将客家围屋农家乐等人文、自然景观串联起来,打造精品酒店模式,学习浙江省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建设理念,将围屋周边建筑整体改造成为开放和监管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景点和精品酒店,引入客家山歌、客家饮食等客家文化盛宴,展示传统的客家生活方式。

特色民宿惠阳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产旅融合促发展

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惠阳在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服务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业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新引擎。日前,惠阳上榜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给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惠阳是中国吉他和尤克里里的最大生产地,被誉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惠阳将吉他生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组织了吉他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助推吉他产业提档升级。这期间,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探索出“文艺演出、美食品鉴、文创展览、体育赛事、休闲购物等多元模式。

户外运动节是惠阳以“体育+”赋能全域旅游发展的有益尝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或竞技看点十足,或串联山水美景,或融合手信美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一堂,带动了惠阳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业等文旅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也为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提供新平台。

“体育+”赋能全域旅游惠阳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近年来,惠阳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全力提升公共旅游服务。为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惠阳连续两年安排100万元文旅消费补贴,出台《惠阳区扶持旅游市场补助资金工作措施》,激活文旅市场。

【链接】

归善千年长,活力新惠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海生

惠州惠阳,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归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作为千年归善的见证者,惠阳淡水老城历经朝代更换、历史演变,原先坚固的城墙虽只剩下一小段断垣,但仍在历史潮流中一遍遍述说着老城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淡水拥有“水口巷”和“下鱼街”两大盐仓,“贡盐”由淡水河运至京都。淡水形成以盐业、渔业为主导,农、商、手工业全面发展的局面,有了乡村集市贸易的场所“圩”。至清乾隆初期,设立“司署”和盐大使,管理归善县沿海一带的盐业生产,圩市设在上下淮(今淡水桥头市场一带)。淡水发展成为惠州六大盐场之一,“依河而生,因渔盐而盛”。

淡水老城历史资源丰富。据统计,淡水老城区有历史街道72条、历史建筑105栋,有历史感浓厚的淡水城墙遗址、旧时来往商客必住的邓平旅馆、门庭若市的百年老店珍合楼……

人文荟萃,老城自古人才辈出。旧时的淡水有铁湖书院、崇雅书院(崇雅中学前身)。彼时,“铁笔御史”邓承修在此创立崇雅书院,书院培育了邓演达、叶挺等彪炳史册的英才。如今,崇雅中学内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归善书屋中市民孜孜不倦地阅读,实为归善“乐学”文脉传承。

淡水老城、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旧居主题文化展示馆、叶挺纪念馆、东平窑陶瓷文化园、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目前惠阳拥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个传统村落、17项“非遗”项目、72条历史街道、108栋历史建筑、131处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惠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每年区财政安排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了“名人、名城、名果、名楼”四大文化旅游名片,形成了“千年归善·活力惠阳”文化内核,以文化内核引导文旅体品牌打造。

以叶挺故里为主体,对标国家5A旅游景区创建标准,惠阳深挖叶挺名人故事,搭建红色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了“走进将军故里,感悟革命精神”“寻根老城文脉,追忆红色历史”两条红色旅游线路;以环叶挺森林公园为突破,整合周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客家围屋、田园、山林、温泉等资源,发展提升民宿、农家乐等休闲业态,编制完成了《惠阳环叶挺森林公园旅游区总体规划(2018-2030年)》和《叶挺故里文化生态家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周田村为核心,建设辐射茶园、官山、双田、岭湖五个行政村的区域高标准乡村旅游集聚区。

归善千年长,活力新惠阳。沿英雄足迹,惠阳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产业融合的活力新篇章,积极打造大湾区东岸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举办惠阳吉他荔枝嘉年华、惠阳吉他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吉他产业成为崭新的惠阳文化名片,以“文化+体育+旅游”赋能惠阳全域旅游发展,奋力打造更具实力“智造高地”、更加幸福“活力惠阳”。

将军故里水清岸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海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谈起新四军军长叶挺,人们免不了会想到这句话,它既是叶挺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驰骋沙场,书写北伐、抗日传奇;狱中仍志向高远,宁折不弯,一首《囚歌》成佳话。

叶挺将军纪念馆馆长秦蓝介绍,“铁军”一贯作风是敢啃硬骨头!北伐之时,当队伍受阻于汀泗桥、贺胜桥时,素有“铁军”之称的叶挺独立团挺身而出,一举打通了北伐军前进的道路。

作为将军故里的惠阳,同样敢啃硬骨头,最为典型的就是淡水河治污。这项工作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惠阳立下“军令状”:淡水河水质达标工作列为2019年“1号工程”,举全区之力开展淡水河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三年多的攻坚,敢拼敢搏的惠阳生态环保人完成了600多份问题清单、3万多次水质监测,实施河道清淤、截污分流、管网修复等工程400多项,新建配套管网425公里,治理入河排污口339个。淡水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增至50.55万吨/日,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2020年,淡水河水质从劣Ⅴ类直接跃升至Ⅲ类标准,实现了二十多年来最优水质,为实现“长治久清”打下了坚实基础。

“治水”带动“治城”。如今,昔日黑臭的淡水河旧貌换新颜,惠阳因拥有清水绿岸而充满生机。“从前是避着河走,如今是沿着河走!”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胜强说着,又开始期待淡水河畔的惠阳半岛体育公园早日迎来提质完工,届时滨水风景线又将成为热门的“打卡地”。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3D建模”量身定制半天造出属于你的鞋04-07

    来源时间为:2023-03-31科技赋能鞋业“智造”,惠东鞋业全力提质增效加速跑“3D建模”量身定制半天造出属于你的鞋来源:南方都市报2023年03月31日版次……

  • 惠州惠阳:打造身边的“诗与远方”04-07

    来源时间为:2022-10-12策划/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骁鹏马勇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海生通讯员陈丹娜近年来,依托“高空—高铁—高速”交通优势,惠州惠阳……

  • 见报啦!第155期《小惠同学》发稿名单出炉04-07

    唤醒让教育更美——农人犁田,师者耕心作者:惠城东江学校老师胡裕珊你成长的路上有我在鼓掌作者:市水口中心小学老师何美英信任作者:惠城区东湖学校老师廖秀云·····……

  • 东莞市龙川商会举行第二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乡贤齐聚共04-07

    来源时间为:2023-03-173月17日晚,东莞市龙川商会第二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龙川投资环境推介会在东莞市常平镇举行,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招群,县委书记刘力……

  • 【岭南诗社】除旧迎新话年俗04-0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至今炎黄子孙都对春节有着深深的情结,各地也会举行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