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达拉特旗 > 正文

回达旗青达门学校看看!

日期:2023/1/31 0:20:31 浏览:

1982年我们从达旗青达门学校初中毕业后各奔东西,有的继续学习,有的参加工作,有的回乡务农,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打拼,按部就班的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人生短短几十年,转眼之间3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似乎完成了人生的主要任务……终于有时间一起聚会了。

前段时间几个同学小聚时,谈起了这次同学聚会,操办人林金栋想安排个活动,那就是回青达门学校看看,但考虑到诸多因素还是有所顾虑,几杯酒下肚后,我便自告奋勇说,代同学们回去,多拍些照片来满足大家的心愿,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我回母校。

从东胜出发,过了罕台庙不远,路边有个森林消防站,在这里右转,就上了原来的23公里。23公里大家还记得吧,那是过去同学们去东胜的一条土路,现在变成了柏油路,是在原路的基础上铺的,道路虽然窄,弯弯曲曲,但天阴下雨不怕了。小油路南接109国道,途经安家梁、石活子、大架梁,北接马呼线,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变。

距马呼线T字路口几百米时右转,就是青达门学校西梁的那条土路,路虽然还明显,但感觉已经很少有人走了,沿坡下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过去公社的家属房。

这里曾经是青达门最好的住房,主房是里外间,院子很大,而且还有南凉房,我家就在第三家居住,后来公社搬到了纳林沟,我家也随迁了。学校的郝金贵、林文艺老师也在此居住过,现在人走房空,院墙也塌了,整排房只住着一户人家,此景甚是伤感,拍了一张照片后继续向前走。

这条路许多同学可能不记得了,但西部的同学应该有印象,这是当年你们去学校的必经之路,穿过公社西面的杨树林就到了这个路口,右边是大井,对面就到公社了。

过了路口后,我不由得停了下来,回头看去,坡底那个像锅底一样的圪泊就是原来的大井。大井是哪年挖成的已不记得了,只记得公社门前原来是一块坡耕地,南北短,东西长,后来改造成了小梯田,大井挖成后,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长的特别好,特别是山药长的大。

记得一次学校组织学生给公社抛山药,一个住校的同学挖坑埋了十几颗山药,等到星期五晚上的时候,他拿着空书包就出去了,十多分钟后就背回了一书包山药(可能做了标记),其他几个同学见状后都忙了起来,有烧火的,有削皮的,有切块的,还有出去偷葱的。因为炕炉里面小,只能放进去2个铝饭盒,我们煮了两饭盒后,把剩下的山药就放入炉灰里烧着吃。不知是炉子不快,还是饿急了,觉得过了很长时间山药才煮熟了,同学先尝尝甜咸正好后,从柜子里拿出了猪油罐(罐头瓶),挖上两饭匙猪油分别放入2个饭盒搅拌后,一顿美餐就开始了……那味道真是个香吆!多年后,我自己煮了一小锅山药,但没有吃出那个味道,后来和老母亲说起这事,她说那个年代人们肚里没油水,平常吃的菜只有点油花花,那次放的油多,当然是香了!

接着说,这里就是原来的公社所在地,带门洞的房子,是水保站迁来后改造成的家属房,原貌已不复存在。

再往东走,看到这栋还算新一点的房,是水保站迁来后新建的家属房。当年同学陈小峰家就住在第一户,他父母在院内种了许多蔬菜,有柿子、黄瓜、青椒、茄子、香菜。有幸的是,一次和小峰去他们家玩,他父母很是热情,留我在家吃饭,主食不记得了,菜是柿子炒鸡蛋,那是我第一次吃柿子炒鸡蛋,香自然不说,记忆是特别深的……

到了家属房的东拐角,就看到了红顶的砖瓦起脊房,那就是原来的供销社,红顶是近几年做的彩钢。我们再走近点看。

想起来了吧?供销社是当年人气最旺的地方,周边机关单位、百姓的日常消费都集中到了这里,也是同学们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除了购买本子、铅笔像皮外,能买到便宜的小食品也是一大乐事。

向北看去,眼前是几排红瓦蓝砖房,我相信同学们一眼就能认得出,那就是青达门学校,我们的母校。校前这快平坦的杂草地,就是过去的蓝球场(西边是排球场)。

我因参加工作后就在青达门乡政府工作,下乡的时候经常路过学校,有空也去学校坐坐(同学邱林飞、苏留宝在校工作)。2003年调马场壕,2005年调康巴什工作后就很少回青达门了,偶尔路过学校也只是看一眼,没什么在意。此时站在操场上,此情此景很是凄凉。当年这里欢声笑语,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这里锻炼成长,充满了生机活力……现在杂草丛生,一片寂静。

我不明白怎么突然会这么伤心,想了半天,两个字让我明白了,“母校”。人们把最有感情的学校称为母校,人有情,物亦有情。

好了,让我们再从另一个地方慢慢走近它。

这里是学校东面同学到校的必经之路,右上边的砖房是过去的邮电局。

路北看到的房子是学校的家属房,左边破旧的是最初盖的,同学林金栋、候霞东他们家就在那里住过,右边的房子是后来盖的。

邮电局。

学校与卫生院、兽医站中间的斜坡。

让我们一起走进母校。记得1982年的时候没有围墙,不知道是哪年建的围墙。

听同学说,学校是2008年撤的。大门口的水泥墩虽然用颜料刷过,但青达门学校几个字依然可见,倍感亲切。

进了大门口,对面就是老师们的办公室,我们的毕业照就是在办公室门前照的。

办公室正西平排的教室。

办公室平排东边的教室。

西面最前排的,翻新过,看样子是改造成办公室了。

东面最前排的教室,翻新改造过。

办公室后排东边的是过去的宿舍。

最后排的宿舍、水房。

最后一排,过去的厨房、宿舍。

办公室西墙。

校园内转了一圈,心情实在难以形容,感觉失去了什么,又好像得到了什么。

往日的校园生机盎然,朗朗书声,如今静的只能听到我的脚步声。它像一位逝去的母亲,没有了一点生息,但它又好像有个不灭的灵魂,每当我走到一处校舍前,它都会对我讲述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慢慢的走着,聆听着它的叙说,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出了大门口向南看,是我们过去的操场。

大门口东侧的位置,当年同学们下课后,往供销社冲的地方。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