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渭南市 > 正文

渭南历史上的古城

日期:2023/3/18 21:30:33 浏览:

梁贞明元年(915)十一月改名裕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十二月撤销。

东雍州北魏神

太州唐垂拱元年(685)因避武则天祖讳,将华州改名太州,故址即今华县城,神龙元年(705)复名华州,上元元年(760)十二月又改名太州,宝应元年(762)复名华州。

兴德府唐乾宁四年(897)以华州改名,故址即今华县城,光化元年(898)复为华州。

下邽县、夏封县秦武公伐邽戎,迁其部分部族设置下邽县,故址在渭南市固市镇南2公里故县村;东汉时,董卓迁都长安,华歆求当下邽令,即此。《太平寰宇记》下邽县条载:“废下邽县城,在县(指今下吉镇)东南三十五里。云秦下邽城也,自汉及晋不改。”北魏神

莲勺县西汉设置,故址在渭南市北35公里吝店乡李十三村,后秦撤销县制,北魏太和三年(479)复设,隋大业元年(605)并入下邽县。《元和郡县志》下邽县条载:“汉莲勺县故城,在县东二十二里。”《读史方舆纪要》引如淳说:“莲勺县南有碱池,纵广十余里,乡人名为卤中,汉宣帝微时尝困于莲勺卤中是也。”

南新丰县北魏太和五年(481)设置,故址在渭南市旧城东南2公里明光原上芦村、孟村附近,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渭南县。

渭南县前秦甘露二年(360)分新丰县东部设置,故址在今渭南市旧城东南2公里明光原上芦村、孟村附近,后废;北魏太和五年(481)于故址设立南新丰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名渭南县;隋开皇十四年(594)迁到尤河东岸,即今渭南市旧城,宋熙宁六年(1073)撤销,元丰元年(1078)复设。《太平寰宇记》渭南县条载:“后魏孝昌三年于今县东四里明光原上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废帝三年改南新丰为渭南县,……隋开皇十四年自明光原移于今理。”

中源县西魏分渭南县地设置,故址在渭南市西,北周建德二年(573)撤销。

灵源县西魏分渭南县地设置,故址在渭南市西南20公里,北周建德二年(573)撤销。1985年新编《渭南县志》载:灵源县治在今阳郭镇西北的高家村,附近有灵源泉。

密畤县《渭南县志》载:“汉以渭南置密畤县,隶京兆尹,后汉建武年间省入新丰,旧史失传。”此条不知何据,今附于此。

夏阳县、冀亭县秦惠文王十年(前328)设立夏阳县,故址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西,新莽改名冀亭,东汉复名夏阳。北周明帝二年(558)废。东汉建武元年(25)邓禹自河东汾阴渡河入夏阳;永和五年(140)匈奴南侵,汉王朝曾将上郡侨治夏阳,均指此城,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曾对夏阳城进行了勘查,发现了汉代夏阳城故址在韩城市芝川镇瓦头村之西,吕庄村之北,堡安村之东。城依原而建,北据嵬山,东流澽水,南绕芝水,西环尸乡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50米,南北宽约1500米。东墙、南墙和西墙的一部分保存尚好。城内出土有夯土建筑基址、建筑材料如绳纹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唐乾元三年(760)三月二十三日将河西县改名夏阳县,故址在今合阳县东南20公里,今名夏阳村,属东王乡,宋熙宁三年(1070)降为夏阳镇,并入合阳县。唐中和二年(882)沙陀贵族李克用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军,自夏阳渡河,军驻同州,即其地。《郃阳县志》载:“夏阳故城,在县东南四十里,又名河西城。”

韩城县、韩原县隋开皇十八年(598)设立韩城县,故址在今韩城市东南1000米,今名古城村,五代梁天祐二年(905)改名韩原县,后唐同光年间(923—925)复名韩城,元至元二年(1265)迁到今韩城市西北20公里薛峰镇,六年迁治今韩城市。

郃阳县战国魏合阳邑,归秦后改设为郃阳县,故址在今合阳县东南20公里,北距夏阳村1500米。后秦末县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设,隋开皇十六年(596)移治今合阳县城。《史记·魏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说:“郃阳故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三里。”唐河西县即今夏阳村。

河西县唐武德三年(620)分郃阳县东部设立河西县,故址在合阳县东南20公里,今名夏阳村,属东王乡,乾元三年(760)三月改名夏阳县,而将朝邑县迁治盐坊,改名河西县,故址在大荔县东北,贞元元年(785)撤销。《读史方舆纪要》引宋白说:“河西县,本唐朝邑县地,上元初置河西县,大历五年复置朝邑县,仍析朝邑五乡,并河东三乡,依旧为河西县,县境东西十四里。贞元初,马燧进军至河西,平李怀光是也。”

