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保山市 > 正文

【永昌大地】故乡安邦的别样年味/朱加文(保山)

日期:2023/3/18 23:11:17 浏览:

故乡安邦的别样年味

朱加文

安邦,位于隆阳区西北部,怒江东岸的怒山山脉群之中。安邦的春节是从杀年猪开始的。进入腊月初,寨子中的人家开始轮流杀年猪,用来制作腊肉、香肠、火腿、淹萝卜丝肉、骨头渣等。一家一天,20多家的年猪杀完就到腊月二十三了。

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又是送灶日。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和糯米面做大汤圆,汤圆里面要包上核桃仁、杏仁、花生仁与红糖搅拌的馅儿。汤圆放入灶台的大锅里煮,生的沉底,熟的浮在沸水表面,煮好了盛在白瓷碗里,再把切碎的红糖撒在大汤圆的表面。点燃四柱香,两柱插在灶台旁,两柱插在正房正堂天地灶君处,每柱香一碗大汤圆,碗上摆放一双筷子。

一切准备好后,父亲叩首祈祷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家里一年的情况。这时,我兄弟俩的任务就是在天井燃放鞭炮,父亲在鞭炮声中为灶王爷焚烧纸钱,美其名曰送灶王升天。焚烧纸钱时,父亲会祷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送灶仪式完成后,我一家围着火塘吃一边吃红糖糯米汤圆,一边听父亲说为什么要用红糖糯米汤圆送灶王爷。按旧时的说法,用红糖糯米汤圆粘住灶王爷的嘴,他到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就是希望灶王爷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时多说好话,不讲坏话。如果讲坏话,红糖糯米汤圆就会把烂王爷的嘴贴起。现在回想起来,这不就是典型的儒家文化“隐恶扬善”在春节民俗中最好的体现吗?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大年三十这几天,助灶王爷上天去了,所以家家户户开始翻新灶洞,清理烟囱。过去用的是土基做的土灶,容易烂,而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炉条灶。灶台上却贴上了白生生的磁砖,非常干净整洁了,灶台旁边的案板上多了一些家用电器,所以一般都只是清理一下烟囱。如果有的人家还没有做灶,或者重新做灶,就在这几日请师傅赶紧干活,力争在除夕前完工。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又用红糖糯米汤圆迎灶王爷回家,灶王爷看到干净整洁的灶台顿时心生欢喜,保佑家人一年四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这也许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以神道设教来教化民众的一种春节民俗体现。厨灶乃一家饮食制作的地方,干净卫生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生活方式,送灶王爷、迎灶王爷的习俗至今还在广大农村流传着,与民以食为天,厨房卫生为重的民本思想是分不开的。只要农村还没有城镇化,这种民俗将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这几年送灶迎灶就是我带着儿子去完成那祭祀的仪式。

除夕到来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年货,红糖、糯米粉、春联、门神(大门神一般都是骑马的关羽和张飞,堂屋门神一般都是站立的尉迟恭和秦叔宝)、喜神、果仁、糖果、腊肉已经在火塘上方熏好了。鸡鸭一般都是自己家养的,土鸡蛋已经静静躺在鸡窝里了,米酒已经酿好,静等除夕的到来。

除夕是腊月里最忙碌的一天。天刚亮全家就开始忙起来,打扫卫生除尘的,贴春联挂灯笼、贴福字、贴年画的,猪圈门马圈门羊圈门牛圈门都要贴上喜神的,有杀鸡煮猪头三牲的。接祖祭祖是大事,下午三点就开始接祖祭祖了,祭祖时要放鞭炮寓意辞旧迎新接祖先回家过年,祭祖完成后全家要围坐在正屋的正堂中间吃团圆饭。

