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绿春县 > 正文

红河绿春:边境教育谱华章民族师生共筑梦

日期:2023/1/9 12:46:25 浏览:

在绿春的巍巍边境大山里,竖立着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绿春县平河镇边境国门小学。这个创办于1956年的国门小学坐落在镇政府机关驻地,处中越边境“两国三县六乡”的结合部,距离绿春县城60公里、丫口水塘口岸16公里,占地面积32亩,服务于平河镇平河村委会梅尼新寨、上平河边境村寨等7个自然村1105户5239人,是绿春县唯一一所边境国门小学。有汉族、哈尼族、彝族、壮族等各民族教职工74人,少数民族占比74.3%;在校学生1670人、31个教学班,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52人,少数民族占比98.9%。绿春县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抓实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各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把学校建设成为团结进步的和谐校园。学校先后荣获红河州文明学校、红河州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红河州平安校园、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红河州无毒教育示范学校、红河州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

四个抓实,凝聚民族团结创建合力

绿春县

一是抓实组织领导,握紧创建工作“指挥棒”。学校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对创建进行专题研究、周密部署、分类推进;设立创建工作办公室,5名教师专门负责工作协调推进,形成校长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协同推进、各族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实规划部署,找准创建工作“切入点”。制定《平河镇边境国门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实施办法和具体路径,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一体推进。多渠道筹措创建资金,确保工作有保障、有措施、有实效。

三是抓实理论武装,打造创建工作“人才库”。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2个10人,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准确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法律法规、创建工作的熟悉度,不断提升民族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创建工作开展汇聚人心合力。2021年以来,举办专题讲座4次3200人次,开展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1次1500余人,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次。

四是抓实课程建设,夯实宣传教育“主阵地”。全校各年级各班100%开齐开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课程。结合实际开设《中华大家庭》《民族政策常识》等多门主题课程,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不断树牢各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个融合,深化民族团结主题教育

绿春县

一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始终坚持把课堂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突出有机融入,构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学校课堂教育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的格局和特色。由校长牵头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辅导队,从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风民俗、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各年级各班每周一下午固定开展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课,通过看图片、看视频、讲故事等方式,由各班班主任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民族政策、民族知识,以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感人事迹等引导学生发言讨论、心得,使“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等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植根各族师生心田。教务室跟踪听课并予以指导,做到有课程计划、有专任教师、有教案、有考核,确保相关主题教育教学收到实效。2021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2次、教学竞赛3次、读书活动5次、故事会3次。

二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在常规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活动中,学校融入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发挥功能室、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校园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张贴民族常识、民族风俗活动、各领域卓越贡献者的展牌等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把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厚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教育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持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

三是与各类文体活动相融合。学校以“活动+民族团结教育”的模式,把民族工作与学校各种活动深度融合。将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庆元旦经典诵读比赛、运动会、教师文艺汇演、六一文化艺术节、书画展、校园读书节等大型活动中,学唱经典红歌、讲民族团结故事、参加各种传统节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宣传专栏、学校公众号、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民族团结教育征文、绘画、美术手工、说课、微视频等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全校师生界碑下宣誓活动,教育引导师生饮水思源、牢记历史、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利用开学典礼、周一全校大会等契机,持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演讲,鼓励引导各族学生抒发对党和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坚定不移跟党走。与周边学校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进步联谊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每月轮流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四是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融合。坚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大力营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生活环境,全校师生普通话普及率达100%。结合建党百年等契机,举行“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永远跟党走”主题队会;暑假期间开展“好书伴我度暑假”活动,要求每名学生完成至少两本图书的阅读,撰写“读书日记”,在培养各族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同时,不断推进“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建设,促进各族师生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举措。

边境教育谱华章民族师生共筑梦

在绿春的巍巍边境大山里,竖立着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绿春县平河镇边境国门小学。这个创办于1956年的国门小学坐落在镇政府机关驻地,处中越边境“两国三县六乡”的结合部,距离绿春县城60公里、丫口水塘口岸16公里,占地面积32亩,服务于平河镇平河村委会梅尼新寨、上平河边境村寨等7个自然村1105户5239人,是绿春县唯一一所边境国门小学。有汉族、哈尼族、彝族、壮族等各民族教职工74人,少数民族占比74.3%;在校学生1670人、31个教学班,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652人,少数民族占比98.9%。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抓实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各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把学校建设成为团结进步的和谐校园。学校先后荣获红河州文明学校、红河州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红河州平安校园、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红河州无毒教育示范学校、红河州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荣誉。

四个抓实,凝聚民族团结创建合力

一是抓实组织领导,握紧创建工作“指挥棒”。学校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创建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对创建进行专题研究、周密部署、分类推进;设立创建工作办公室,5名教师专门负责工作协调推进,形成校长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协同推进、各族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实规划部署,找准创建工作“切入点”。制定《平河镇边境国门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实施办法和具体路径,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一体推进。多渠道筹措创建资金,确保工作有保障、有措施、有实效。

三是抓实理论武装,打造创建工作“人才库”。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2个10人,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准确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法律法规、创建工作的熟悉度,不断提升民族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创建工作开展汇聚人心合力。2021年以来,举办专题讲座4次3200人次,开展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1次1500余人,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2次。

四是抓实课程建设,夯实宣传教育“主阵地”。全校各年级各班100%开齐开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教育课程。结合实际开设《中华大家庭》《民族政策常识》等多门主题课程,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不断树牢各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个融合,深化民族团结主题教育

一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始终坚持把课堂作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突出有机融入,构建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地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到学校课堂教育中,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工作的格局和特色。由校长牵头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辅导队,从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民风民俗、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等方面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元阳县2022年东润益师奖颁奖简讯01-09

    东润公益基金会长期关注祖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欠发达地区热爱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聚焦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传播知识、塑造新人,充分展现新时代“四有……

  • 红河屏边县第一中学2023年拟计划校园招聘教师情况红河屏边县第一中学2023年拟计划校园招聘教师情况01-09

    来源时间为:2022-12-28一、学校简介屏边县第一中学是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立学校,学校地处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城,一座绿色环绕的现代小城,一座具有苗族元素特色的……

  • 云南省第四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典型案例01-09

    白沙完小地处白沙古镇核心区,毗连白沙壁画,背靠玉龙雪山。学校因地制宜把当地悠久的纳西民族文化和浓厚的足球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白沙细乐团、双语合唱团、民间美术……

  • 金平“双百双进”调研子课题研究结题01-09

    来源时间为:2021-09-16云南网讯(记者黄翘楚)近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教育工委调研课题《云南沿边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实践创新及……

  • 景洪专项检查校园食品安全01-09

    来源时间为:2022-05-20原标题:景洪专项检查校园食品安全近日,景洪市公安局森林警察(环食药侦)大队会同各部门成立督察组,对景洪市各乡镇(街道办)共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