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元阳县 > 正文

让非遗文化传承多点开花

日期:2023/6/17 15:31:1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6-15

连日来,红河州元阳县文化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学习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非遗文化传承在元阳大地多点开花,共同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在大坪乡大坪村委会陶家寨村,县级非遗项目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罗春和家里,编导、演员们纷纷向传承人学习芦笙舞的一招一式,一吹一奏,了解每个舞蹈动作背后的意义,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传习馆演员在学习吹芦笙普艳摄

芦笙是苗族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苗族人民珍贵的艺术财富。智慧的苗家人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芦笙的内涵。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2006年,苗族《芦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直干到现在,已经老了,培养出十多个徒弟,但是有一些不在了。我希望多培养年轻人,一代接着一代的把我们这些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县级非遗项目《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罗春和说道。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声乐班学习彝族四弦弹唱《采花调》孙暘摄

在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的音乐教室里,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馆长孔德娟由浅入深地为声乐班的学生讲述彝族民歌的历史文化、传承渊源、表演技艺等知识,并现场示范拿四弦的动作以及基本弹奏法。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9)班的学生李艾瑾激动地说:“通过这次学习彝族歌曲,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遗产的优秀。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唐浩老师到非遗馆学习四弦弹奏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音乐教师唐浩、何予歆多次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向馆长老师们学习,回去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练习。

元阳县思源实验学校音乐教师唐浩表示:“弘扬好、传承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接下来,我会继续向老师们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挖掘本土文化,最大限度地传承好我们的非遗项目。”

到普洱参加云南省民间故事展演严青青摄

据悉,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收录有哈尼语、彝语、傣语歌曲等。创作出《棕扇舞》《傣族孔雀舞》《彝族烟盒舞》《乐作舞》等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挖掘创作了彝族《响板舞》、哈尼族《碗舞》等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土民族舞蹈。今年演出共计50余场,不断推进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文化馆的负责人,把文化传承好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元阳县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蕴含浓浓的中华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定时、不定期地把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歌、舞、乐带进学校。同时不断挖掘非遗项目的内涵,讲好非遗故事,并传承好非遗文化。”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馆长孔德娟说道。

在梯田里进行表演

近年来,元阳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亮丽名片,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进景区、进消防、进企业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非遗文化知识,让非遗文化传承多点开花、百花齐放。

据悉,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省、州、县各级传承人163人,非遗项目94项。

记者:邓娇普艳

编辑:王丹丹

责编:徐丽芳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

声明/提醒:1.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改变原文意图,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申请获得授权!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ID:ystthmyy);2.投稿说明:请热心投稿的朋友们投稿时在文章中注明作者(真名或笔名)及联系电话,方便刊发时署名及联系,谢谢!(投稿邮箱:yyxwbjb@163.com,联系电话:3032858;3032859)。

原标题:《让非遗文化传承多点开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