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学校网 > 万州区 > 正文

缙云丨陈志:曾国藩挚友冯卓怀的万州岁月

日期:2023/6/2 20:09:27 浏览:

后遍览县城周边的历代题刻,尤其喜爱黄庭坚留题的《西山碑》,有冯卓怀《流杯池纪事》一诗作证:“建中靖国遗碑记”“但令山谷龙蛇在”。据《寰宇访碑录》记载,咸丰七年(1857)冯卓怀到任伊始,就将《西山碑》拓本寄送曾国藩,曾国藩爱不释手,称其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使西山碑名扬天下。按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法成就得益于黄庭坚、李邕二人,如有神助,下笔有神,如游云惊龙,功到自然成。想必他一定从“黄书第一”的《西山碑》中汲取过营养。冯卓怀的用心之举,让《西山碑》迅速“出圈”,骤然升值,其朱拓本价格可达四两纹银。当时夔州府进京赴考的士人,都要带一两幅《西山碑》拓片,用于打点关系,求得关照。

倡建文峰塔。振兴第二故乡万县的文风,是冯卓怀的夙愿。为此,他倡导新建文峰塔于江南亮子山巅。文峰塔,即俗称的“新宝塔”,位于“旧宝塔”回澜塔上方。如果说洄澜塔祈盼“宝塔镇河妖”,那么文峰塔则呼唤“文运兴万州”。冯卓怀《文峰塔记》作于同治八年(1869),斯时冯已离任九年,但建塔之举是他在任时议定的,经费也是他筹集的,疑因遭遇匪患而延至九年后方才建成。文峰塔落成之际,万县士绅特地致信长沙,请他作文以铭记。《文峰塔记》文字精炼,语言畅达,铭文部分则大气磅礴,笔力雄健,与此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金石之鸣,有洪钟之音。

与太和书院一脉相承的余家中心小学图/何岩松

政声人去后民心自有衡

咸丰十年(1860)三月,冯卓怀离任。因政绩突出,冯卓怀深孚民望,万县士绅赴省为其请功,得以通报各州县予以表扬,以候补知府候任。十二月,朝廷下谕“四川候补知府冯卓怀在川年久,深洽舆情。前经骆秉章(时任四川军务督办)奏调随营。”“并饬冯卓怀星速前往,以资差委。”令人扼腕的是,因宁折不弯的性格,他的大好前程却在高光时刻戛然而止,以一介布衣终老桑梓。

历史是公正的。清同治《万县志》、民国《万县志》和光绪年间编订的《万州乡土志》,均对冯卓怀的政绩给予了褒扬。清同治《万县志》这样嘉许冯卓怀:“为政猛以济宽,兴利剔弊,除莠安良。”评价他任职期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祥和,其德政深受万县民众拥戴。他总结提炼治理万县的经验,苦心孤诣订立《安乡政令》,将兴利除弊的安民举措上升到制度法令层面。据《万县乡土志》记载,万县《安乡政令》得到四川总督府的肯定,要求省内各州县推广执行,其“口碑至今不衰”。

沧桑百年,世事变迁。因三峡工程建设,巴阳峡连同“善溢巴阳”“普同利济”等石刻已永存水底,但冯卓怀与巴阳义渡的善行故事,却在两岸百姓中代代流传。2023年春,方言小品《义渡巴阳峡》被万州文艺工作者搬上舞台,首演在冯卓怀踏石留印的黄柏乡举行。

可以告慰冯卓怀的是,他倾注心血的清咸丰《万县志》,成为我们研究万州人文历史的重要文献,2022年万州区史志研究室将其校注出版,利济当今,智启未来;他捐款新建的太和书院演变成了后来的余家中心小学,“诗书弦诵”一脉相承,薪火不息;他极力推介的《西山碑》,得到了精心保护,已成为万州历史文化的一张耀眼名片。值得一提的是,冯卓怀离世24年后,在他“大启人文”的丱峰书院附近,出生了一个幼时叫何永芳、后改名何其芳的小男孩,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成长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掌门人”。他曾在万州双塔对岸的万县第一中学就读,而冯卓怀冀望“砥石成业、梓里辉多”的文峰塔,如灯塔般照耀了这个少年的鸿鹄之志,目睹了万州近代以来的文风蔚起、英才迭出。

文峰巍巍,江流浩荡。仰望文峰塔,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个耿介善良、仁德亲民、慎思笃行、清廉公正的儒生县令形象,一位兼具远见卓识与民生情怀的近代先贤。

冯卓怀,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万州人所熟知、所景仰、所缅怀。

黄庭坚的《西山碑》石刻拓片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