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静乐县 > 正文

帮静乐县张氏寻根问祖

日期:2023/4/19 0:48:41 浏览:

8月25日,《原平故事》后台收到私信:

“您好。我是静乐县城张建军,今年62岁了。想问一下,清朝后期,崞县东岗张氏还有没有后人?据说我的世祖从崞县东岗迁移到静乐县约5代人。约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759-1859年。依辈数排名:张尔达,张全政,张永成,张天寿等。劳驾提供点信息,家里老人们在念叨着哩。现在原平市只有一个东岗村吗?或者提供一下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联系方式。多谢了!”

《原平故事》回复:

“原平只有一个东岗村,是南同川的一个村子,原属于南白乡,撤销南白乡之后,属于同川镇。现在的居民大部分仍然是张姓,和相邻的横院村张姓应该是一家。”

静乐县张建军说:

“非常感谢您。还希望能得到更清晰的线索以及东岗村张氏联系人。”

《原平故事》回复:

“把你们迁移至静乐的家族情况写出来,给我,《原平故事》帮你们完成这件寻亲事,并为你们寻根全程服务。”

就这样,《原平故事》继前年为内蒙古侯氏人家寻根问祖,又接下了类似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专门从事原平地域文化研究和挖掘的团队,所以对这样的事乐此不疲。

东岗村,原属南白乡,今属同川镇,是一个并不大的村庄。周围有巩岗、刘岗、中原岗等带“岗”字的村子。据了解,这一带的张姓,均出自横院村。于是,我们和《滹沱衍派张氏族乘》的主编张晋生取得联系,询问了东岗、横院等村的现状。据老张介绍,横院村已经没有了,明朝举人张盘的坟墓也没有了,但张氏族人还有不少依然分布各个村子。

老张查了家谱,告知我们清末迁往静乐县的有二十七世张兴林、二十八世张城。

之后,我们又与现任市总工会主席赵世伟联系,请他帮忙寻找东岗村清楚这方面情况的人。因为赵主席也是原来南白乡的人,与家乡那边相对熟悉。

那天,张建军发过来一个图片,上面是一个碑。仔细辨认,前款有如下字样:“可溯祖籍变迁,崞县东岗——静乐县城——阳曲县北小店。张门本族近系可溯立祖张大成、赵氏,高祖父母张尔达、白氏,曾祖父母张全政、王氏。祖父母张永成、任氏。”

张建军说:“碑上写的就是世祖从崞县东岗迁移到静乐县约5代人。约清乾隆至咸丰年间,1759-1859年。依辈数排名:xxx,xxx,张尔达,张全政,张永成,张天寿等。”

进一步查阅《滹沱衍派张氏族乘》,我们看到有如下文字:“吾祖武哉,实出轩辕,乃汉留侯张良华胄之裔。现已追溯于唐代金吴长司,卫录仕参军婺州志和十三世孙懿公之身。懿公乃张良三十五世孙,江西‘上禾派’,饶州府西南。早年懿公从军,征战于广东和山东之地,后又转到边关雍州,在临祧携眷镇守边关。到了南宋绍兴末(1162),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寇关入境,嘉峪关失守。由于朝廷昏庸腐败,援力不济,致使宋军大败。顿时陇陕一带或陷或复境内骚动,民不获所。在此纷乱之际吾祖懿公率眷逃亡于吾乡,避在同川深山里隐居。”

之后,张懿和儿子张锡、张舜分居三处,因安全计分支两股不同谱。到了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主铁木真破金攻取金西京,忻代崞诸郡为铁木真所占有。张舜六世孙仲琮兄弟三人应征入伍随蒙军讨金,其间三人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忽必烈取定天下建大都于北京,定国号为“元”。张仲琮等三人分别授都督、仓使、都统等职,并列为元朝开国名将。此后张舜七、八、九、十世,整整五代人二十七员战将,为元朝九十多年的江山忠心耿耿。最后十三世文贵,为元朝提领千户,保元顺帝。明初朱元璋取宁国府,文贵以螳臂挡车不能支,遂杀妻妾自刎,三子皆尽节。

张姓经过宋辽金时代,逃亡流落,奋发图强,到元代又已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横院村十八亩大的柏树老坟有元至正十二年(1352)碑记载,“族属优盛,大小不减五百捐爰”。在明初,南股曾出过司天监正正二品张文郁,有捐粮千五十石以上的义民张鉴,举人张盘。之后清初有总兵张昙,王府仪宾张九畴,义民千总张宗夔、张宗舜,还有监修过皇宫和圆明园的太学生监官御使、造园艺术家张涟等。

将以上历史信息向张建军做了通报后,我们决定近日去往东岗村探访,并努力为静乐张氏寻根问祖搭建起一座桥梁,玉成好事。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