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共和县 > 正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

日期:2023/2/10 12:47:20 浏览:

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水平,是《决定》的要求,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办学水平靠什么来衡量?外在的指标固然重要,内在的教育质量更是关键。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需要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冲破惯常思维,用智慧、用汗水,蹚出一条新路来。

案例

一所民族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有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不但以一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带动了整个县的教育改革步伐,还在全省的民族教育中打响了影响力。2013年,该校中考数学成绩平均分高出全州近10分;2014年,高出全州近7分。这所学校,就是共和县民族中学,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寄宿制民族中学。

4年前,我选择该校作为研究个案。4年间两次到该校调研听课,并长期关注学校的发展,见证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偶然的机遇

2011年11月,我第一次来到该校。当时的教务主任多结和我详细交流了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缘起。

就在半年前,共和民中偶然间得到了一次去沈阳翔宇中学考察的机会。多结主任和校长在考察期间发现,翔宇中学和共和民中同为寄宿制学校,有很多管理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尤为吸引两人的是,此时翔宇中学正兴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辛苦,可教学成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直都在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课堂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讲课展示,教师只发挥点拨引导作用的模式深深触动了他们。

求新求变,才能发展。回到共和,学校向省教育厅汇报工作,并希望能把教师送到翔宇中学学习教学和管理经验。省教育厅民教处大力支持,马上着手落实协调工作。最终,共和民中与翔宇中学结为友好学校,签订了教师培训协议,由翔宇中学对共和民中教师进行一对一“跟班式”全程培训,两校在此过程中共同探讨和构建高效课堂,推进教学质量。

2011年10月,学校派出了第一批培训教师,并且计划以后的每个月都派出15名教师,最终达成全校全员参训。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一次机遇。共和民中踏上了教学改革之路。

模拟课充满争议

第一批参训回校的教师收获和感触很多。以多结为代表的改革团队认为,最好趁热打铁,把“高效课堂”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经过讨论和研究,学校决定由一名骨干教师代表参训教师面向全校上一节公开模拟课。以下是当时我对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实行小组评分情况的记录。

评分规则:教师在布置小组任务前说明了小组计分规则。满分为5分。课前已安排相互评分的对应组。

实施评价:小组讨论时,教师走到我身边的小组,并未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而是特意再次向组长强调了评分标准。等展示组讲解完毕后,评分组同学直接打分,教师不作评价,而是问全体学生:大家有意见吗?学生每次都会齐声回答没有意见。教师便直接在黑板的计分表中打分。展示活动结束时,教师看着自己手中的一张纸,快速地读出各小组展示学生的姓名和分数,并让计分员注意计分,但教师并没有规定谁是记分员。

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这堂课多少带有模仿的性质。授课教师非常注重“还原”计分规则,但在评价时力不从心,没有很好地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然而,无论如何,这种敢于变革、勇于探索的精神都是宝贵的。

模拟课把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带到了全校教师面前,老师们的质疑声随之而来:“物理课、化学课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汉语文课、藏文课让学生们讲是不可能的。”“这样讲课,光给学生时间了,怎么可能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高效课堂可能对内地的学生比较适合,我们的教育水平还差得远呢……”这些,都是我在观摩课后的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听到的议论。

面对质疑,学校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改革班子坚信高效课堂能给学校带来改变。学校首先鼓励年轻教师将高效课堂逐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针对第一批培训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小组建设不规范、教学生搬硬套、课堂内容安排不合理、对学生学习习惯不重视等提出了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则组织学校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合作编制了导学案,

常态课回归本土

一直到2013年,共和县民族中学共用了两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校180名教师的轮训。在此基础上,为了巩固成绩,推进改革,学校确立了“模式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面提升”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鼓励教师依托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陈规,大胆改革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组织各学科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发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导学案,开展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个层面的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寻找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经过学习、实践和反思,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型和本土化,形成了以下三个环节: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环节——学生们使用导学案自学,理解教材内容,发现问题,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分组合作、讨论质疑”环节——通过同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组与组之间展示讨论,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环节——采用出检测题、互动问答等形式进行小组检测或教师检测,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讲解。

2014年5月,我再一次来到学校,听了一位数学老师的课。与3年前不同的是,这是一堂常态课而非公开课。作为对比,我将其中的评分环节摘录如下:

评分规则:每组推选任意一名学生展示学习成果,A组生展示得1分,b组生展示得2分,c组生展示得3分。

实施评价:教师首先询问全体学生的意见。由于评分标准非常明确,大家的意见也比较统一。当教师也没有异议,就会在黑板上计分。例如:一组派出c组生上台展示。教师问大家计多少分?大家说3分。教师说,“应该计3分。如果不是规定好的话,我还想给他4分”,并且再次对学生进行表扬。另一组派出b组生上台展示。讲述过程中,该学生对于计算过程的讲解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但最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说,“虽然他做错了,但是他讲解得非常好,我们给他加1分”。

在这一堂课上,我感受到“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在该校得到了丰富和充实。教师不仅能纯熟地实践“高效课堂”模式,还灵活地保留了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剔除了那些形式化的内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了。

随着中考成绩突飞猛进,学校的影响不断扩大,青海省各级教育行政单位领导、多个州县校长和老师们先后来到学校视察、参观和交流,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也得到了充分肯定。省教育厅民教处经与共和县教育局交流协商,决定在全省各自治州加大宣传的同时,首先在共和民中的两所生源学校——共和县第一、第二民族小学开始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目前,这两所小学也已踏上教学改革之路。结合“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理念,两所学校在共和民中的引领下,分别开发出了“有效课堂”和“三段九步”教学模式。而共和民中不仅承担着这两所学校教师培训的任务,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帮助,还肩负着对海南州四县、海西州天峻县、果洛州甘德县、海东市等更多民族学校教师推广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重任。

共和民族中学对教学改革的不懈坚持,为民族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教改之路也让我们相信,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只要永不懈怠地耕耘和前进,总有机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达万吉系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多结系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副校长)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