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开远市 > 正文

100年前,云南大山里竟有座国际化城市?

日期:2023/3/14 9:06:28 浏览:

100年前,云南大山里竟有座国际化城市?

大家好,我是城城。

之前我写过一个追火车的人。

齐栋,火车的记录者和跟踪者,追绿皮火车已经二十余年。

她把他追火车的初衷形容为——

抢救性拍摄地去记录时光。

(点击进入传送门)

最近,他去了一趟云南的红河州。

这个古老又让人向往的地方。

他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滇越铁路,去探寻高速时代下,低速生活着的人们。

这次,我们也要邀请他记录了这条铁路上的一个小城。

齐栋说,这是一个被火车拉来的城市。

齐栋说,这里越开越远,终有一天会荣归故里。

——

那些越开越远的火车

终有一天会荣归故里

by齐栋

进入正题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假设在民国时期,有两艘欧洲开往中国的货船,它们装着同样的货物,以同样的速度编队穿过苏伊士运河、亚丁湾和马六甲海峡,驶入南中国海。

这时一艘船准备在北部湾靠岸,另一艘船按原计划驶向上海。

猜猜看货物是先抵达云南内陆一座叫开远的小城,还是享有远东第一都市美誉的上海呢?

比青藏铁路

还要早100年的天路

按照正常逻辑,当时中国西南的滇桂地区,可以说没有一条好走的公路,铁路更是难觅其踪。

若能将货物安安全全地送到云南,就该庆祝一番了,怎么可能和开往上海的货轮竞赛呢?

然而答案却让人大跌眼镜,或者说大家都忘了还有一条穿越国境的铁路。

货船只需去往越南东北部的港口城市海防,货物就可以经由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穿过红河三角洲的冲击平原和云南南部的崇山峻岭,轻而易举地抵达开远或者昆明了。

不必怀疑,这就是一条比青藏铁路还要早100年的天路。

它或许没有青藏铁路那样惊人的海拔,但法国人确实为此挖空了几乎全部的脑洞,才在这些群山环抱的不毛之地开凿出一条天空通道。

铁路弯弯曲曲,像蛇一样盘踞在山脊之上,脚下是万丈深渊的河谷,头顶是翱翔天际的雄鹰。

每当汽笛声响彻耳畔时,这些不可一世的钢铁怪物,往往还要在山那边打转几圈,才会不经意地出现在你面前,仿佛一个耍大牌的电影明星。

在那个时代,它也确实像电影明星那样引人注目。在流传甚广的云南十八怪中,与滇越铁路相关的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独占两怪。

出于对这条铁路的敬仰,我曾三番两次前来拜会。

我体验过石咀——昆明北——王家营的百年米轨列车,这是前些年滇越铁路上仅存的一趟客运列车;

我徒步过可保村——水晶坡——宜良的铁道线,尽管距离并不算长,但也着实体会到滇越铁路厚重的历史;

我在碧色寨尚未网红化前领教了法国人的浪漫,也曾孤独地站在人字桥上,对着空无一人的四岔河峡谷发呆……

△人字桥

这是每个阿根廷球迷

都要来的地方

不过在这些年的探访中,我却始终没有涉足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便是开远。

开远和这条铁路之间的羁绊,从第一根道钉埋下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清朝末年修建的诸多铁路中,往往从勘测阶段便会因风水问题遭到各地乡绅的抵制。

滇越铁路的法商独资身份,使得原本取道建水的方案,在当地爆发的拒修洋路运动下不得不搁置,开远一跃成为这条铁路的最大受益者。

法国人在此大兴土木,修建了法式站房、办公楼、货仓、机车库等铁路设施,车站也成了拥有7股站线的二等站。

△晨光中的法式建筑

火车呼啸而至,带来了无尽财富和人口膨胀。南方沉默的边陲小镇,一举成为比上海等地更早闻到洋货味儿的国际化城市。

弥蒙铁路焕然一新的动车组列车,仅用了一个半钟头的时间,就把我从阳光明媚的昆明,带到了阳光更加明媚的开远。

△弥蒙铁路上的动车组列车

在开远南站的出站口,人们只要漫不经心的一抬头,便能看见凤凰山上的欧式风情建筑。这座2012年建成的凤凰楼,被誉为开远的地标建筑。事实证明,它绝非浪得虚名。

稍后我很快发现,无论身处酒店客房还是开往大塔的旅游列车上,你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它。夜幕降临的时刻,它还会通体发亮,成为整座城市最最光彩夺目的一栋建筑,宛若暗夜中的一座灯塔。