在外的游子不计代价都要在吃团圆饭前赶到家中,接过父母递给的碗筷,幸福的边吃边交谈,老父老母高兴地给归来的游子夹菜,游子则眼含幸福的泪花大口大口吃父母夹来的菜饭。团圆饭结束后,老父老母从柴房里抱出冬天就准备好的大树干柴,架在火塘面上,把火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守岁,倾听游子诉说在外打工的辛酸历程,话说来年的希望与梦想,小孩依畏在父母的怀里安静的听爷爷讲家族古老的故事。父亲在大门的缝隙里装好一些硬币和红包,然后教儿子有要在鸡叫头声时起来开财门的吉祥语:我家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凌晨零时,全村霎时间鞭炮响起,几百束烟花爆竹齐刷刷升上天空,绚烂的烟花把故乡的夜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正应了那句诗“火树银花不夜天”。随着守岁的完成,鞭炮声渐渐减少,老人小孩开始睡觉,因为小孩还有一项要完成的任务,开财门。零晨四点,公鸡开始打鸣,各家各户都传出奶声奶气的童声:“我家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吉利声、开门声、鞭炮声、声声入耳。

故乡安邦正月初一还有抢头水的春节习俗呢。每个寨子有一眼泉水,故乡叫作龙洞。大年初一抢头水,谁家第一个到龙洞取得头水,预示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勤劳致富。所以,开了财门后,在去龙洞取水的路上,就传来桶的碰撞声、犬吠声、鸡鸣声、脚步声。还有点点星光在游动,那是抢水人手中拿着点燃的香火亮光,一枝香一页钱纸一担水,就是村民感谢大自然给予人们365天甘甜泉水的一种敬畏方式,感恩成了抢头水文化内涵。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全家老少起床后都换上了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新帽子。老父老母又把火烧得旺旺的,在火塘中央架上一口大铜锣锅,注上大半锅水,母亲开始用糯米面和汤圆,汤圆有大汤圆和小汤圆之分。大汤圆里要包上红糖拌果仁的馅儿,个数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不是12个就是24个。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和12代表一年有12个月,如果和24个代表一年有24节气。大汤圆里面会包上几枚硬币,吃汤圆时如果谁第一个吃到硬币,则寓意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好运连连。小汤圆的个数则不限制,想和多少就和多少,全家够吃就好。

正月初一要求一整天不准吃晕(肉)的,只能吃汤圆或用核桃油炸的糯米面粑粑。一年365天,正月初一要吃素食,敬天、敬地、敬神、敬祖宗都用汤圆。碗筷,砧板,刀子等一切用物家具都必须用青蒿叶清洗一遍,用这样的碗筷祭祀才是诚心的。用现代的科学眼光来看待祖先留下来的这一春节习俗,还是蛮有科学道理的,因为青蒿叶里有青蒿素,可以用来消毒杀菌。

过年为什么放鞭炮?祭祀用具为什么用青蒿叶?因为鞭炮中含有硫磺,硫磺对空气对居家环境有消毒的作用,鞭炮纸满地红,就得打扫卫生,所以过年放鞭炮不仅是为春节提供了热闹祥和的气氛,还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消毒。青蒿叶里有青蒿素,可以对厨房碗筷进行消毒杀菌。因此,古人传下来的这些春节习俗未必都是迷信呀!

汤圆煮好了,首先盛好四碗先到房屋后山的山神堂中祭祀山神。因为故乡安邦居住在怒山的大山中,靠山吃山,是大山养育了村民。所以人们对大山非常敬畏,所以先祭祀山神,然后才祭祀天地、门神、灶君、土地、火塘太子,最后才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全家围起来开始吃汤圆,吃汤圆时如果吃到硬币,那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吃完汤圆家人开始互相发红包,此刻最高兴的是小孩了,他们手里摇着红包,三三两两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少男少女则把自己打扮得漂要亮亮的,三五成群结队到安邦河的公路上散步,四邻八寨的人聚集在安邦河边,篝火燃起来、山歌唱起来、情话讲起来、美酒喝起来,这里就变成了天然的婚姻介绍所。彝族白族小伙看上了汉族姑娘,汉族小伙看上了彝族白族少女。大年初一,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小伙少女只要彼此对上了眼,二月提亲、四月放媒、六月许话、八月订亲、十月结婚,来年就生一个大胖小子。故乡安邦村是典型的彝、汉、白、苗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彝、汉、白、苗通婚率非常高,有诗为证:“安邦河上话斜阳,彝汉白苗一家亲。”这与安邦河畔正月初一春节踏歌习俗是分不开的。

