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蓬安县 > 正文

【散文】难忘的陵江家乡情结‖宋学东

日期:2023/4/9 11:16:2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4-02

难忘的陵江家乡情结

宋学东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蓬安县相如故城南门口。千年相如故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宜居宜业,环境优美,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蓬安县相如故城(刘永红摄,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社四川记者站微信公众号)

博大精深的相如文化,在这里能独特厚重展示,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创新。

蓬安县相如故城文明门(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相如柏,相如琴台,老蓬州八景之首的琴台夜月,向我们娓娓动听地诉说着辞宗赋圣司马相如的家国情怀和凤求凰千古绝唱动人心弦的故事。

蓬安县相如故城古树(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碧绿美丽的母亲河——嘉陵江,从家乡的相如故城北面山区五马奔江处逶迤流淌过粮仓范家坝、嘉陵庙村和玉皇村,流淌至广阔的东门河坝,再经相如故城边上的南门河坝、西门河坝至双桥子,再到佛尔岩、射洪铺,再穿越有“千里嘉陵第一坝”之称的蓬安县马回大小电站,入利溪镇越中坝,穿正源镇而流入南充市顺庆区。一路顺畅,一路欢歌,把蓬安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情怀,传递到了长江两岸和天涯海角!

嘉陵江蓬安段风光(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嘉陵江蓬安段风光(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蓬安嘉陵江风光(图片来源:蓬安网)

蓬安县老县城(相如故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叫陵江镇,大概是紧靠嘉陵江,三面环绕江水,故名之。1958年成立锦屏公社,加之蓬安县人民政府又迁入一江之隔的周口镇(那时又叫城关镇),1981年,相如故城(陵江镇)改称为锦屏镇。

蓬安县相如故城(费尚全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的母校一直叫陵江小学;相如故城的街道,一直叫陵江街道(相当于现在的社区)。1969年3月我们上山下乡,都喜欢称陵江知青,而不爱称锦屏知青。在外工作的乡邻,向家里写信,信封上都爱写蓬安县陵江镇x段x组收,我们现在人数较多的乡友群,也叫“陵江儿童群”。4月2日,陵江儿童和陵江知青们大团聚、大联欢,大家从省外,从成都,从四面八方返回家乡相如故城,叙述离别之情,畅谈人生感悟。我们都热切期盼着这一天,陵江儿童(现都是老年人了)和陵江知青们的聚会。

蓬安县城全景(来源:《蓬安县乡镇简志》,2020年9月广陵书社出版)

三面环嘉陵江水的相如故城,干净整洁,十分漂亮。几十株树高枝密的黄葛树,犹如巨伞,为人遮阴。尤以南门蓬州公园门口的两棵参天大树值得称道,引来路人好奇和啧啧称赞!

相如故城黄葛树(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相如故城南门口宋家老屋,紧挨县衙门、蓬州公园和南门茶馆。20世纪50年代,蓬安县人民政府还未迁到周口镇前,这里挺热闹,尤以州署雍壁两边小吃点特多,也富有特色。

南门口宋家,过去百多年来,虽不显赫富裕,但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崇尚耕读的家风没变;朴实诚信,忠厚待人,谦虚好学的家风没变。

2016年,作者幺舅回蓬安宴请亲友们合影

百多年来,宋家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感深入骨髓之中。拿宋家几位在外工作的长辈来说,就可见他们思恋故土、故乡情深的情结。

笔者幺爸宋荣极,1959年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到成都市工业学校任教,1981年又调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每当他回到家乡,总爱向我们诉说他童年的趣事和青少年时代就读蓬安中学的往事:如在相如故城城隍庙大礼堂表演现代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他饰演主角王贵的难忘情景;回忆他读蓬安中学高二时打篮球赛受伤的情景,总是那么清楚和吸引人。

蓬安中学(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每次到成都去见他时,他也喜欢向我打听蓬安的发展变化,此时总会流露出满意的笑容来。

