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红安县 > 正文

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

日期:2023/4/6 16:19:04 浏览: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旨在通过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解决长期困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红色旅游成为各地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推力和乡村振兴重要引领产业。本文选取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山东省临沂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4个试点单位,聚焦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的先进经验,以资借鉴。

河南新县:

做好“红”字文章助力老区振兴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张莹莹文/图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考察调研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冬日暖阳下,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新县参观、游览的人一拨又一拨。位于大别山腹地、豫鄂两省接合部的新县,近日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新县红旗飘飘雕塑

走近新县英雄山,山顶上矗立的革命标志性建筑——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十分显眼,上边有八面红旗,象征着鄂豫皖苏区的八支红军队伍。从1921年到1949年,鄂豫皖苏区在党的领导下,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

“近年来,新县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和‘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定位,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做好‘红’字文章,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宗军介绍,2019年,新县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叫响了“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品牌,目前以红色为引领的全域旅游已发展成为新县的支柱产业。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36.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2.3%。

据了解,新县共有革命旧址、遗址36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24处、市县级118处;有在册博物馆、纪念馆17个,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共建成3A级以上景区20家,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5处景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6处革命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田铺乡河铺村的苍松翠柏之间,开国将军许世友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田铺乡,每年前来拜谒、观瞻将军墓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给当地发展红色旅游树立了信心。2014年起,田铺乡政府与田铺大塆的村支“两委”开始着手村庄改造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综合整治,并结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田铺定位“将军故里、生态家园、创客小镇”。

成立农村合作社,招村民入股分红;与旅游公司合作,改造旧房危房,搭建田铺独一无二的创客小镇……如今的大湾村既有民俗农家乐、农耕体验区,也有公益创客平台、咖啡馆、书吧、主题商店等。“元旦期间来了很多游客。习近平总书记来过俺家,俺们不用打广告,经常满员。”“老家寒舍”民宿的主人韩光莹乐呵呵地说。

田铺大塆村只是一个缩影。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以“红”配“绿”发展乡村旅游,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在此基础上,新县正做强教育培训,发展研学旅行,深化业态融合,多措并举做大红色产业。例如,建成大别山干部学院,设置情景教学、体察教学、访谈式教学等十大类课程体系,开发“一个党内政治文化展馆,红色首府景区、箭厂河乡革命旧址群、红廉文化园、许世友将军故里”为主体的“一展馆四基地”红色文化精品教育线路,累计培训了70多万人次,带动发展教育培训机构26家,大别山红色教育旅游品牌价值达38.6亿元。

同时,推动红色旅游与农业、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新县创新实施大别山(新县)“百村传承·百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构筑“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布局,打造“红色传承”“豫风楚韵”“两山实践”3条精品线路,推进红色乡村提档升级。用旅游贯通农业要素,实施“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工程,推动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全县发展“红色饭庄”“将军饭庄”等红色主题农家乐700余家、红色精品民宿120处,开发“将军茶”“将军菜”“将军酒”等各类红色旅游商品340种,全县84%的群众在红色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相关经验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典型案例。

如今的革命老区新县,正统筹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广西全州:

在八桂大地谱写“红色旅游+”新篇章

中国文化报驻广西记者郭凯倩

新年伊始,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迎来新一批的游客。参观者们通过4D影视场景、角色扮演、沉浸式走读等方式,在红色之旅中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面对面”。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10家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全州县成功入选。

全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州县积极探索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用活长征文化资源,讲好长征故事,在八桂大地上谱写了红色热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在桂林的全州、兴安、灌阳三县浴血奋战,打响了历时9天的湘江战役。作为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全州县是红军活动区域最广泛、发生战斗最激烈、留下战斗遗址最丰富的地区,现在仍留存有脚山铺阻击战旧址、三大渡口等革命遗址遗存168处,数量居桂林市17个县(市、区)第一位。

▲游客在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体验红色研学游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脚山铺阻击战旧址所在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依旧在耳,也是我们做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不竭动力。”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周运良说,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湘江血战的历史被更多人熟知和铭记。据统计,从2021年4月截至目前,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共接待游客361万人次。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只是全州县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围绕纪念园,全州县正在加快完善其他相关纪念设施。当下,位于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游客服务中心和“湘江忠魂”剧院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这也是全州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建设项目之一。

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全州段)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邓连芳介绍,全州县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的主要建设地区,一系列项目包括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全州湘江战役渡口遗址群保护展示项目,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湘江忠魂剧院,打造一批特色村落,设置驿站、讲习所、历史故事重现点等,全方位、系统性地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借助红色旅游东风,全州县整合全县红色革命遗址遗存点,打造党史情景教学现场点,开拓红色旅游的深度和广度,带动了服务业迅速复苏。如今,该县共建成了2个红色文化长廊,推出党性教育、文旅融合等8条精品红色研学路线,打造“一村三园”党员教育基地“红色矩阵”,开设了以重走长征路、聆听初心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合唱红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行走中的红色课堂”。同时还结合“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系列活动,设计推出素质拓展、角色扮演等沉浸式研学课程,让红色革命遗产焕发新光彩。

距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10分钟车程的才湾镇南一村,是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发生地。近年来,南一村下辖的毛竹山自然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融合发展,成为广西乡村振兴的“网红村”,逐步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促增收。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全村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

以“红古绿”三色互融为理念,全州县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据全州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通过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教育等融合发展,全州县形成了以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全州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发展。2021年,全州县接待游客726.39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游客5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01%;旅游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30.35%。

全州县委书记朱鹃屏表示,全州县将积极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以红色项目为抓手,用好用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将全州打造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山东临沂:

红色故事赋予文旅持久生命力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文/图

▲临沂市探索将群众文艺作品纳入红色旅游线路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27家、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10个……这是截至今年1月初,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红色资源库的数据。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10家试点单位名单,山东省临沂市入选。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站上了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从遗产资源调查保护到新兴业态打造,过去两年,临沂市以系统思维谋划红色旅游发展,走出一条以创新求突破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是临沂市的发展根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近年来鼓舞激励着临沂人民奋进新征程。

近年来,临沂市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每年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建立完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协调机制,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分级分批公布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名录。编制实施《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组织开展革命文物征集、展陈、宣传、人才培养等专题活动。

今年元旦假期,家住临沂市平邑县城的李萌潇一家,专程来到平邑县九间棚旅游区,参观红色展览馆,感悟革命遗址遗迹的温度。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邑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中共山东省委曾先后3次来到这里,领导建立县级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八路军第115师首次从这里踏上沂蒙大地,在此辗转战斗两年多,并召开著名的桃峪高干会议……

革命文化遗产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石,强化资源调查、项目保护至关重要。2022年,平邑县作为山东省8个试点地区之一,启动红色文化资源普查。总结梳理相关经验后,今年临沂市计划启动全市文化资源调查。

“沂水桃棵子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岱崮地貌”红色研学线路以“亲情沂蒙”为线路主题,讲好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开发沉浸式红培教学课程……近期,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的红色研学线路展播活动,受到多方关注。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研学旅游“红线”,更好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相关规划团队,充分考虑各县区发展现状以及线路沿线景区文化禀赋和资源开发条件,提出打造5条线路、沿线景区提档升级的发展思路。

红色文化优势转为旅游市场潜力,大有文章可做。摊大饼一样将红色资源摆到游客面前,显然不符合新时代旅游业态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