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盐山县 > 正文

老师,防治校园欺凌,您有哪些方法?|每周一问

日期:2023/1/30 11:19:16 浏览:

老师,防治校园欺凌,您有哪些方法?|每周一问

“每周一问”第164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连续5期“打卡”留言,还有专业教育书籍相送哦!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制定防治学生欺凌的规则体系,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教师,如何防治校园欺凌,怎样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如何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呢?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了自己防治校园欺凌的方法路径,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防治校园欺凌,您有哪些方法?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周丽娜:加强认识,学会应对

动画视频识别欺凌。什么是校园欺凌?很多同学没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去网上搜集一些视频素材,比如“一分钟了解校园霸凌”,或者电影的片段,通过生动直观的动态呈现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

情景演绎应对欺凌。如何应对校园欺凌?首先,可通过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学生应对的底气。其次,可以利用班会、晨会,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演绎应对步骤。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朱彦妮:校园欺凌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洞悉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校园欺凌的产生大多根源是原生家庭,教师要及时洞察学生的暴力行为倾向,及时关爱和疏导学生,还可以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自我治愈能力提升。

日常班会,渗透法律意识。教师在日常班会中就要给学生渗透法律意识,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规定展示给学生,预防有欺凌行为倾向的学生越界,也提醒容易受欺凌的学生进行正当的自我保护。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陈玲:三步走,有效防治校园欺凌

1.明确概念,学会自保。班主任和老师可以通过班会或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确何谓“校园欺凌”,了解自己是否被欺凌了,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应该向谁求助等问题。

2.营造气氛,预防未然。班主任们可以在校园里、班级中组织各类活动,营造和谐友好的气氛,预防校园欺凌于未然。也可以有效运用心理咨询室、运动室来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激发正向情绪。

3.联合各方,筑起屏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联合家长和社会各方机构,邀请他们参与到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中,共同筑起呵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屏障。

@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部刘婷:防治校园欺凌的两招

培育勇气。校园欺凌对象一般是或性格懦弱或身材瘦小的孩子。老师要教会他们勇敢面对,及时报告老师或者求助家长,切不可因为胆小怕事而忍气吞声。

寻求社会支持。请相关部门到学校做“校园欺凌”的讲座和法律知识普及,让学生明白需要负的法律责任。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蒋金娣:预防为主,治在及时

规章制度学在前。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将手册中的有关内容融入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

突发事件及时治。面对突发性的校园欺凌事件,及时了解情况,借助学校德育处、行政甚至家委会的力量,及时处理。

家校联系不中断。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有的学生在QQ群等网络平台上对他人进行言语侮辱、攻击,这就要求学校老师保持和家长的常态联系,及时提醒、督促家长关注孩子的交友圈。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胡继东:防患未然,和谐班级

深入教室,留意细节。观察有无欺凌现象的苗头,发现同学间有矛盾及时调解。同时也请得力的班干部或者班级安全委员,特别留意一些容易被欺凌的同学。

集体活动,和谐氛围。教室里布置温馨的照片墙,让班级有家的感觉。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变得团结。把体现友爱互助的场景拍下来,经常与同学们。

体验感受,法律教育。可以召开主题班会,介绍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案例,通过情景剧、角色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预防校园欺凌有认识、有办法。

@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方莼:小活动,大智慧

每日小故事。利用课前五分钟,讲述校园故事或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知晓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一旦遇到,应当如何应对。同时,也依托故事加强相关法律宣传,让学生知法懂法,从而守法。

情景Ab剧。利用班会课,将平时学生间常见的矛盾以情景剧的形式演出来(A剧),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想出更好的解决策略,再由学生重新演绎(b剧),从而了解遇到此类情况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处理,从而预防欺凌。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张匀:模拟法庭,换角体验

在班里建立模拟小法庭,收集新闻中的校园欺凌案例,班内召集庭审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其他学生作为旁听。

