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罗甸县 > 正文

汪付珍:为山区留守儿童打开爱的“天窗”

日期:2023/6/17 8:11:51 浏览: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里的时候,雄壮的国歌响起,罗甸县第四小学的师生们照常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这是一所拥有1300多名留守儿童的山区小学,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温暖,给孩子们带来温暖的不只是阳光,还有汪付珍和全体教师的亲情守护。

谈起汪付珍,在罗甸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参加工作30多年来,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奉献。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特级教师”“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大团结优秀个人”等,2016年8月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17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汪付珍曾任罗甸县龙坪镇教育总支副书记、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罗甸县第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留守儿童妈妈”。

汪付珍在学习研讨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

不让一个乡村适龄儿童失学

1985年,师范毕业后的汪付珍,在罗苏沿河小学当起了一名数学老师。此后,辗转于多所乡村学校,于1999年调入罗甸县和平小学主持工作。

和平小学是罗甸县第四小学的前身,坐落在龙坪镇五星村中间,先前是民办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大家都知道,这里“群众基础不好,不太支持学校工作”。

汪付珍到和平小学后,主动走访村民,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渐渐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

汪付珍在这所村级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历经了三次搬迁,从刚开始的几间破瓦房发展成为花园式学校,学校也从村级小学升级为罗甸县第四小学,成为罗甸县的“明星学校”。

到和平小学的第三个月,汪付珍做出了一个让村民们咋舌的决定——搬迁学校。因为老校舍年久失修,加上不通水电,不利于今后学校拓建发展。汪付珍提议,将学校搬迁到一公里以外交通方便的河岸边。但是,提议很快遭到了村民们的反对。

为了说服村民,汪付珍一户一户地登门造访,把她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学校搬迁之后带给孩子们的好处讲给村民们听。她的苦口婆心打动了村民。村民们积极帮助学校搬迁,肩扛马驮,分文不取。但她不愿意让村民们白干,自己掏钱买了马料补贴给村民。“80元搬了一所学校。”回忆起当时搬迁的情景,汪付珍依然记忆犹新。

搬迁后,学校由原来的和平小学更名为龙坪四小。

新学校安顿下来后,汪付珍把走访的范围再次扩大,几乎覆盖学校教学区域内的大小村寨。因为是布依山寨,许多偏远村寨的村民不愿意让家里的女孩子上学读书。当汪付珍看到那些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到了上学的年纪仍在家干家务做农活时,她心疼不已。

为了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汪付珍几乎磨破了嘴皮,一次说不通就来第二次,第二次说不通就来第三次。

汪付珍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村民们。龙坪四小覆盖的片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实现100%。

罗甸县

汪付珍走访留守儿童。

首开罗甸小学生寄宿制先河

“山高路远求学难,许多孩子不得不辍学。这些孩子辍学后,知识文化能力不足,视野受到限制,最终陷入了‘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怪圈。”汪付珍很早就意识到在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办学的重要性,对于那些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来说,只有寄宿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000年,罗甸“两基”攻坚全面铺开,邻近交谷村的教学点,因租借的民房垮塌,将一至三年级的60多名学生并入龙坪四小。学生每天上学都需要家长护送,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只得辍学在家。

“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那只能办寄宿制学校。”2003年,汪付珍又一次大胆创新,四处筹措资金,采购水泥砖和石棉瓦,发动学生家长、当地村民和老师到自留山上砍椽皮和檩条,为了抢进度、赶上开学时间,她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出工出力,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搭建起160多平方米的简易棚子,让路途遥远的60多名学生安心住在了学校,开了罗甸县小学生寄宿制的先河。

因为实行小学生寄宿制,龙坪四小的老师们要比别校的教师多出额外的工作量,每天负责给孩子们做饭,还要负责辅导住校的学生,轮流值班守夜。为了给老师们做好表率,汪付珍坚持一年四季每天早上6点过钟准时到校,和老师们一起照顾学生,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家。

汪付珍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个校长,像妈妈一样。”学生们都这样评价汪付珍。

2008年,龙滩水电站蓄水后,学校面临搬迁。汪付珍决定借用县福利院作为学生生活区,借用县职校作为教学区,实行两地管理。

她克服学校无工勤人员、无生活老师、无医务人员、无安保人员、教师编制不足、资金短缺等困难,每天早上6点半钟准时到福利院,和带班老师一起照顾学生的起居,为住校生烧开水、做饭、洗衣,然后再把学生送到职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又把学生送到福利院住,直到学生们都熟睡了才回家,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呵护。

