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三都水族自治县 > 正文

喜讯!三都再添“国字”招牌

日期:2023/4/10 10:25:45 浏览:

三都县成立于1957年,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辖6镇2街道,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水族、布依族、苗族等29个民族,总人口近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7.4%。近年来,三都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当作推动一个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加强领导抓创建、突出主线抓创建、融入大局抓创建、完善机制抓创建、务求实效抓创建、提高能力抓创建,促进水乡40万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彻底撕掉千百来绝对贫困的标签,铿锵迈向美好新未来。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2019年12月三都县调整充实以县四家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3月从全县各级各部门抽调26名骨干力量到创建办脱产专抓创建协调、调度、督促问效等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坚持高位谋划,主动担当作为,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测评指标指导开展全县创建工作。

闻令而动,遵令而行。3月25日,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朱奉余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发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总攻动员令,县、镇、村三级迅速响应,260家单位迅速推进,6个督导组全程督促问效,全县创建工作由多年的“蓄势待发”进入最后的“百米冲刺”。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县委、县政府把加强领导作为抓创建第一要务,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政绩考核、巡视巡察、检查剖析、财政预算。特别是县四家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以上率下,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常态化到一线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破解难题,有力推动全县创建工作行稳致远。

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三都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上和改善民生上。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18亿元,比2013年(下同)增长102.9%;财政总收入5.94亿元,增长8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67亿元,增长86.4%。2019年“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排在全省乙类县第一名。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8.4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上报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9.9亿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2亿元,同比增长1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3.13亿元,同比增长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34036元、12365元,同比增长9%、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地洁、山绿的美丽三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47%,排全州第一、全省第八,是贵州省十大重点林区县之一。三都县先后获“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森林氧吧”等称号,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全县有11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1个自然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3个镇荣获“省级森林乡镇”称号,15个村荣获“省级森林乡村”称号,三都桥水质自动监测站获评全国首批“最美水站”。山清水秀、绿色家园成为各族群众引以为豪的靓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县委、县政府抢抓中央统战部、广州市、深圳市等定点、对口帮扶机遇,组建91个驻村工作队,下派2745名干部脱产驻村,投入资金88.4亿元,实施项目5181个,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让各族群众同步进入小康社会,2019年实现了提前一年退出贫困县序列目标,由全州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县,彻底撕掉三都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并以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脱贫实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大考”。

绵绵用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三都县把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少数民族群众通用语言障碍问题,采取集中培训、广播教学、“小黑板”“小手牵大手”等多种方式,深入实施普通话和实用技能“双培”行动,2018年来培训23000余人次,实现全县16岁至65岁少数民族群众汉语言障碍基本消除。

创新宣传载体和宣传形式,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从4月开始,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线上示范创建专栏30期,举办线上民族团结知识挑战赛吸引全县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竞答页面访问量突破150万人次,积极传播民族团结理念,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全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三都县把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繁荣民族文艺创作,源源不断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提供源泉和养分。创作苗族舞蹈《跺月亮》荣获荷花奖二等奖;《水族斗角》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合类表演项目一等奖;纪录片《绣》获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水族舞剧《木楼古歌》进京展演获好评;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水族剪纸、水族双歌“旭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星》等28部水书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创新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构建嵌入式社区。2020年5月8日,三都县召开移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从群众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活动等日常环节入手,打造10个各具特色的示范性互嵌式移民社区,形成中和镇雪花湖社区“搭建‘五桥’建好‘五家’”、凤羽街道城南社区“打好‘五张牌’”等一批示范品牌,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加强流动人员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都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常州、浙江安吉、诸暨等地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为三都籍外出务工群众提供金融、维权、教育、社保、创业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在当地务工的三都籍群众被当地人称为“新市民”,三都县驻江苏常州农民工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互观互检,互学互鉴。“按照‘九进’不同领域,常态化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实地感受家乡发展变化,亲身体会同为中华民族的温暖和荣耀。”县创建办第三督导组组长梁家源说。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我们依托水族端节、卯节,布依族小年节等传统节庆,精心组织开展民歌对唱、美食大赛、赛马、斗牛等民间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县民宗局副局长韦元调说。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健全法规体系,深入贯彻《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和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先后出台《三都水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文化保护条例》等8个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坚定不移用法律法规来保障民族团结。

加强“滴灌式”宣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建“双语”宣传小分队深入民族村寨、田间地头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2020年以来,以赶集、召开院坝会、举办夜校等为契机,先后发放学习宣传资料150000余份(册),绘制民族团结文化墙10000余面,张贴宣传画20000余份,在全县大力营造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守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0年8月,三都县出台《关于凝聚乡贤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着力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搭建“乡贤会”平台,吸引和凝聚各方能人志士关注和支持家乡发展,为全县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三都县法院将创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推行车载巡回法庭、双语审判、家事法庭惠民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法律、教育、协商、调解等方式,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矛盾纠纷。多年来,三都县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在全省前列,2019年全县人民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形势要有新担当。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是终点,而是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生活的起点。三都县委、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县40万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豪迈姿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业化、制度化、平台化、工程化、品牌化、示范化“六化同步”为引爆点,加快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高质量推动“示范县”向“模范县”迈进,让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成果,高质量推动“示范县”向“模范县”迈进,让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END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