△华灯初上的凤凰楼)

仅凭一座会发光的洋楼,还不足以将我召唤。真正让我打定主意的,还得是那趟开远——大塔的旅游列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开远小火车。

这些年红河州的旅游风生水起,以滇越铁路相关文化为核心的铁道旅行,在这个并未经受多少铁道文化熏陶的国度里,一反常态地杀出了一条寂寞血路。

这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首推以下二位:

一是碧色寨车站。

这座保存完好的法式风情车站,因电影《芳华》的出圈,开始搞起了红色旅游,铁道线上永远站着一群穿绿军装的。这让人感到费解的同时,也隐约折射出一丝荒谬。

二是建水小火车。

△黄色的建水小火车

这趟由临安驶出,途经双龙桥、乡会桥和团山的旅游小火车,由涂装成黄色的DF21型柴油机车牵引,非常可爱。如今的它,俨然已是建水旅行的头牌了。旺季时候,即便把车厢加到10节,也常常一票难求。

先不说碧色寨,建水小火车的火爆,深深刺激了隔壁的石屏。毕竟,当年个碧石铁路的成功修建,可是离不开石屏人陈鹤亭的大力推动。

如今建水人在这条荒废的铁路上浇出了新花,石屏人的屁股坐不住了。他们效仿建水,打造出一趟从石屏开往坝心的旅游小火车。

△红色的石屏小火车

除此之外,还更为贴心地推出一趟来往于石屏和建水之间的客运列车,去竞争一些原本只打算在建水游玩的乘客。

这的确是个非常大胆的尝试,线路的拉长增加了火车机车和车厢的运营成本,却对闲置已久的蒙宝铁路加大了利用率。这对热衷于火车旅行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利好。

△绿色的开远小火车

那么开远小火车呢?

显然,它也是拜建水小火车所赐,成为这三趟小火车中第二个幸运儿。

和一袭黄色涂装的建水小火车,以及红色喜庆的石屏小火车相比,开远人把DF21型柴油机车和YZM1型车厢统统刷成了绿色,也就是中国铁路经典的绿皮火车涂色。

有趣的一幕就此发生,三趟小火车按照身上的颜色,刚好组成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红绿灯。如果按照国旗的颜色,则对应了来自欧洲的立陶宛、来自南美的玻利维亚或来自非洲的塞内加尔。

除去法国,开远当然不会和这些三色旗国家发生什么故事,非要以一种无厘头的方式寻求关联的话,那也只好搬出阿根廷来。

大家都知道阿根廷队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勇夺冠军,但除了当地人外,很少有人知道开远的旧称是阿迷,和阿根廷球迷的缩写一样。阿迷州从明朝初期设置起,一直延续到了民国二十年。

所以滇越铁路修建完成时,开远站的原名就叫阿迷州站(法文:StationdeA-Mi-Tcheou)。

这是每个阿根廷球迷都要来一次的地方。

我忍不住在朋友圈感慨道。

彼时,开往大塔的列车,正缓缓从开远站的一号站台驶出。

当日并非周末,游客却还是将四节M1硬座车厢挤了个满满当当。

观察了一下,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之间的比例,大致为1:1。

△YZM1绿皮车厢

我早就觅得一个靠窗的位子,把车窗抬到最高处,尽情享受一个没有限位器阻挡的开放世界。

就连脖子上那颗硕大的脑袋,也可以像弹簧那样伸缩自如,能够开窗的火车有多美妙,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会明白。

遗憾的是,当下中国铁路的版图里,这种25b和22b型传统绿皮客车已近乎绝迹。

△停靠在开远站的小火车

墨绿色的DF21型柴油机车沿着永不笔直的滇越铁路,穿行在这座山清水秀的滇南小城中。

正午阳光普照,列车如一条吃饱了的响尾蛇,百无聊赖地从轨道两旁的洋酸角树下钻过。这是100多年前法国人种下的植物,也是现存至今的滇越铁路遗产中,唯一还能绽放出生命力的物种。

但从一个更为广义的层面来说,我们理应将那些老骥伏枥的桥梁和车站视为活物。

恰如此刻,列车已稳稳当当地从木花果铁路桥的铁子里爬了出来。

这座由巴底钮勒公司设计的铁路桥,经过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旧刚猛无俦,屹立在泸江河上。

