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农安县 > 正文

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工作案例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优秀案例

日期:2022/8/30 10:11:38 浏览:

电话咨询。对因交通等客观原因错过面试的考生,在出现空岗时,逐一电话联系,组织补录面试。二是加强签约管理。公布签约方案,严格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选岗签约,做到公平公正。三是认真做好报到上岗的服务。由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学校统一从县城接到乡镇、学校妥善安置,有的还组织特岗教师欢迎活动。四是加强服务期内的管理。生活条件不足的学校为特岗教师提供炊具、用电用水等条件,或者安排教师周转房、租用民房、补助房租费等,解决他们的住宿困难。五是保障特岗教师待遇。坚持与正式教师同工同酬,同等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着力加强对特岗教师的表彰激励。

3.强化培训和锻炼,不断提升“特岗”教师素质。一是加强岗前培训,报到前,组织开展1至2天的集中培训,聘请名师、优秀特岗教师等担任主讲,通过教育理论的讲解、观摹示范课、教育案例分析等,帮助他们树立起爱岗敬业的决心,掌握从教的本领,找到专业发展的方向。二是加强服务期间特岗教师的培训。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特岗”教师培训活动,设立市级特岗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1000名“特岗”教师;设立农村班主任素质培训、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等,半数以上学员为特岗教师。三是大幅提升特岗教师在“国培计划”等项目中参学的比例。

4.关心关爱特岗教师,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是侧重办好特岗教师的各类信访件,积极回应他们的诉求。局党组成员多次带队调查或督办涉及特岗教师的信访件,积极维护特岗教师的权益。二是帮助特岗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两地分居的,创造条件帮助调整调动,解决分居问题;对于签约时已确立恋爱关系的,在不违背选岗公平的同时,尽可能让他们选在同一所学校或同一个乡镇工作。

十三、云南省会泽县规范特岗计划实施管理

1.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县委、县政府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县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共同研究特岗教师招聘、管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办法,年初研究确定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并积极争取招聘指标。为新招聘的特岗教师鉴定合同、确定岗位和工资,为工作满一年特岗教师定职、定级,为服务期满申请转编的特岗教师办理转编手续。

2.规范开展招聘工作。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一经发布,县教育局即通过各种传媒方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告,尽可能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招聘的具体事宜。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条件组织实施。拟聘用的特岗教师实行自主择岗。根据事前公布的各学校各学科岗位计划数,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本人依次自主选择学校选择岗位。在整个招聘工作中,县纪委、县人大、县政协、人事局、组织部、监察局等部门全程监督,招聘工作公平公正、依法依规,工作程序规范,招聘结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应聘者的好评。

3.注重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将特岗教师纳入在职在编教师规范管理,与在职在编教师同等对待,与当地同等条件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特岗教师纳入职称评聘管理,工作满一年经考核合格,即落实相应的工资待遇,根据职称评定规定正常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晋升和聘用。二是加大对特岗教师培训力度。对新招聘的特岗教师,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含县情、教育发展思路及措施、新教师如何适应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班主任管理等内容,为每一位特岗教师履职前打好基础。特岗教师到学校后,各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对特岗教师进行培训交流,让特岗教师尽快与学校发展同步,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信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对特岗教师的学习考核严格管理,要求特岗教师在学校建立定期学习计划,学校经常性进行一些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一些学校让特岗教师与老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帮扶提高。三是做好聘用期满的特岗教师的服务工作。认真做好期满转为正式编制教师审批、待遇落实等工作或辞职手续办理、档案转接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特岗教师招聘政策,特岗教师无需担忧三年计划到期后的去留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十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多措并举,确保特岗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一)多方配合,确保特岗教师进得来

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岗计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要求区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积极配合。区纪检、监察对招聘过程全程监督,招聘岗位、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拟聘人员名单均在网上公布,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阳光政策。确保了招聘工作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和优秀的特岗教师能进得来。

(二)多措并举,确保特岗教师留得住

1.改善生活条件用感情留人。一是保证特岗教师工资待遇,每年在中央资金未到位前,区财政提前垫付特岗教师工资,并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乡镇工作津贴,二是努力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条件,为远离家乡的教师提供较好的住宿。三是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通过“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教工之家建设,以及丰富的业余娱乐活动,让特岗教师在生活中收获快乐,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四是建立领导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2.提供学习平台用事业留人。一是提高特岗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学校在校内举办“帮扶”活动,让年长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采取“一帮一”的“传帮带”模式,帮助部分年轻教师克服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在校外采纳“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把新教师带到城区优秀学校听示范课,或者把城区优秀教师请到学校来作指导年轻老师。二是建立网络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平台,准确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以便答疑解惑,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同时,在网络上提供丰富的学习课件、资料,帮助他们更快地进步。三是搭建实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推荐优秀特岗教师互调到平级的山区学校,或到城区优秀学校跟岗培训,深入考察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

3.创新用人机制用制度留人。一是发挥特岗教师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校管理,鼓励他们为学校的管理建言献策,树立主人翁意识。二是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让特岗教师所教学科与专业相符,通过开展“汉滨好老师”,“乡村好教师”等活动,在特岗教师中树典型、立标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建立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把业务能力强,热心农村教育事业的特岗教师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并且根据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用人机制,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为教改教研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特岗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让其热心从教。

十五、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培养方式,促进特岗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宁夏在部分县(区)组织试点了“特岗教师顶岗代培”,就是将新录用特岗教师选派到城市(镇)优质学校学习,经过一年的严格培养后再返回已确定的农村学校任教。实践证明,这一培养方式的创新,及时抓住新教师职业的起飞期和黄金成长期,成效显著。

1.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培养方式。一是做好岗前培训。培养内容分为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研究。集中培训时,聘请知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学设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二是按学科分组进行实践能力培训。通过听课、评课、说课、上课及观摩研讨,为新教师具体演绎出课堂教学智慧的经验、做法。三是以新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2.提高培养效能,丰富培养模式。统筹城乡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项目学习、远程教育、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和岗位研修等多种模式,分学段、分学科聘请名师对特岗教师引领培养。

3.完善校本培训,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以校级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特岗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加强特岗教师校本培训,并积极借助校级发展性评价来激发特岗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与实践能力。许多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为每个“特岗教师”确定了一名德才兼备老教师做师傅,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各地、各学校通过集体备课来快速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素质。

十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领导管理到位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特岗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人事局、编办联合制定《关于贯彻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范围和招聘条件,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组织到位和工作到位。

2.严格条件,规范操作。一是将“特岗计划”招聘人数落实到受援学校,并在招聘网站统一公布招聘信息,做好宣传工作。二是坚持标准,严格条件,规范操作,严把入口关。三是做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针对新任教师,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将兵团精神作为特岗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挑选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对特岗教师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3.加强管理,有效实施。印发《关于加强兵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管理的意见》,要求兵、师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管理特岗教师的责任,将特岗教师的管理权限上收到各师教育局,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统一管理。同时,对在服务期内暂没有进编的特岗教师,在绩效工资等方面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落实经费,完善保障。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预算管理体制,兵、师、团三级财务负责统筹落实经费,用于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补贴、交通补助、体检费、社会保障经费以及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经费和岗前集中培训经费。

5.做好服务,确保进编。要求各师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教育局会同人事、财务、编制等部门对特岗教师三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使特岗教师考核进编工作常态化,维护特岗教师的权益。

上一页  [1] [2] [3]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