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建邺区 > 正文

在广袤的高原,种植绿油油的希望

日期:2023/4/23 9:59:1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11-1

在广袤的高原,种植绿油油的希望

总第1555期

本期内容为江苏省泗阳县档案馆

采集的援藏口述史

所有内容均已征集进馆

我叫颜士平,今年67岁,曾有八年的援藏工作经历,至今难忘。

1975年,临近大学招生的时候,我们泗阳县就动员品学兼优,远大志向的学生,报考江苏农学院和南京气象学院。这两所学院毕业之后可以申请去祖国最需要和最艰苦的地方西藏去工作,在政策的感召和父亲的鼓励下,我就申请报考江苏农学院,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被江苏农学院农学系录取。在校期间有针对性地了解了西藏农作物的分布和生长情况,了解了西藏农牧民的生活习惯和与农业有关系的一些政策和习俗。同时,学校还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讲解西藏的一些概况。

七五届江苏农学院农学牧医植保

西藏班全体学生合影

奔赴西藏之前,学校开了动员大会,校长和有关领导给我们做了报告和动员,省委副书记也为我们进藏的同学送行。

初入西藏

高原的苍凉寒气逼人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在南京火车站坐慢火车,大概是用了三天的时间到了青海的格尔木。格尔木海拔2000米左右,大家都要休息一下,因为往西藏去,目的地是在3000米以上,所以每一站都要休息和适应,90%以上的同学都不习惯,都很疲惫,生活上也不适应。从格尔木出发的时候,上级为我们每个人配备了一套部队的黄棉袄黄棉裤,同学们像收到礼物一样的开心。

往西藏高原区,天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稀薄。好在我们去的时候是8月份,气温都在20度左右。有一天,路上我们的客车坏掉了,司机大概修了两三个小时,我们只能在路边等,由于海拔已经到了3000、4000多米,我们连活动的力气都没有,有的人喘得厉害,等车修好的时候,穿着黄棉袄黄棉裤的同学们随便地躺在草地上,远远地看,分不清人,分不清草。

8天左右的行程,我们终于到了拉萨,一路上颠簸辛苦。虽然大家身体上都有种种不适,但也没有人抱怨,反倒有种对新环境的兴奋。

到拉萨后,自治区政府给我们安排在招待所休息了两天。在这两天期间,我们在拉萨有组织的游览了布达拉宫、八角街等一些名胜古迹。第一次来到拉萨,感觉整个城市很荒凉,街道上没有几个人,路道只有几棵树,公园里的绿化也很少,街道上汉族人很少,念经拜佛的人比较多。

几天后,自治区组织部给我们分配了不同的单位,大家就各自启程。

1978年于拉萨

冈底斯山下

长出绿油油的蔬菜

我被分配在西藏山南地区的乃东县,是个农业大县。我来这里工作,专业非常对口。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乃东县,设立乃东区。乃东,藏语中意思是“象鼻山尖前”。乃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是山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开发较早的地区,素有西藏粮仓之美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乃东区常住人口为81608人。

乃东区平均海拔3560米,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乃东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最高海拔为6647米的雅拉香波山。

1983年,西藏乃东县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乃东县农科所,海拔3600米左右。当时,我的爱人分配在乃东县政府办组织人事局。我们在县政府院内有一间住房,我在农科所也分了一间。房子是土坯结构,根基用石头墙全部用土坯垒成,屋顶钉上铁皮,没有砖瓦。所以我们刚到的时候,住在那房子里面,还是很不习惯,稍微有点风,那个铁皮就叮当作响。白天好一点,晚上根本睡不着。我是学农业出身的,门前有一块空地,我把门前的地刨了一下,弄一块塑料薄膜盖了起来,种点小白菜、大葱、蒜。在西藏同事们看来,觉得很神奇,这块地居然还能长菜。经过我的简单指点,他们在家门口都种上了蔬菜,他们雀跃的心情让我很感慨,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在这里为西藏人民服务。