宫城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分郃阳县地设置,故址在合阳县东北15公里,徐水河北岸,今名宫城村,属百良乡,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

澄城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置,故址即今澄城县城。

长宁县唐武德三年(620)分澄城县北部设置,故址在澄城县西北20公里王庄乡洛城村,地处长宁河南岸,贞观八年(634)撤销。

三门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分郃阳县地设置,故址在澄城县西北15公里,今名三门村,属安里乡,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

临晋县、监晋县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年)灭大荔之戎,筑临晋城,后设临晋县,故址在今大荔县朝邑镇南,新莽改名监晋,东汉复名临晋。《史记·魏世家》载: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秦本纪》载:惠文王后元十二年与梁王会于临晋,均指此。《读史方舆纪要》朝邑县条载:“临晋城,在县西南二里。”东汉末年临晋县迁治今大荔县西南1000米,晋武帝改名大荔县,北魏复名临晋,太和十一年(487)撤销。

怀德县、德驩县秦置怀德县,故址在大荔县东南渭河北岸,新莽改名德驩,东汉撤销。刘邦勘定三秦,赐周勃食邑于怀德,即此。《水经注》载:“渭水东迳平舒城北,……水之阳即怀德县界也。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即怀德县故城也,世谓之高阳城非也。”《史记·周勃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说:“怀德故城,在同州朝邑县西南四十三里。”

大荔县晋武帝以临晋县改名,故址在今大荔县西南1000米,北魏复名临晋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同州府郭下复设大荔县,沿袭至今,故址即今大荔县城。

武乡县北魏孝昌二年(526)设置,故址在大荔县西南1000米,西魏迁入州城,即今大荔县城,隋大业元年(605)改名冯翊县。

五泉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分郃阳县南部设置,以其地有五眼水泉得名,故址在大荔县东北20公里双泉镇附近,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销。

南五泉县、朝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设立南五泉县,故址在大荔县朝邑镇东南2.5公里,西魏大统六年(540)改名朝邑县,唐乾元三年(760)三月二十日撤销,大历五年(770)复设,1958年12月撤销县制,县城拆迁到旧址西北2.5公里处,改设朝邑镇。

冯翊县隋大业元年(605)以武乡县改名,故址即今大荔县城,元至元六年(1269)撤销。

临沮县唐武德元年(618)分冯翊县地设置,故址在大荔县西南,滨临洛河,贞观元年(627)撤销。

河滨县唐武德三年(620)分朝邑县地设置,故址在大荔县东部,滨临黄河,贞观元年(627)撤销。

平民县民国18年(1929)分朝邑、华阴二县黄河滩地,在古大庆关城设置,关城当时在黄河东岸,西距大荔县城32.5公里,民国23年(1934)以后几次黄河暴涨,县城陷入河心,县府迁到黄河西岸堤浒村东5公里处,西南距大荔县城20多公里,1950年5月撤销县制,改设平民镇,1960年以后拆迁,废为田地。

徵县、汜爱县晋北徵邑,秦设徵县,故址在蒲城县洛河东岸避难堡,今属西头乡,新莽改名氾爱,东汉撤销。《太平寰宇记》澄城县条载:“徵城,在今县西南二十二里,……今俗名避难堡。”避难堡,在洛河东岸,地处澄城与蒲城两县交界,今属蒲城县管辖,东距澄城县10多公里,西南距蒲城县30公里。

重泉县、调泉县春秋重泉邑,秦设重泉县,故址在蒲城县东南25公里,今名重泉村,属钤铒乡,新莽改名调泉,东汉复名重泉,北魏太和二年(478)县废。《史记·秦本纪》“简公六年,堑洛城重泉”即此。

南白水县、蒲城县、奉先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分白水县地设置南白水县,故址即今蒲城县城,西魏大统六年(540)改名蒲城县,唐开元四年(716)十月二十八日又改名奉先县,宋开宝四年(971)复名蒲城。

白水县秦孝公十二年(前351)始设白水县,故址即今白水县城,西汉撤销,北魏太和二年(478)复设,元末移治县南2.5公里,即今古城村,明洪武三年(1370)迁回旧城。《陕西通志》载:“白水县城池,相传唐尉迟恭监筑,元末兵燹,主薄丁华权移治于南临川,明洪武三年知县张三同还旧治,始加修筑,周四里,高二丈,池深一丈,建三门。”