2010年9月,汪付珍面临不得不转移学生到尚未完工的新学校教室上课,为了孩子的安全,她与学生同吃同住,共渡难关。

在她的带领下,罗甸四小建成一所舒适、漂亮、规范的学校,一所设施设备完善,管理一流的省、州级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示范学校。

罗甸县

汪付珍获得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为留守儿童打造温馨家园

罗甸是贵州省易地移民搬迁人口最多的县之一,同时又是贵州省劳务输出大县,近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多年来,移民子女和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一直是困扰县委、县政府的大难题。

这一难题的破解,就始于罗甸四小。

在汪付珍的带领下,罗甸四小成功探索出“留守儿童以校为家·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家园办学”教育理念,让留守儿童感受了“家”的温暖。

从学生养成教育着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开设第二课堂,围绕“闲暇课程资源包”开发书法、舞蹈等12个大项54个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了省州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

汪付珍和她的同事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留守儿童身上,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妈妈”。

罗甸四小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在校学生2471人,其中留守儿童1683多人,住校生1224多人。为了让离开父母的孩子有人管、有人疼、有人教、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营造“像家庭一样的学校,像父母一样的老师,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同学”的育人环境。

在留守学生的管理上,汪付珍扮演着留守儿童妈妈的“角色”,除了上课之外,她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陪护留守儿童看书、做作业、看电视、过生日、包饺子、做汤圆,带他们上街买衣服,教会他们洗脸洗脚洗衣服,拉着小手做游戏,她还把所得的各种奖金全部捐给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为他们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她说,留守儿童学校,就是要当好“保姆”,管好他们的吃喝拉撒,手把手教会他们各种生活技能,护住幼稚的心灵,让孩子安心学习,学会照顾自己。

汪付珍家访。

在汪付珍从教37年来,她深刻体会到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当她把自己的心血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倾注于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看到留守儿童家长的笑脸,看到罗甸教育蓬勃发展,她感到无比的自豪。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汪付珍获得的荣誉枚不胜举。

获任贵州省首批小学名校长,贵州省教育厅首批汪付珍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贵州省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专家委员会成员、专家,黔南州名校长、黔南州人民政府兼职督学,享受黔南州人民政府特殊津贴,黔南州教育首批专家库成员,罗甸县教育学会理事会副会长,罗甸县小学校长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兼职教师,罗甸县管专家。

“生活在大山深处,这些留守儿童视线狭窄眼界不宽,我们要为他们‘打开天窗’,帮他们阻断代际贫困。”多年来,汪付珍以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为四小教育集团分校、县内其他乡镇学校以及省内部分学校“把脉问诊”,肩负起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谋划乡村“大教育”的使命。(图/文班方智)

汪付珍在课堂上辅导学生。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科技+旅途”的深度融合(假日云)

近年来,科普旅游逐渐发展,尤其是每逢假期,备受学生和家长追捧。“票秒空”的科技展览、人头攒动的观星胜地,无不印证着旅游新业态、休闲新场景的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呈贡6所合作办学学校招554名初一公费生06-17

    来源时间为:2023-05-25日前,呈贡区教育体育局发布《昆明市呈贡区教育体育局关于申报呈贡区2023年合作办学学校初中一年级公费学位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 宜良县学历提升机构有哪些陷阱?06-17

    宜良县学历提升机构有哪些陷阱?宜良县,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宜良县于西汉时期始建县,是昆明市的近郊农业大县,有滇中粮仓、花乡水城、烤鸭之乡之称,主……

  • 汪付珍:为山区留守儿童打开爱的“天窗”汪付珍:为山区留守儿童打开爱的“天窗”06-17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里的时候,雄壮的国歌响起,罗甸县第四小学的师生们照常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是一所拥有1300多名留守儿童的山区小学,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

  • 学校明亮学生阳光追求高质量发展06-17

    来源时间为:2023-06-14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卢静1965年创建的官渡区第六中学(原昆明铁路一中)励精图治,1997年晋升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2004年划……

  • 西山区新增两所优质学校06-17

    来源时间为:2023-06-166月15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以下简称“云师大附中西山学校”)和昆明市第三中学西山学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