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乐至县 > 正文

乐至县大学生回乡当“养蚕哥”荣获致富“带头人”

日期:2023/3/13 2:51:21 浏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肖勇是桑岭家庭农场负责人,作为90后大学生,毕业后在外地做过电商,月薪上万,但从小耳濡目染父母乡亲栽桑养蚕的劳作和收获乐趣,种下了一颗亲桑爱蚕的心。在一次与朋友聚会时,偶然间聊起了家乡乐至打造“中国桑都”,从蚕桑文化到政策扶持、从规模化种桑养蚕到桑资源利用,这让从小在“桑乐至”长大的肖勇,越发觉得发展蚕桑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18年,他怀揣梦想,放弃高薪回到了家乡乐至,在东山镇流转土地200余亩,当起了“养蚕哥”。

桑树栽下去,自己却不懂养蚕,肖勇心中只有一个字“学”。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请教蚕桑站技术人员,从刚开始的一季养蚕两三张逐步发展到一季养蚕30余张。不管过程有多艰苦,肖勇始终满怀激情,在他的努力下,产业终于有了起色。不满足于最基础的养蚕卖茧,肖勇接续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走“种桑养蚕+桑园套种+加工蚕丝被”深加工之路,农场也在他的经营下逐步壮大。

“最忙时,来农场帮工的村民达到了50余名。”肖勇说,每年在农场长期帮工的村民有10余名,最多的时候达到50多名,每年发的工资在25万元左右。

吴光凤就是在肖勇农场长期帮工的村民之一,从肖勇建农场起,她和老公就跟其他附近村民一样,选择农闲时到农场打零工。“一有时间,我就和老公来打零工,一年挣得到两三万元,既照顾了家里,又能补贴家用。”吴光凤说。

乐至有着上千年的种桑养蚕历史,但这项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的变迁,一直起起伏伏,没能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打造“中国桑都”目标的实现,蚕桑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了远大的前景。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规模化发展蚕桑产业,肖勇免费向村民以及其他农场主传授指导栽桑养蚕以及蚕丝被等延伸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肖勇有想法、敢创新、肯实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在自身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带领乡亲致富。2023年,荣获“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肖勇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把产业做大做强,把产品做优做精,带动更多的人发展蚕桑产业,促进乐至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审:周瑞峰二审:孙晓萌三审:周琦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