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行唐县 > 正文

将医德仁心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

日期:2023/2/24 8:14:1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3-11

我的父亲出生于1927年9月,1945年初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两次攻打张家口的战役和著名的新保安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并于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1日,父亲幸运地在现场参加了开国大典活动。1950年10月,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196师第一批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前四次战役。1951年3月,父亲从朝鲜战场归来,部队驻扎在北京清河休整,认识了我的母亲,两人相识、恋爱、结婚,1953年9月从部队转业后与母亲一起回到家乡行唐县。

父亲他们那一代人参加革命时都是有追求的,父亲没有留在城市,从部队回到家乡就是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一些实事。因在部队从护士、药剂员,一直成长为一名医生,回到行唐后父亲先在行唐与阜平县交界的口头镇医院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医生生涯,并先后在上方、市同、北龙岗、上碑镇等十几个乡镇医院工作。

行唐县历史悠久,据《正定府志》《行唐县志》记载,“初,帝尧封于唐。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历其地,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这说明行唐的历史可溯源至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代。

行唐北靠太行山,全县境内山地、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经济条件较差,交通落后,基本都是靠牛马运输或步行出行,这给当时父亲行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年父亲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去给乡亲们看病都是靠双腿走路。那些年,行唐北部山区的乡亲们经常能看到一名年轻医生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那便是我父亲的身影。可以说父亲大半辈子用双脚丈量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战争年代练就的精湛医术,为乡亲们治病救命。那些年,年轻的父亲常常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中。

当然,路难走对于父亲这样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很多其他更为棘手的困难在等着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发现一个问题——他在部队学习的是西医外科,回家乡后却发现西医治疗费用昂贵,普通乡亲根本无力承担,再加上当时人们对西医的认识也不足,对西医信任度还不高,父亲的行医生涯面临巨大的考验。适逢国家当时也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中医和减轻老百姓的看病负担,父亲在部队十多年学习西医的基础上又决定自学中医。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物资都很匮乏,很难找到相关方面的书籍,当时一个县真正的中医也不多,也找不到真正的老师来请教学习。于是父亲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几本中医古籍,靠着这几本书和自己在部队行医的经验,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中医之路。

学中医,首先要学开药方,开药方就需要弄明白各种中药的成分、作用。有一次,父亲自己调制了一个药方,适逢他值夜班,就熬制了一剂汤药,自己服用后观察效果。结果,由于药效成分没有掌握好,过于强烈,父亲服用后陷入昏迷。第二天到了吃早饭时间,母亲见父亲没有回来吃饭,于是让大哥赶到单位去找他,这才发现昏迷的父亲。好在父亲慢慢地醒转过来,也算是有惊无险。

中医中不管是望、闻、问、切四大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还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法,最需要的就是实战经验,需要千百次的练习。好的中医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当年父亲想学习针灸,却又找不到人体针灸模型练习,只好用自己身体实验,天天往自己身上扎针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寒暑往复,父亲在大量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技艺,锤炼自己的意志,慢慢成长为一个既能看内科、外科,又能看妇科、儿科、骨科、神经科疾病的综合医生,相当于把自己的医疗室打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救护中心。那个时候为了治疗一个病人,父亲经常深夜赶十几里的山路。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常常是没有休息就又有乡亲找上门来。看着病人家属焦急的目光,父亲只好又披上衣服,奔往病人的家。治疗结束后,东方的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为家乡的人民尽了他一个医生的职责。

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医疗条件总体水平还不是太高,看病难、看病贵是人们遇到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更难些。针对当时的医疗现状,国家要求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并开始积极推行赤脚医生政策。赤脚医生就是指那些经过培训,学习了医学知识,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在生产队为社员们服务的基层医生,乡亲们称之为“土医生”。

在基层工作多年的父亲深深体会到赤脚医生制度的好处,也知道自己一个人就算是跑断了腿,一天走几十里地,也看不了几个病人,只有把医学的火种传播下去,才能惠及更多的老百姓。于是,父亲开始积极投身培训赤脚医生的工作,几年的时间无偿培训了不少当地的学生作为他的徒弟,最终这些徒弟很多都在农村走上治病救人的道路,有的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在1959年11月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又开始在全国积极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时的父亲作为一个党员和基层医生,深深知道这项制度对农民的重要作用,他锲而不舍、苦口婆心地劝说农民积极加入。当时合作医疗就是让农民自己出一点钱,大家联合起来,看病只需要支付部分药费,免除其他的费用,在那时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今天广大农民有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比当年的合作医疗更实惠,让老百姓可以更方便更少掏钱地治得起病。我想父亲作为一个医生在九泉之下若知道这些,应该感到很欣慰。

上世纪90年代,父亲正式离休,但他仍然坚持行医。我们这些晚辈们有的时候也劝父亲,你操劳了一辈子,应该在家安享晚年,别再出去奔波。但父亲不愿意,他舍不下乡亲们,有病人找他看病,他依然背起药箱行走在行唐的土地上,为父老乡亲把诊治病,乐此不疲。

记得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在石家庄的一次聚会上,我见到行唐的一个老乡,谈起我的父亲,他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指着脖子上的手术痕迹说,当年是我父亲救了他的命,那真是奇妙的缘分啊。我想如果不是父亲当年兢兢业业的工作,为数不清的家乡病人治病救命,我也不会在一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遇见曾经被父亲救治的人。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亲作为一个基层医生的伟大,他用自己的医术和职责,以及救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注脚,把自己的医德仁心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百姓们又将他治病救人的故事流传下去……

作为一名军人,父亲经历了近十年战火的洗礼和淬炼;作为一名医生,他来自家乡,又回到家乡,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我想,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他为人民办实事,服务人民,人民就会记着他。当年父亲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他依然是最可爱的人。家乡的许多乡亲,特别是经他的手治好病的人们,也将深深地怀念他,怀念他的医德仁心,怀念他在家乡土地身背医药箱、依然保持军人姿态的厚重背影。(霍建明)

87460862022-03-1117:27:13:0将医德仁心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父亲,家乡,医生,工作,行唐2131866教育热点教育热点

https://img.hebnews.cn/2022-03/11/67a38721-98ac-48d8-9d3e-c4ba19f72ee3.jpg http://edu.hebnews.cn/2022-03/11/content_8746086.htmhttps://m.hebnews.cn/edu/2022-03/11/content_8746086.htm河北法制报我的父亲出生于1927年9月,1945年初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两次攻打张家口的战役和著名的新保安战役、太原战役、平津战役,并于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正定县组织正定籍高校学子开展城市观摩活动02-24

    来源时间为:2023-02-05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王悬悬)为使正定籍大学生更好地看到家乡变化,了解家乡发展,吸引他们毕业后反哺家乡。2月1日下午,正定县委组织……

  • 赞皇县南潘村赞皇县南潘村02-24

    来源时间为:2021-12-28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积淀厚重,赞皇县迄今1400余年了。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于2005年11月正式命名我县为“千年古县”。南潘村同样……

  • 石家庄栾城区引导学子投身家乡建设02-24

    来源时间为:2023-02-07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刁寒)为增强石家庄市栾城区学子对家乡发展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近日,栾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开展“高校学子家乡……

  • 省会媒体重磅报道井陉这名老干部02-24

    来源时间为:2023-02-15方寸落天地一刀印山河王新民篆刻“传统村落”村名印2023年02月13日王新民篆刻的“洪河漕”印章本报记者杜雅楠通讯员马佶今年67……

  • 将医德仁心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02-24

    来源时间为:2022-03-11我的父亲出生于1927年9月,1945年初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两次攻打张家口的战役和著名的新保安战役、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