在农科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农作物的育种、研究和推广。我在农科所工作了三四年时间,主要是对那里农作物进行推广和育种。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通过农科所的实验,我们经常到面上、乡下去和当地藏民一起研究怎么推广这些技术,对每一个环节来进行技术培训,教会他们耕作、施肥、浇水、管理和收割。所以我在农科所的时候,对每个乡镇,那时候叫区,和公社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每年最少两次。

在紫外线强烈的高原

向日葵试种成功

到西藏后,老师俞世蓉就交代给我一个课题:向日葵在高原地区进行冬播能不能成功。到西藏第二年,1979年底我所在的农科所单独划了一块地,进行向日葵播种试验。在高原试种向日葵,怎么进行播种、试验、管理、观察、记录,应该说是一个空白。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组织所里的几个工人,在山下开辟了两三亩地,对栽种的向日葵进行管理、观察,不管什么天气,按照要求,每个星期或是十天半个月,观察一次,进行记录。通过一年的观察和栽培实验取得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向日葵冬播试验成功,成果得到了所里的认可。

实验结果报告给老师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虽然试验点较小,但这项成果填补了高原向日葵冬播的空白。后来我在乃东县搞了一个试点,试验结果也很成功。

在老师的指导下,试验成果在《中国油料》的杂志上刊登发表。这之后,油菜“2008”品系引种成功;向日葵冬播取得重大突破;冬小麦压土、防冻试验效果显著,诸多科研成果在整个自治区获得推广。《中国油料》、《西藏日报》等报刊还专题介绍了我的事迹和科技推广成果。

翻山越岭去牧区培训

小皮筏过雅鲁藏布江

1982年,我被调到乃东县农牧局做副局长,全县的农业推广和培训工作压到我身上。我当初的援藏志向信念更为坚定。

藏区农业培训集中在冬天,每年最少培训3~4期,高寒地区天气变化大,所以要分期、分批培训。

当时的困难是语言不通,而且有些专有名词翻译不全,就要实地手把手教牧民们操作,通过培训,他们掌握了在田间操作的技术。

培训中设计了发言互动环节,政府办专门有人对双方发言进行翻译,对方提问非常积极。当年西藏的建制叫区、组、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带队的干部积极性非常高,说小颜来了之后,非常重视对藏民们的培训,藏民们也很高兴,从培训中掌握了很多种植要领。藏民们对培训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往往在下乡前,已经有干部就带马车来接我,到了之后,他们倾其所有拿出家里好吃的来招待我,我实在推辞不过,也会和他们一起吃饭,当地老百姓和我们援藏工作人员相处非常和谐。

那时候培训条件比较辛苦,交通不便,晚上集中住在一个房子里,他们也不怕艰苦,学习很认真。培训期间学员们自己带酥油茶、带糌粑或者炒面,我被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打动,在教学中也更加尽责。

每期培训一般30人左右,大家都带被褥在空房子里打地铺。他们中有区干部、公社干部、组干部,培训以农畜知识为主,培训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能够解决实际困难,比较实用。我们根据季节来制定培训内容,针对性比较强,理论和地头示范相结合,实地为他们解决了很多田间种植的难题,培训工作虽然很辛苦,却是收获了成效。

在组织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培训计划,按时间节点,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来组织培训,以区里边的分管区长,公社的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为单位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有的放矢,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培训解决了藏民们比较粗放,落后的播种、施肥技术,让他们掌握了便于操作,一学就懂,一听就会,一看就能操作的实用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我就直接到现场教学。印象最深的是有几次到颇章区培训。到这个区要过雅鲁藏布江,过江坐牛皮筏,也叫牛皮船,牛皮材质比较轻便,便于过江,船身很轻,也很危险,必须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才能过江,一百多米的目的地坐牛皮船大概半个小时,船只能坐三四个人,因为江水很急,藏民是专人摇橹。每次过江,心里都是有点紧张和担心的,一旦过了江,到了目的地,看到藏民们就感到非常的高兴,有被他们需要的满足感,我们来就是为了让藏族老百姓多掌握一些农业知识,所以根本感觉不到疲劳,非常的高兴。