近年,幺爸80多岁了,特别思念家乡,总想回老家看看、走走。无奈腿疼,加之疫情防控,终于没能再回老家看看,实在是一大遗憾。

笔者四姑宋荣良,1955年考入云南大学数学系。18岁时独自一人去重庆市,再乘到昆明的汽车(那时没有通火车),一路颠簸几天才到云南大学。在校学习几年,尽管暑假也长,因路程遥远,交通不便,未回一趟家。毕业后被分到云南省保山市中学任高中数学老师,当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思念家乡心切。20世纪70年代中期,四姑离家20多年了,才返川见到家人。那20多年间,四姑都是用八分钱一张的邮票,常写家信,表达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每当接到家信,二婆都会高兴极了,有时还会留下激动的泪水。

笔者姑夫王志贵,蓬安县利溪镇人。20世纪50年代考入军事院校,毕业后在云南边防部队任连长等。1964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访问云南省,他担任翻译。后转业到云南大学,任外语系主任。2002年国庆节假期,他回到阔别近50年的家乡,来到母校蓬安中学,向笔者谈起读书时的情景:讲起大操场、龙神祠,讲到考棚和从军亭等,如数家珍。我很惊诧,老人家记忆力真好,5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爱乡情深。

四姑父还向我讲起当年蓬安中学修建从军亭,他回家向父母要钱、捐款修建从军亭的难忘往事。那时,笔者第一次听到蓬安中学从军亭的来龙去脉:抗日战争时期,蓬安中学动员20多名高中生参加抗日远征军,赴云南边防前线打击日寇,为纪念之壮举而修建此亭,匠心设计,做工精细。我真纳闷,我们原先在蓬安中学读书三年整,只知道是荷花池凉亭,没听说什么从军亭。原来的雕刻和从军亭三个字早已撤除。历史终归是历史,许多事物应实事求是,还原其本来面目。

蓬安中学荷花池中的从军亭(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笔者小幺姑宋荣禄,1961年随其二姐转学去了湖北省阳新县。高中毕业上山下乡,之后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工作,目前在武汉居住。每当与我在微信、电话里聊天时,小幺姑总会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是想再回蓬安老家看看。小幺姑对家乡的爱恋,思念家乡的热情,常令我感动不已。

作者小幺姑宋荣禄近照

现年93岁的幺舅舅黎治贵,是原南充地区农业局蚕桑站站长,知名蚕桑专家。20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即到省上参加编纂《四川省蚕桑志》。完稿后,经申请同意,就去了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的儿子处。30年来,幺舅舅浓郁的思乡情结,热爱家乡故土山水的深情,尤为我称赞。每次他从大洋彼岸打来电话,总要把家乡的亲友们逐个问候一下。对家乡的巨大变化,尤其感到高兴。幺舅舅每隔五年返一次老家,都要在相如故城转转,到母校蓬安中学、读书居住地桑树街董家院子、东门城楼旧址等地留影作为纪念。每次返蓬,都要把亲友们召集到一起吃饭,摆谈叙旧。

作者幺舅舅与舅妈近照

当然,陵江儿童人才济济,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对家乡相如故城的热爱,是浓郁热烈且多样化的。

本土国画大师李树堂老师,作画百余幅,尽情讴歌家乡的青山绿水。

攀枝花市作家协会原主席刘成东老师,创作了《相如故城诗四首》,尽情抒发热爱家乡的深情厚谊。

刚病故的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魏赤中老师,更是对家乡相如故城赞誉有加。他创作了诗词歌赋几十首,出版了散文集《故城的风》,在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魏赤中作词、龙文生作曲的《相如故里我家乡》《故城之恋》等优美歌曲传唱不衰,是蓬安县退教协红烛队节庆演出的保留节目。

魏赤中著《故城的风》

今年3月13日,我们陵江知青们聚会,纪念上山下乡54周年,到会人员还起立默哀,悼念我们知青的好榜样魏赤中和蓬安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宋孝志哥。

远方游子梦家归,难忘故乡养育情。

是啊,家乡的山山水水,永远铭记于心。热受家乡,情系故土,时刻关心家乡发展变化,并积极奉献我们的力量。

难忘啊,我们可爱的陵江家乡——相如故城!

相如故城(孙德明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难忘啊,我们深爱的陵江家乡挥之不去的悠悠岁月和难舍难分的温馨情结!

写于2023年3月下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学东(1952年生,四川省蓬安县人,中共党员,蓬安县实验中学退休教师,司马相如研究会副秘书长,相如诗赋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配图:方志四川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