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青海省 > 正文

口述实录|那年那月那条路

日期:2022/9/29 6:45:45 浏览: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之年,也是全面落实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青海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青春和汗水在青海山川大地上书写绘就了交通发展的壮美画卷。老一辈交通工作者是这段流金岁月的书写者、参与者、见证者,他们的经历独一无二、他们的回忆刻骨铭心、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为此,特开设“青海交通口述实录”专栏,通过老照片和交通人的平凡故事,回首沧桑巨变,讲述家国情怀。

峥嵘岁月,薪火传承。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我们将传承老一辈交通人奉献精神,汲取勇气力量,从历史中找到方向和轨迹,把握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彰显新时代责任担当,当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开路先锋。

口述人:霍顺林

口述实录:

那年那月那条路

我叫霍顺林,1955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南村。1975年秋天,公路系统招工,村里我第一个报了名。录取后来到了大柴旦,成为一名养路工人,分配在柳格线36道班,养护察尔汗地区的盐碱路段。

工衣“站起来”

那时候公路日常养护设备非常简陋,架子车、铁锨和十字镐是养护路上的所有家当,养护公路全靠人力进行,运输材料是肩挑背扛。我们上班时拉着一辆架子车、一辆水车,水车是在公路上洒水用的。步行走到工地,挖好盐块拉到公路上摊铺后,过路汽车碾压后洒上水,再用铁锨一点点铲平。在路上风吹雨打、热晒雨淋、满身灰尘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回到宿舍,身上穿的工作服脱下来时都能立在地上,因为盐水打湿后衣服就硬鼓了,所以衣服就能“站起来”。每年一到雨季,养路职工就特别发愁,盐碱路面见淡水就会溶解,汽车一过,路面上全是泥浆,路上满是一道道深槽,成了“干骨头架子”,辛勤付出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

盐渍土路面养护

盐水是个宝

我所在的道班距离格尔木有60公里,这个地方寸草不生,只有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我在这个道班工作了三年多,日子过得有些清苦,早饭是两个馒头一碗面糊糊,在工地上干馍馍就着凉开水对付一口就是午餐。每到春季大家就开始忙着挖井舀盐水。井的深度大约有四米,搭着三个台子,每次舀水时一人站在一个台上,将盐水一桶桶地接上灌在水车里。挖井时还要清理井底的淤泥,才能舀上盐水。盐水是个宝,它洒在公路上就好比柏油路上罩了面,能很好起到保护路面的作用。

工资省着花

那年月没有便利的菜场和超市,每隔半个月,段上就要派车到几百公里外的敦煌去拉蔬菜,回来后分发给各个道班。我们每人每月供应43斤粮、半斤清油,在外吃饭时要带上粮票,没有粮票是吃不上饭的。买其他物品要凭票或者购货证,每人还会发三丈六尺的布票。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工资很低,一级工工资是70.76元,一年后定为二级工,工资标准是81.19元,每月伙食费大约15元。除了面粉和蔬菜以外,很少吃肉,许多养路工人们的家属没有户口,要吃高价粮,大家都会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补贴家用。

车队行驶在柴达木

有了小家庭

后来,我调到大柴旦附近的鱼卡,这个道班养护的公路是砂砾路面,路面养护全靠刮路车,养路职工用骆驼架子车来回拉运沙土铺路面填坑槽。这个地方蚊子特别多,老工人们常说:柴达木有三件宝,风吹、日晒、蚊子咬,蚊子隔着衣服能叮透皮肤,大家上班时都用纱巾包着头,戴着厚厚的口罩。1979年冬天我结婚了,媳妇是我的同乡。一年后我们有了女儿,四年后又有了儿子,都是在道班生的。

当好道班长

1990年,我被调到38道班当了班长。这个道班周边自然条件比较好,路基高,红沙土料铺在公路上就能粘注不易松动,只要天天坚持刮路,路面就能保持平整顺畅。我和大家一起精心养护,从年头忙到年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养护的路段线形顺畅、平整度好,受到了上级表扬,道班被评为先进集体,我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个人。1994年7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之后,段上又调我到37道班当班长,这是全段最难养护的一段路,路面高低不平,到处都是坑槽、搓板。我带着11名职工铲搓板、勤刮路、清理边沟和路边积沙,连节假日都没休息过。当时段上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专门从段部调配了一辆汽车,我们从十多公里外的山坡上拉来风化石填坑槽,用红土料铺筑路面,终于用大半年时间逐步恢复了路况,每月好路率达到了85%以上。

孤身守道班

1999年,单位派我到青海省交通学校技师培训班学习进修。考上技师后,我主动要求去花海子地区工作,当时唠涝沟道班无人看守,我自告奋勇连续守了三年道班。后来我又听说当金山道班无人值守,就向段领导申请去看守。这个道班在山脚下的洼地里,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我孤身一人在这里住了三年,吃的面粉蔬菜都托人从敦煌或者柴旦带回来。三年守道班的日子里,我没有回过家。每天我在公路上一边巡路一边捡石头,一路走到山顶然后折返走回来,不然日子太难熬了。远离城镇远离家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以路为家、与孤独为伴和寂寞为伍,对人的意志是种考验和磨砺。我一直觉得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坚守就是公路人的责任,奉献是就公路人的底色,有些事总会有人去做,有些路总会有人去走。

明天会更好

弹指一挥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我退休很多年了,但柴达木的道班、我养护守护过的每条路和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终是我梦里难以绕过的地方,总在不经意间,回忆漫卷、浮上心头,让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着青海的道路交通条件越变越好、越变越新,作为一名参与者,我特别地骄傲和自豪。而今,公路在新一代交通人的脚下延伸,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交通人接过我们手里的接力棒,把对公路交通事业的热爱融进血液,一路高歌前行,在这片高原热土地上续写着新的传奇。(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稿)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