到区里或者到公社培训要住两三天,因为来回路途太远了,每个地方单行最少要四五个小时,过了江就是坐马车,我刚去的时候也不会骑马,当地藏民有的都会骑马,我只能坐马车,山路很颠簸,有的时候坐几个小时。

在食用菌基地实习参观,最右边为颜士平

我到亚堆区工作比较多,坐马车三四个小时,并不是出门就有马车,没有马车就骑自行车,一般要车程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公社,路上带压干粮和压缩饼干。

公社伙食以牛羊肉为主,离不开辣椒,因为刚去的时候饮食上不习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老百姓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糌粑是主食,有点像我们这边炒面,藏民们日日离不开酥油茶,传统的打制酥油的方法是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舀起上面浮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这种打制酥油的工作既辛苦又笨重。直到牛奶分离器的出现,才解除了牧区妇女沉重的劳动负担。

在我和藏民们工作、生活打交道的时候,也渐渐适应了牧区生活,建立了一定的情谊,有感情有温度的东西都是容易被认同的,这个可以挑战甚至战胜味蕾。我们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所以工作也很好开展,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信任。

在亚堆区工作的那几年,我和区干部、公社干部,藏民们相处得非常好。

聚少离多

高原上红彤彤的爱情

1978年进藏的时候,生活诸多方面都有个适应过程,我进藏的时候是和未婚妻一起去的,因此当时有着扎根西藏的决心,大概两年时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够渐渐习惯和适应。我爱人叫徐素梅,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给了我很多工作上的支持,她刚去的时候分配在乃东县县政府办公室,过几个月调到组织人事科做科员。我和她在毕业前夕确定恋爱关系,她温柔贤淑,好学上进,我们在思想上志同道合,当时来西藏前没有举行过婚礼仪式,到了西藏约有半年左右,我想结婚也该有个仪式感吧,也是在几个同学的撮合下,我们在家里简单炒了几个菜(加上食堂买了几个菜),买了瓶酒。那时候资源匮乏,能有几个菜心里都很满足,简单的仪式,在同学们的见证下,我们也是圆满地完成了婚礼仪式。这是一场看似简单的婚礼,但是在我们心里又是无比神圣,在圣洁的高原,爱的信仰就此萌发,从今而后,像雪山和高原那样不离不弃。

1979年拍摄于西藏乃东县

当时我在县农科所上班,离县城约十来里路,骑自行车20-30分钟(山路),我们不是每天都能相聚,只有星期天才能到一起。虽然在一个县里,但不在一个单位,仍是聚少离多,每个星期只有一天相聚,尽管如此,我们都无怨无悔,积极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我爱人是个热心肠,在平时工作中乐于助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常常不忘发挥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邻居搭建菜棚,实地帮助种植蔬菜等。

当上西藏农业代表

参加全国粮食会议

1985年5月,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九阳公益厨房捐赠落成仪式在栖霞市举行04-23

    4月7日下午,九阳公益厨房栖霞市捐赠落成仪式在栖霞市政府行政中心举行。栖霞市委副书记张朋尧,栖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刘海华,九阳股份创始人、九阳公益基金……

  • 南京一百个免费景点,够你任性玩一年(下)04-23

    南京一百个免费景点,够你任性玩一年(下)随着全国各地的解封,最后的冲击也逐渐褪去,历时三年了疫情终于慢慢落下帷幕。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疫情之后,大……

  • 在广袤的高原,种植绿油油的希望04-23

    来源时间为:2020-11-1在广袤的高原,种植绿油油的希望总第1555期本期内容为江苏省泗阳县档案馆采集的援藏口述史所有内容均已征集进馆我叫颜士平,今年67岁……

  • 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布!有你的家乡吗?04-23

    25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包括北京市延庆区、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重庆武隆区、临汾市洪洞县、上海市黄浦区、南京市……

  • 药苑出游攻略,畅游南京的快乐统统拿下04-23

    来源时间为:2020-10-03药苑出游攻略,畅游南京的快乐统统拿下药苑出游攻略,畅游南京的快乐统统拿下2020年10月03日15:20中国药科大学缩小字体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