当地人惊叹于它那网格状的美感,仿佛钢桁编织的花篮,故称其为大花桥。

此时列车已将开远城区甩在了身后,但很快又会有一座著名的大桥出现在游客眼前。这回登场的是七孔桥,同样出自巴底钮勒公司之手,不过使用的原材料却并非钢铁,而是石块。

正因如此,当时光穿梭到100年后,你可以在玉林山脚下找到一座欧洲古典风情的高架石拱桥,并为它巧夺天工的建筑造型所深深折服。

继而感慨,在20世纪初期的铁路建设领域,法国和意大利的工程师真是瞄着人类工业美学的顶级殿堂去设计的。

滇越铁路不仅仅是这些能工巧匠们留给开远人的一笔遗产,更是人类工业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一项伟绩。

△列车穿过七孔桥

红河州最洋气的城市

1931年,阿迷县长蒋子孝以四面伸开,连接广远为由,提议将县名改为开远。经中华民国内政部批准,1932年2月19日,开远正式更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远凭借地处滇越铁路中国段的核心位置,得以飞速发展。

苏联援建的开远发电厂和解放军化肥厂相继建设,开远一跃成为滇南地区最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七孔桥上行走的当地人

进入80年代,滇越铁路的运力达到鼎盛,开远站也迎来了生命中最高光的一刻:不但升级为开远铁路分局,还新建了一座颇有苏联风情的车站大楼,也就是长着一颗钟楼脑袋的那幢大黄楼。

这时候的开远,经济上仅次于红河州地区的老大个旧,稳坐第二把交椅。

文化风情上,受滇越铁路的熏陶,你总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风度翩翩的老者,他们不爱喝茶,爱喝咖啡,喜欢吃越南的法式面包。

如果按洋气程度来排名,开远人说他们排第二,那么红河州地区没人敢排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公路建设的大力发展,滇越铁路逐渐显现出运能上的不足。

这毕竟是一条100年前设计的铁路,老化严重,事故频发。受制于米轨的体量,运力也无法和1435mm的准轨铁路相提并论。1997年南昆铁路的通车,使得滇越铁路变得更加鸡肋。2003年,铁道部叫停了昆河铁路(滇越铁路中国段名称)的客运。

自此,开远人再也不能从家门口坐火车了。

更为讽刺的事情发生在10年后……2013年8月,滇越铁路的货运业务也全面停止了。刚刚度过100岁生日没几天的开远站,变成了一桩摆设。

火车,就这样从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越开越远了。

15年没在家门口坐过火车

让我们回到这趟去大塔的列车上。

此时此刻,它穿过了玉林山,在这个现实的维度中,同样越开越远。

车上一对母女,始终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这是第几个隧道啦?妈妈问道。第三个啦!女孩瞪着大眼睛回答。这就是妈妈小时候一直坐的火车哦,太怀念了。妈妈若有所思地说。那我是不是穿越到了你的童年?小女孩好奇地问。

是吧!但我希望你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妈妈说。

会有更好的未来吗?我不知道。

但我从这双天真的眼眸中,读出了一个小女孩对这个世界的无限渴望。

毫无疑问,这位年轻的妈妈,和她五六岁的女儿,一个代表着开远的现在,一个代表着开远的未来。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云南这3地拟成全国示范县!有你的家乡吗?03-14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虽地处极边,但却是历史悠久的边关重镇,声名远播的翡翠商城,青山绿水的休闲宝地,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近年来,腾冲市全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

  • 屏边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03-14

    屏边苗族自治县坐落于大围山脚下,广袤的森林植被给这里带来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也为16万苗族百姓筑起了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但多年来屏边的经济社会发展……

  • 弥勒此镇,“心愿消消乐”暖心“惠群”03-14

    来源时间为:2023-03-10弥勒此镇,“心愿消消乐”暖心“惠群”弥勒此镇,“心愿消消乐”暖心“惠群”2023年03月10日15:32新浪网作者弥勒市融媒体中……

  • 云南蒙自:绿美之城花开四季03-14

    来源时间为:2023-03-09春天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环湖路边红千层花开似火;夏日的南湖畔,蓝花楹绽放如梦如幻,凤凰花开如火如荼;秋天的银杏路上……

  • 100年前,云南大山里竟有座国际化城市?03-14

    100年前,云南大山里竟有座国际化城市?大家好,我是城城。之前我写过一个追火车的人。齐栋,火车的记录者和跟踪者,追绿皮火车已经二十余年。她把他追火车的初衷形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