正月初二祭祀用的大部分是晕菜和米酒,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初二祭祀唯一用素的是天地和灶君,米饭头上加核桃油炸豆腐就是供品了。

为了感谢大山的馈赠与呵护,故乡安邦村民要在初二这天,每家每户都要煮一枚自家产的土鸡蛋,美其名曰“圆鸡”敬奉山神,一是感谢大山的无私奉献,二祈求山神的庇佑,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昌盛、国泰民安。故乡的土鸡蛋不单单是一种美食了,它还是大山里的人与大自然沟通的媒介,赋予了神性。

正月初二,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出行。请懂文化的人翻一翻老皇历,看今天的喜神方在哪方,三四家一起约着去举行出行仪式,每家用盘子端上供果、圆鸡(鸡蛋)一枚、猪肉一块、米饭一碗、香茶一盏、美酒一杯、红烛一对、鞭炮一挂、喜神一双、香钱纸火四柱,大家一起到寨边旷野中找块干净的草坡,摆放好供品,再找几块鹅卵石放在一傍,行礼叩拜。仪试结束,每人拿一枚鹅卵石放入口袋中,象征新的一年出门打工宝财归家、出入平安。家里养牛、羊、马的人家,还得备一份这样的礼品到放牧的草场祭祀山神,祈求山神保佑牛羊成群、六畜兴旺。

近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有钱了,都买了私家车,正月初二对有车的人家来说到山上打牙祭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供品是公鸡一只、猪肉一坨、鸡蛋一枚、喜神两对(一对祭祀时焚烧祭神,一对贴在车上保佑四季出入平安),开车到山上有水的地方进行野炊祭祀活动,祈求山神保佑人车出入平安。

大年初二下午还有拜年的习俗。拜干爹的、拜朋友的、拜姊妹的、拜师傅的,亲戚朋友互相走动,即增进了情感,又增加了友谊。

到了初四,就有人外出打工去了。初六大部分年轻人都各奔东西,整个山村又恢复了宁静,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故乡安邦的年味就这样被按下了暂停键,似乎要养精蓄锐等侍腊月的到来。

故乡安邦的年味里似乎没有元宵节的份儿。元宵节已经没有了任何仪式,留守老人小孩正月十五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元宵晚会是元宵节在故乡唯一的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春节习俗有的也慢慢消失了。当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后,抢头水的习俗就自然而然消失了;当封山育林后,牛羊进行了圈养革命,到牧场祭祀山神的的活动也取消了;当摩托,小轿车多起来后,年轻的小伙姑娘都在车上兜风去了,安邦河畔的踏歌习俗也淡化了。

不过,春节的习俗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汇入了新的元素,如除夕烧大火守夜演变成了看春晚,用手机抢红包代替了传统的发红包,私家车的增多,又多了一项初二驾车打牙祭的野炊活动。

故乡安邦春节习俗的最大载体就是祭祀,它的民俗文化内涵给了我们最大的启示为。一是让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敬畏天地、自然、祖先,寻根问祖,从而在家里形成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爱护幼小;在礼会生活中形成爱护青山绿水、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做一名会格的公民。二是求个心安理得,就像孔子说的,不怨天不忧人。远方的游子不远万里从它乡赶到家里和家人吃一顿除夕团圆饭,就是求个心安理得。正月初一初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只求新的一年里过得心安。心的归属是人生最大的问题。归属感也许就是故乡安邦春节最大的文化内涵了。

如今父母已老,作为家里的长子,这几年春节的祭祀活动都由我主持。在主持祭祀话动过成中,身边始终带着儿子。潜移默化中,让故乡安邦的春节习俗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