发布案例,让学生提前收集资料,然后在班会课上进行现场庭审。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嵇怡:强化意识,重在行动

强化学校法制教育。学校不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知法守法,懂得保护自己;通过橱窗文字、视频宣传片等让学生提升法治意识。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通过案例解说、情景再现等形式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建立学生友谊,活跃集体生活氛围。

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校园日常管理,优化校内外文化环境,联合监管部门共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张华:对欺凌说“不”

我不欺。教育学生学会善待他人:通过欺凌他人来寻开心,或者通过欺负弱小显示自己的强大,会给他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也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友谊或尊重。

我不怕。当受到欺凌时,最好不要害怕或者哭泣,这会让欺负你的人觉得你很好欺负而欺负你,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张晓延:打造“亲和”校园环境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大孩子牵手小朋友”的活动,让高年级学生利用活动课去低年级教室教小朋友学背一首古诗、学唱一首小歌、学做一个手工,或者学玩一个游戏,让大孩子学会做哥哥姐姐,懂得关爱弟弟妹妹,让学校变成大孩子与小孩子心手相连、强孩子与弱孩子携手共进的“亲和家园”。

@河北省盐山县联合小学赵国磊:三部曲防治校园欺凌

防大于治。营造风清气正的班风,需要公平公正、有教无类的教风。老师应当以身作则,同时带领学生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当学生们融入集体,乐于主动参与大小班务,和谐班风初步形成。

留心学生的状态。留心情绪异常的学生以及总是沉默寡言独自相处的学生,可多渠道了解其状态,如调查、观察、谈话。及时了解其异常事件及原因,并妥当处理,防止事件发展给孩子留下创伤。

欺凌发生后及时处理。对于高学段重度欺凌,需要家校警多方合作,给出合适的处理意见。最重要的是被欺凌者的心理关,做好心理辅导,使其融入集体。

@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张万友:校园欺凌的根源在于成人世界

学生们的欺凌行为多模仿自成人,有时家长、教师都有责任。一些家长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使用暴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小的孩子会认为暴力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一些老师在日常教学和师生相处的过程中,缺失公平公正,给学生作了错误的表率。因此,要想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家长、教师以身作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贵州省黔西市铁石中学张生杰:及时研判,平等对话

日常教学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或是班级信息员提供学生异常信息时,教师要以获取的信息第一时间作出研判,同时推测诱发这些异常行为的根源。这时就要与家长及学生进行对话。与家长共同分析诱发孩子异常行为的内外环境,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与学生对话要选择时机,要真诚、平等,学生才会讲真话、坦实情,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讨论事例中蕴含的做人处事原则,引导让其从日常生活中悟出正确的人生方向。

@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李爽:勿以恶小而为之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恶评判学生,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特别是不以成绩论英雄,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与帮助。这样班级氛围会温暖而温馨,学生之间也会友爱互助。

其次,重视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培养。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班队会课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抵制欺凌与霸凌,不伤害同学的同时也避免自己被伤害。

最后,借助家长力量,建立求助渠道。一旦出现欺凌事件,让学生知道自己如何求助,向谁求助,并知道自己可以得到有效帮助。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李爽、@刘婷、@张万友。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刘昌国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

(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刘昌国)

和谐教育不畏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发生让静美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伤痛。在校园欺凌的案例中,一脸稚气的孩子,满眼的天真与纯洁,却在语言、肢体中表现出了恶毒与残忍。我们教的孩子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

未雨绸缪是关键

预防欺凌“雾霾”污染校园,必须从内、外因着手,多管齐下,做足准备,做细应对,尽可能将校园欺凌扼杀在萌芽中。

1.以身作则,内化心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师在学校里的一切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要始终以和善为宗旨对待学生,不要任何偏私,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尊重,理解,包容,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平等与友爱,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2.时刻提醒,及时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教育孩子们注意言行,比如打招呼,借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