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2-02
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镇江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名列全省第二,处于全省第一类发展水平。
今年7月发布的《江苏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报告》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镇江位列全省第一。
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比例全省第一。2022年4月,扬中市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先行创建市”,并以全国唯一的县级市身份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每名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镇江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化为甘霖,滋润每一个孩子,让更多孩子享受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更加出彩的精彩人生。
优化教育布局放大优质资源
初冬时节,改扩建后的镇江市第三中学,新建的体育馆和架空层操场格外壮观。“不仅学校的运动场面积扩大近两倍,而且下雨天也不影响上体育课。”该校校长陈静介绍,除了运动场地,学校新建的食堂、教室、演艺厅、综合楼等,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镇江市第三中学的改扩建工程,是镇江市着力实施的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该市着力促进主城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广泛好评。
镇江市上一轮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制订于2003年,2009年曾修订过一次,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变化,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主城区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校园周边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加剧。
以该市京口区为例,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名校多集中于大市口片区,优质资源框架不够开阔,辐射力没有实现最大化。在1公里范围内,就分布了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等4所学校。而东部地区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只有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和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两所学校。
从生均占地面积来看,镇江市第三中学生均占地20平方米,镇江市中山路小学生均占地5平方米,原八叉巷小学生均占地10平方米,而省定标准为小学不低于23平方米(老城区小学不低于18平方米)、初中不低于28平方米。对照要求,这些学校远远没有达标。同时,还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高峰时拥有学生700多人的镇江市第四中学,前几年仅有学生300人。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老城区,学校集中、拥挤、老旧,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新城区教育资源总体紧缺,空间分布不均,成为制约镇江教育发展的瓶颈。”镇江市教育局局长刘元良介绍,镇江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等各种途径,呼吁进行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群众盼的,就是我们要办的!”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2017年3月开始,要求镇江市教育局会同镇江市规划局等部门着手进行市区义务教育布局规划的修编工作,并将其列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经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规范性程序,2018年5月,镇江在全省率先修编并颁布《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2018-2035)》,并据此制订和实施“八校联动、三大工程”布局调整方案,优化主城区教育资源布局配置。
“八校联动、三大工程”总投资近10亿元,新增教育用地约150亩,新建校舍面积11万平方米,具体包括镇江市第三中学改扩建工程、镇江市江南学校扩建工程和镇江市实验初中迁建工程。
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2018年,“八校联动、三大工程”列为镇江市政府“百项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19年,该工程又列为镇江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突破项目。镇江市委、市政府和镇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工程施工现场,推进解决施工难题。镇江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走访相关学校改扩建现场,及时了解工程进度。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八校联动、三大工程”稳步推进。镇江市第三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新征用地13.5亩,学校总占地扩大到40亩,按16轨48个班级、最大在校生数2160人规模建设。新建校舍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地下车库8600平方米,并对原建筑物进行改造,有效扩大了镇江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镇江市江南学校扩建工程项目新征用地34亩,校园面积扩大近一倍,按14轨42个班级、最大在校生数1890人规模建设。新建校舍地上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下车库1万平方米,建起了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风雨操场、田径场等。目前,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全面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镇江市实验初中迁建工程新校址总用地约51亩,按照8轨24个班、最大在校生数1080人规模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7万平方米,地下5300平方米,地面建筑包含教学楼、实验综合楼、行政办公图书楼、风雨操场及食堂、报告厅等。其土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室外配套工程正在同步施工。
此外,根据资源最大化利用原则,镇江市第四中学校区交由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办学,后者的学校面积从11亩扩大到33.5亩,办学条件大幅提升;新建综合楼和食堂(含停车库)建筑面积6790平方米、室外操场4257平方米,配套完成绿化2600平方米,校区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这些教育民生工程的竣工,镇江市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将进一步扩大,必将有力带动市区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整体提升。”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薛安明表示。
学校布局调整工程不仅极大改善了教学和活动条件,也改善了学校周边环境,带动了镇江主城区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造。
扩建后的镇江市第三中学增设了北门,放学时可进行分流,同时改造了南面的西府街和北面的仙鹤巷,学生放学时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新建的地下停车场约能停放300辆自行车和198辆小汽车,不仅解决了教职工的停车问题,还可适当缓解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题。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校长陶静说,改造前,全校2000名学生从一个校门进出,每到上学放学,门前的道路就会出现拥堵。改造后增加了两个门,既可以分流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引导家长到达指定位置等候,家长安心了,周边居民也省心了。
“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改善了,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益,也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镇江市江南学校校长袁广明表示,学校改扩建还带动了华润路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校园周边环境,附近的居民也很满意。
“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之所向。”刘元良说。在“八校联动、三大工程”基础上,镇江市教育部门还将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底线要求,系统谋划,采取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多种方式,放大优质资源辐射力,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稳妥有序解决“择校热”问题。同时,按照“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思路,打造更多的品牌学校,满足全市人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与此同时,镇江各地也纷纷调整教育布局。省丹阳高级中学、吕叔湘中学异地新建工程稳步推进。镇江新区新办镇江心湖高级中学,填补了镇江新区近20年没有公办高中的空白,枫叶双语学校“国际国内双轨制”成功转型,高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大教师交流力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镇江各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把办学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估激励机制。
早在2018年,扬中市将城区原有的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新建的2所初中、3所小学结对,由优质学校牵头作为总校,新建学校为分校,实施总校校长负责制的“1+1”紧密型办学模式,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五大教育集团应运而生。扬中市外国语小学和明珠小学同属一个教育集团,结对后,两校实现了资源配置、师资调配、内部管理和考核奖惩四个“统一”,明珠小学的口碑从此“节节高”。“我们将六年级的学生整体搬迁到分校上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则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分班,真正实现了学生分布均衡、师资配置均衡。”该集团总校长孙莹说。
从2020年起,丹阳市依托城区优质名校资源,锚定“资源共享、帮扶共建、特色共显、质量共优”目标,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共组建18个教育集团,全面启动集团化办学。两年来,全市教育集团组织教研、集备、培训等活动达2000多次,参与教师15余万人次,一批年轻教师、薄弱学科、农村学校实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探索组建1-2个紧密型教育集团,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释放集团化办学效益。
润州区组建的镇江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以镇江实验学校为龙头,由成员校“镇江实验学校、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韦岗小学、长山校区”分别作为该教育集团的四个校区。“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实行“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实施、质量统一监控、考试统一评价、招生统一组织、绩效统一标准、后勤统一管理”的集团化管理模式,推进学校管理一体化、师资配备一体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
丹徒区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成立小学、初中教育集团各3个,以“4+X”项目为抓手、答辩考核为杠杆,走集群式发展之路。深化“宜人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区域、集团、学校三级教研体系,每年举办教学节,真正使“宜人课堂”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舞台、质量提升的平台。近两年,全区20人次获省基本功大赛或省教研室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在此基础上,镇江持续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多渠道补充师资,全面启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构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省特级教师”五级人才培养梯队。通过优化编制管理(岗位设置)办法,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教育改革发展奖分配办法,引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均衡配置,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原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王俊芳,是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她主动申请到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交流,任教初三语文并负责学校内涵项目建设和课程管理工作。
王俊芳到吴塘实验学校后,第一次开设公开课,学校校长室、中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和很多非语文学科的教师都来听课。下课后,老师们反响强烈:“想不到语文课还能上得这么有意思!”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