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长乐市 > 正文

小城大“文”章福建长乐公共文化建设纪事

日期:2023/4/24 22:16:53 浏览:

位于福建闽江口的小城长乐,文化气息浓厚。

仲夏夜,散落于城区各处的“百姓舞场”里,数千人翩翩起舞。长乐人民会堂、博物馆、图书文献中心等文化场馆,在彩灯的映衬下,成为夺目的城市地标。

“长乐,始于文,长于文,乐于文。”福建省长乐市,面积仅658平方公里,拥有文化展馆36座和大小公园200多个,大多数村庄都建有独立的文化活动场所。人口只有68万,2006年各类演出总观赏人次却近200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百姓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小城市书写出公共文化建设的大篇章。

以文化涵养城市发展

从“山海民生”、“闽海门户”、“航海摇篮”的历史沧桑,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位于长乐博物馆内的“长乐历史大观”,让参观者感慨不已。由数百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众多文物原件组成的“郑振铎馆”,诉说着长乐人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怀念。

2004年底开馆的长乐博物馆,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开设有“长乐历史大观”馆、“郑振铎馆”、“闽剧馆”、“楹联馆”、“美术馆”等近10个展厅。如此规模,在全国的县级市中也属少见。2003年这里还是一片废旧厂房。市政府将土地回购后,一半划拨为博物馆建设用地,一半“招、拍、挂”出让,收回的土地款成为博物馆建设和布展资金。

不仅如此,从2002年起,长乐城乡先后建起了人民会堂、博物馆、科技大厦、图书文献中心、南山体育公园、吴航书院等数十座文化设施。最近3年,长乐市的文化事业投资累计近5亿元,经费增长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长乐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文化事业?“经济发展了,百姓相应地也应该享受更好的文化服务。”福州市委常委、长乐市委书记林彬如此解释,“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一个地方长久、持续的发展要靠文化。长乐现在所做的,就是以文化涵养城市发展。”

文化场所多了起来,去展馆学历史、去文体中心看演出、去图书馆读书、去公园锻炼,成为长乐百姓的共同爱好。

今年“五一”期间,仅长乐博物馆接待参观者就超过1万人次。全市所有文化展馆今年以来的总参观人数,已超过百万人次。

众多展馆建在农村

长乐市所有文化展馆都免费开放,郑和航海馆工作人员卢继钊细心地让所有参观者把单位、姓名、参观人数写下来。厚厚记录簿上的庞杂笔迹中,“某某镇某某村某某”占了很大一部分。卢继钊说,这些都是长乐本地的农民。

在文化设施的布局上,长乐把郑和航海馆、吴航书院、纺织馆等众多展馆都建在了农村就是让农民参观更方便。

在长乐农村采访,在很多村子,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村礼堂,不少村子还自发建设了公园、灯光球场。乡村是长乐文化建设的重点,政府文化投入的大头投向了农村。如今,18个乡镇和街道全部建有设施独立的文化中心;年底前近八成的社区和村建成文化活动室,2010年将实现全覆盖。一些有条件的村文化室已经配备电脑,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共享点。

长乐为全市241个建制村一村选聘了一名文化协管员,专人专职专用。航城街道的洋屿村,每年春节,村干部和文化协管员都要组织村民开展为期两天的文体活动。洋屿村在海外的华侨很多,村里把活动用摄像机全程录制下来,让海外游子感受家乡的节日气氛。

打造“大爱暖千秋”文化品牌

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脉的挖掘和传承。长乐从古至今先后诞生了11名状元、近千名进士、4位将军、5位院士,各种文化艺术名人不胜枚举。市委书记林彬自豪地介绍,长乐已从中挖掘出“大爱暖千秋”的文化品牌。

“大爱暖千秋”,源于5位和长乐有着莫大关系的历史文化名人——“大”,彰显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海文明;“爱”,代表作家冰心笔下的“爱的哲学”;“暖”,赞颂名医董奉给百姓带来的“杏林春暖”,“千”,象征唐朝高僧百丈禅师所居的千年龙泉古寺;“秋”,纪念被誉为“春华秋实”的文学家郑振铎。围绕“大爱暖千秋”,众多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在长乐开展。

正在冰心文学馆青少年文学院学习写作的小学生陈丹,一听记者问起“大爱暖千秋”,忙说:“知道知道。我们学校里有一座雕塑,是这个主题。我们这还有一首歌也是唱这个的。”长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礼强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品牌?它代表的其实是长乐的历史积淀和城市品质。有了它,长乐人就能更好地理解长乐的过去和未来。”

冰心老人的遗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如今刻在冰心文学馆内的墙上。带着孩子来参观“冰心生平和创作展”的市民林小姐说:“这样的展览,这样的教育,对下一代会很有好处。”

共建与共享

冰心文学馆附近的“爱心舞池”,是长乐城区众多“百姓舞场”中的一个。虽然这个舞池不过是一块水泥空地加上四个音箱、四串彩灯,每晚却能聚集三四百人。

舞池旁有一块小木板,粉红的纸上写着“‘爱心舞池’改建捐资名单”,最多的捐了5000元,最少的捐了50元。天天在这跳舞的郑老先生介绍,“爱心舞池”原来只有180平方米,“跳舞的人多了,大家就想着凑钱扩建。”如今,舞池已经扩大到300平方米,花了2万多元,全是百姓自愿捐的。“这也算是共建共享吧。”郑老先生笑着说。

近年来,政府文化事业投入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长乐市市长林文芳介绍,在长乐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中,1/3是政府投入,1/3是市场运作,1/3是社会捐赠。长乐人民会堂、博物馆等数十个文化展馆的建设,通过无偿捐建、有偿命名等形式,从社会筹资近4亿元。

长乐是福建著名的侨乡,侨胞等社会力量也在政府引导下踊跃捐赠家乡的文化建设。市级文明单位也与各农村结对共建,每年至少支援1万元文化建设资金或等量文化物资。目前,长乐的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中,来自非政府拨款渠道的,已占45%以上。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