衙县、达昌县春秋彭衙邑,战国晚期秦改设衙县,故址在白水县东北30公里,今名彭衙村,分为南彭衙和北彭衙,属纵目乡;新莽改名达昌,东汉复名衙县,晋惠帝时县废。《左传》文公二年“秦晋战于彭衙,秦师败绩”即此。东汉初,邓禹打败更始将公乘歙于衙;永初五年(111)匈奴南侵,上郡侨治衙县,均指此。唐杜甫有“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的诗句。

粟邑县、粟城县汉景帝设置粟邑县,故址在白水县西北14公里尧禾镇,新莽改名粟城,东汉初县废,永元九年(97)复设,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撤销。《汉书·薛宣传》:“粟邑县小,僻在山中,民谨朴易治”;《后汉书·耿夔传》:“永元三年讨粟邑侯”;东晋大兴元年(318)刘曜讨伐靳准于平阳,既而西屯粟邑”,均指此。《元和郡县志》白水县条载:“粟邑故城,在县西北二十八里。”

姚谷县北魏太和二年(478)设置,以姚谷水(今名孔走河)得名,故址在白水县东北史官乡,隋开皇三年(583)撤销。《白水县志》载:“姚谷城,在县东北六十里,近黄龙山,久无城址。”

频阳县秦厉公二十一年(前456)设置,故址在富平县窦村镇东北27.5公里,今名故城村,属美原乡,北魏景明元年(500)撤销。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6)王翦称病归频阳,即此。《长安志》美原县条载:“频阳故城,在县西南五里。周六里一百五十步。”

富平县西汉富平县设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县境,东汉末年迁治怀德城,故址在今富平县窦村镇西北7公里,今名怀阳城,属华朱乡;西魏大统五年(539)又迁到窦村镇北7公里旧县村,唐开元元年(713)迁治义亭城,故址在今窦村镇南,后复旧城,金代撤销县制,元至元元年(1264)复设,因旧城被都尔苏破坏,守将张良弼于窑桥头新筑县城,即今富平县旧城,在窦村镇西北1.5公里。《太平寰宇记》载:富平县在耀州东南25公里,西魏大统五年自怀德城移治,唐开元中曾移治于义亭城;又载“怀德城在今县西南十一里”,今旧县村正合《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怀德城今名怀阳城,在旧县村西稍南5公里,所以唐宋时期的富平县即今旧县村。

泥阳县西汉泥阳县设在今甘肃省宁县东南,东汉末年迁设在祋祤县境,故址在富平县西北17.5公里安家窑附近,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撤销,景明元年(500)复设,隋开皇六年(586)改名华原县,迁到今耀县城。《元和郡县志》华原县载:“泥阳故城,在县东南十七里。”

土门护军、土门县前秦设置土门护军,故址在富平县薛镇西北1.5公里,今名土木坊。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设土门县,旋废。《耀州志》载:“土门故城,在富平县东北七十里明月山下。”《富平县志》载:“土门城,在频阳县西北十里,今为土门坊,苻秦时土门护军城也。”土木坊正在频阳故城(今名古城村)西北5公里,地处明月山下,土木即土门之讹。北魏景明元年(500)分同官县地复设土门县,故址在富平县窦村镇东北32公里,今名美原镇,隋大业元年(605)撤销,义宁二年(618)又置,唐贞观十七年(643)再撤。

美原县唐咸亨二年(671)十二月二十一日分富平、华原、蒲城3县各一部分,在土门旧城设立美原县,故址即今富平县美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2022云南各市GDP公布,曲靖领跑全省,楚雄超大理,你03-18

    2022云南各市GDp公布,曲靖领跑全省,楚雄超大理,你的家乡第几等了一个月,云南省全省以及云南省16个州市的GDp终于全部公布出来了。作为西南边陲的省份,云南……

  • 昆明益康路社区开展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03-18

    来源时间为:2023-03-08云南网讯(记者杨萍通讯员车晓君)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为庆祝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弘扬社区巾帼风采……

  • 渭南历史上的古城03-18

    故址在渭南市南师村西,今名甘泉村。《太平寰宇记》下邽县条载:“故甘泉城,在县东南四十里,以此地水多咸苦,城中井泉独甘,故名甘泉。亦谓之夏王城,俗传赫连勃勃所筑。……

  • 看球赛游圣地悟初心一张球票游延安03-18

    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旅行社集中购买团体球票,可享受递次价格优惠。02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凡参加球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可凭参赛证件免费游览推荐旅游景区;凡持有……

  • 起舞宝鸡”融媒体大直播来了!2月6日让我们一起开逛03-18

    来源时间为:2021-02-01这里历史悠久是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的炎帝故里还是周秦两个帝国王朝的发祥地这里文化灿烂漫长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也从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