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荣昌县 > 正文

加快转型升级筑牢强师之基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

日期:2023/10/26 9:43:3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0-24

荣昌县

学校开展“三为课堂”送教下乡活动,城乡联动共成长

荣昌县

学校开展“三名”队伍培养行动,推进教育现代化

荣昌,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党的十八大以来,荣昌抢抓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从传统农业县转型新兴工业区,绘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行线”。

在教育领域,这10年里,荣昌教育以“书润棠城·美好教育”为愿景,致力于教育公平与质量,走好美好教育“荣昌路径”。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委的指导下,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强化专业引领能力,推动教学研究团队化,启动“三名”队伍培养行动,打造八大学区特色学校群,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

强化专业引领能力推动教学研究团队化

“周末和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找一找春天,拍下几张照片或视频;用画笔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荣昌区棠城小学布置的一次语文作业,作业主题就是“春天”。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作业设计,作业完成后,他们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父母们也增加了亲子时光。

2020年11月,棠城小学成为荣昌区“三为”课堂试点建设学校,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团队建设。如今,围绕“三为”课堂建设,形成了学校构美、研美、品美的“和美”课堂范式。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效能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如何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如何从重复、低效的课堂转变为精准高效的“三为”课堂?

为寻求破题之道,荣昌区教育委员会、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直坚持规划引领、项目设计、过程监控、品牌提炼、辐射带动发展策略,积极探索西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

在大量的基层调研工作中,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发现,在区内部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高浪费、低效能现象,如教学设计不科学、不精准,教与学的方式单一,教学评价反馈不及时等。

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及与国内多家教育高等院校的多维联动,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坚持“为促进学而教”的基本理念,实施为学而建、为学而教、为学而评,以“三为”课堂“建·教·评”基本范式为引领,促进备教学评一致性,以“行政推动、专家引领、试点建设,多级联动、培育范例、两级测评、全面提升”七大行动整区推进“三为”课堂建设。

截至2022年7月,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已累计开展“三为”课堂系列活动100余次,参与教师上万人次。全区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主推、教研部门主导、学校校长主抓、教师主责的四级联动课堂改革工作机制。

“以前,区内部分中小学的教研工作经常处于以单项传递,教研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状态。如何在教研活动中让人人参与,变一个人的研究为一个团队的研究,让一个人的智慧为群体智慧作贡献?”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进修学校在“五路并举”教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基于数据支撑,全员深度体验,人人智慧贡献,共研共生共成长”的沉浸式教研,让广大教研员沉淀自己,深入基层调研真需求、解决真问题。

沉浸式教研以教学中的真问题真需求、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疑难点、空白点为依托,立足教研员与一线教师间、教师与教师间的双边互动,开展研训活动,促进了教研员与基层教师的共生共长,推动了区域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

据统计,2021年,荣昌区各中小学校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较2020年提升26%,荣昌区“三为”课堂建设项目获评2021年重庆市教研科研工作特色项目,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连续3年被重庆市教科院评为先进集体。

启动“三名”培养行动实现队伍建设长效化

植根基层,深入学校课堂示范,与教师共同研磨教材、研究教学活动设计、共同探究教学方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和建议,指导骨干教师成长,从教27年,长期行走在教师与学生、课程与课堂、学科与育人之间的“三名”教研员培养对象伍朝彬;

主持、主研多项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出版相关专著,论文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的荣昌区宝城初级中学数学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罗文武;

“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点化教学”探索课堂改革、推动教学提质的荣昌初级中学教师王良英。

近年来,像伍朝彬、罗文武、王良英这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荣昌区不断涌现。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培训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实现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教师进修学校则肩负着引领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职责。

2018年9月,荣昌区教委启动“三名”(名校长、名教研员、名教师)队伍培养行动,组织了对“三名”队伍培养对象的遴选工作,共遴选了100名培养对象。针对学科不齐与10所基地校教师人员少的问题,又增补了30名培养对象。

随即,从2018年12月起,荣昌区分别组织培养对象到南京晓庄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重庆市内名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高效学习。同时,持续开展“三为”课堂种子教师培训、乡村教师培训、荣昌区推动课堂改革中心组周训、劳动教育种子教师培训,乡村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多种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形成四级联动教师成长链。

“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培训任务已经不只是学历培训、合格证书的培训,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素质培训。”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谈到,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强教师素质培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修学校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为此,荣昌区积极推进学科工作室建设,各个学科工作室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本学科带头人担纲主持,携同一批具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等工作。

历经10余年深耕与积淀,目前,在区域层面,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共管理指导47个学科工作室、工作坊,以工作坊研修、主题研讨、送教下乡等方式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并指导42个各学段的学科中心组,形成“四级联动成长共同体”,形成“结帮带”教师成长链,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做到教师成长制度化、长效化。

据悉,截至目前,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北师大培训等培训活动,共培训教师达1万余人次,全区已构建起精准诊断真需求、智慧众筹共、深度反思促提升、自学互学化成长的“四环节”培训模式,加快区内教师专业成长。

六大路径深度赋能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老师,陶器怎么捏、怎么画、怎么做?”“一坨泥,烧成了这么好看的杯子和碗,我也要做一个!”“我想做一个杯子带回家放在我的小书桌上”……在荣昌区安富学区安富小学开展的“我爱我的陶”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颇丰。

作为荣昌区着力打造的8个学区特色学校群之一,安富学区以“安陶”为载体,在学区内各中小学构建了众多陶韵育人特色课程群,如安富中心校“陶韵课程”、安富幼儿园“陶娃乐园课程”、安富中学校“陶里芬芳课程”、安富初中“五福课程”等。这也让安富学区成为荣昌区以特色学校群及乡村特色学区化建设、城市中心校联盟以及城乡互动合作机制建设为抓手,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融合共生的一大典型。

“虽然近几年荣昌区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的现状。需要我们找准问题,明确方向,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探索路径与策略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担当作为。

学校承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荣昌路径实践研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委的组织领导下,在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基础上,围绕公平、效能、赋权、生态、优质的5E核心理念,以“书润棠城·美好教育”为发展愿景,运用文化共生、制度共建、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团队共进“五共”策略,促进区域内学校共同体融合发展,打造学区化特色学校群,建立城乡互动共生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荣昌路径”。

规划统筹,构建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荣昌区以区域、学区、学校“三级规划”统整引领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统筹区域学校整体布局、区域学校联动发展与区域学校师资配置,形成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机制构建,优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治理。全区构建起三级多维联动、教师柔性流动机制、优质资源共享、特色学校示范辐射、协商式发展性督导评估等机制,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化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

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按照“系统规划、梯队培养”总体思路、“突显重点,全员覆盖”的原则,确立以“校长领导力、教研员研究力、教师生长力”为核心能力,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此外,荣昌区还通过“质量改进,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助力教育现代化的融合共生”“评价改革,变革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方式”等抓手,形成推进区域教育现代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